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日赚逾5亿元 “国家队”加速冲刺云市场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三大电信运营商齐聚A股后的第一个半年均实现了高增长,合计日赚逾5亿元。运营商的“好日子”除了因为基础业务稳中向好外,数字化转型收入也成为亮点,尤其是在云市场中突飞猛进。三大运营商日赚超5亿元8月16日晚间,中国电信发布半年报,至此,三大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单均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依然遥遥领先,其净利润约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净利润之和的三倍。具体来看,中国移动实现营业收入4969.34亿元,同比增长12.01%;归母净利润702.75亿元,同比增长18.87%。中国电信实现营业收入2402.19亿元,同比增长10.42%;归母净利润182.91亿元,同比增长3.09%。中国联通实现营业收入1762.61亿元,同比增长7.36%;归母净利润47.86亿元,同比增长18.67%。合计来看,三大运营商上半年的净利润为933.52亿元。上半年按照181天计算,三大运营商上半年日赚超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三大运营商都在不约而同地将净利润的一半多用于派发股息,拟派发股息总计约534.66亿元。其中,中国移动拟派发股息约404.66亿元,中国电信拟派发股息约109.81亿元,中国联通拟派发股息约20.19亿元。相比之下,中国电信的派息比率最高,达60%。该公司表示,此次中期派息凸显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高度重视,稳定的高派息政策在展现中国电信良好财务现金流状况的同时,也进一步催化了估值提升。中国移动5G套餐渗透率垫底随着我国5G网络部署进入深水区,三大运营商对5G的投资不断加码,5G套餐用户规模也在不断加大。来自2022世界5G大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5G基站185.4万个,终端用户超过4.5亿户。虽然中国移动拥有全球最多的手机用户数,不过,在5G套餐渗透率这一指标上却垫底,而目前走得最快的是中国电信。数据显示,中国电信的手机用户有3.84亿户,5G套餐用户达到2.32亿户,5G套餐渗透率达到60.3%;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有3.2亿户,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1.85亿户,5G套餐渗透率为58%;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数为9.7亿户,净增1296万户,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5.11亿户,5G套餐渗透率约为52.7%。不过,从更具衡量价值的ARPU值(平均每个用户每月贡献的业务收入)来看,中国移动仍为领头羊。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手机用户的ARPU值为52.3元,中国电信手机用户的ARPU值为46.0元,中国联通手机用户的ARPU值为44.4元。云业务增长强劲“国家队”加速跑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加快发展,三大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收入表现亮眼。中国电信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589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9.0%;中国移动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实现数字化转型收入达到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占通信服务收入比达到26%,成为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联通今年上半年产业互联网实现收入36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1.8%,贡献了该公司超过70%的新增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业绩增长“第一引擎”。“从整体上看,三大运营商的营收都在增长,传统通信业务特别是个人客户方面增长平缓,企业端收入增长较快,成为新增收入的主要动力。这一方面是由5G带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大发展所贡献的,另一方面也是运营商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政企业务方面大手笔持续投入的结果。”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驱动产业数字化业务高速增长的核心要素,运营商的云业务异军突起。当前央企、国企纷纷上云,为运营商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机遇。其中,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无疑是该公司此次半年报中的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天翼云收入达到280.82亿元,同比增长100.8%。半年收入即超过去年全年。其中,公有云收入同比增长115.2%,私有云收入同比增长70.9%,继续保持中国政务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以及专有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的领先地位。中国移动也在加速追赶。数据显示,移动云收入达到234亿元,同比增长103.6%,向业界第一阵营加速挺进。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移动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份额从20名以外跃升至第7名。而中国联通旗下的联通云营收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实现翻番,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143.2%。
集采加速推进 种植牙或告别“暴利时代”
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为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缺牙修复服务,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精心组织开展种植牙耗材集中采购,组建种植牙耗材省际采购联盟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种植牙或告别“暴利时代”。随着未来集采落地,种植牙降价幅度有望达到60%—90%,显著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减轻就医负担。种植牙是修复牙齿缺损或缺失的常规治疗方式,已成为当今国际口腔医学界公认的缺牙首选修复方式。图为口腔科医生在为患者治疗牙齿。(图片由CNSPHOTO提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种植牙是一种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为基础来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缺牙修复方式,包括下部的支持种植体和上部的牙修复体两部分,主要针对牙齿缺损和缺失后的治疗。目前,种植牙是修复牙齿缺损或缺失的常规治疗方式,已成为当今国际口腔医学界公认的缺牙首选修复方式。但是,种植牙费用高一直被诟病,各方关于整顿秩序、降价减负的呼声也非常强烈。据了解,现在市面上一颗种植牙的价格从6000元到20000元不等。有患者种植了下排牙,总花费超过14万元。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牙齿健康问题引发了更多关注。最新的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不足1%,口腔疾病的整体发病率超90%。而近期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缺牙人群不再是单一的老年人,35岁—44岁的中青年人缺牙率高达36.4%,65岁—74岁老年人有将近90%的人缺牙,全口无牙比例占4.5%。在中年缺牙人群中,城市种植牙渗透率为20%,而农村中年群体的渗透率仅5%,老年人的渗透率更少,只有0.1%。庞大的市场带来了种植牙市场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种植牙数量仅有13万颗,2020年已达到约406万颗,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其中,2021年我国种植牙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83.57亿元,同比增长26.8%。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健康意识提升,口腔保健市场呈爆发式增长,我国种植牙市场需求将持续上升。据《2020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数据测算,目前我国人口总缺牙数达到26.42亿颗,潜在种植牙数量1888万颗,潜在种植牙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集采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口腔种植收费不规范、费用负担重等群众普遍关切的问题,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种植牙集采被频繁提及。2021年底,四川、宁夏等省(区)就曾发布开展口腔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相关通知,这被业界看作种植牙集采的重要信号。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降低患者医药负担,其中就包括种植牙。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随后,湖南、甘肃、陕西等多个省份的地级市也发布了《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工作内容包括调查登记的内容涉及口腔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口腔种植的种植体系统价格、牙冠产品价格或加工服务收费、口腔种植总体费用情况等。据悉,此次价格调查是配合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专项治理,为后续实施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收费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多个地区就试水种植牙集采工作或推出医保限价等措施。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宁波市医保局在全国率先全面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并组织百家医疗机构开展集体签约。在当地签约医疗机构种植目录范围内的品牌,种植一颗牙全过程使用国产耗材只需3000元,进口只需要3500元,并可使用医保历年账户进行支付。借鉴宁波的经验,安徽省蚌埠市将种植牙纳入集中采购,并引导医疗机构自8月1日起开展种植牙项目试点工作。经市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合体议价谈判,最终“创英”“1号种植体”“SG”等9个知名品牌议价谈判成功,入选《蚌埠市种植牙品牌目录》,供种植牙患者自主选择使用。经集中议价谈判,种植牙材料(含牙冠、植体一套)费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达89.5%。引导形成合理价格长期以来,口腔种植领域收费不规范、费用负担重等问题成为困扰群众的民生痛点。征求意见稿提出,引导种植牙牙冠形成合理价格。种植牙牙冠实行挂网采购,公立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自主选择,并按实际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由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在省内对临床主流的全瓷牙冠组织竞价挂网,通过竞争形成合理市场价格,其他材质参照全瓷冠的价格挂网。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导其他省份实施价格联动,限价挂网,促进牙冠价格阳光透明。对于医疗机构自行加工制作种植牙牙冠的,由医疗机构以物料成本、加工服务等为基础,按照适当的成本回收率自主确定价格并挂网,与竞价挂网牙冠的比价关系保持在合理区间。在种植牙全流程价格调控方面,征求意见稿强调,各地医疗保障部门要以单颗常规种植为重点,明确全流程价格的调控目标,指导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及加强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等整治工作。单颗常规种植的“检查设计+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专用耗材”全流程价格****元以上的地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全流程价格导入至每颗不超过****元的新区间,同时将全流程价格中种植体植入手术及牙冠置入价格占比控制在60%左右,检查设计价格占比控制在10%左右,突出体现整个种植牙服务中的技术劳务价值。针对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监管和引导,意见稿明确,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牙等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定价应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和质价相符的原则,并主动在明显区域公示价格水平,并保障公示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民营医疗机构应严格规范自身价格行为,不得以虚假的补贴或低价宣传等价格手段,诱骗欺诈患者。对于区域内种植牙集采报量率高、中选产品使用率高、口腔种植费用经济性优势突出、评价排名靠前的民营医疗机构,由各地医疗保障局在官方网站上展示价格和费用情况,为患者提供就医指引。■要点征求意见稿共四部分12条,重点是规范口腔种植收费方式,整合种植体植入、牙冠置入等相应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围绕种植牙全流程做好价格调控,降低公立医疗机构口腔种植医疗服务的偏高价格,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口腔种植价格监管和引导;组织实施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广泛发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与集采并准确报量。■观点从短期来看,种植牙集采会对口腔医院、门诊有一些收益上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集采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数量上来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口腔医院、门诊收益,同时把种植牙技术更好地推广下去。——中华口腔医学会民营分会副主委、青岛市民营口腔协会会长王聿明
九价HPV扩龄: “一针难求”或加剧 国内药企研发提速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近日,跨国药企默沙东宣布旗下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以下简称九价HPV疫苗)的新适应症已获批,适用人群扩展为9岁至45岁适龄女性,打破了此前16岁至26岁的接种人群年龄限制。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药企均在“加速”HPV疫苗的研发,但在价格、产能现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HPV疫苗“一针难求”的状况或加剧。“一针难求”状况或加剧中国商报记者近日查询HPV疫苗的线上预约系统发现,九价HPV疫苗的适用年龄仍未改变。北京微医全科诊所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进口九价HPV疫苗的接种范围仍然是16岁至26岁女性群体,后续扩龄何时能落地还未确定。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面向9岁至45岁女性的HPV疫苗还没开始预约,目前仅针对16岁至26岁的人群。有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来预约九价HPV疫苗的16岁至26岁女性非常多,预约电话从早到晚就没停过。将来年龄放宽了,九价HPV疫苗会更难约。”根据疫苗预约平台约苗数据,2020年至2022年6月,平台九价HPV疫苗的预约总量约为130万人次。和预约量相比,订阅等待量极大,且持续走高,仅2022年上半年订阅量就达到1851万人次,已达2021年全年订阅量的75%,供不应求现象突出。国际研究数据显示,99%以上的宫颈癌发病与HPV感染有关,超过70%的宫颈癌是由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九价HPV疫苗能够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国内某头部券商机构医药板块分析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单就9岁至45岁的女性群体而言,市场的存量空间非常大,但是国内HPV疫苗的批签发量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自HPV疫苗2016年在国内上市至今,累计批签发量还不到1亿支。目前价格和产能影响着国内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进入市场的竞争者越多,公众可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国产HPV疫苗企业将迎利好目前,国内九价HPV疫苗仍只有默沙东一家供应,价格也在五款HPV疫苗中最高。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裁田安娜表示,九价HPV疫苗适用年龄的拓展彰显了中国政府加速消除宫颈癌隐患的决心,默沙东将通过扩大全球产能、加大对中国市场供应等措施提升HPV疫苗的可及性。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的HPV疫苗主要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我国疫苗市场缺口大,主要是指高价疫苗的缺口大,尤其是九价HPV疫苗。目前我国四价、九价HPV疫苗多依赖进口,被国际疫苗巨头“卡脖子”,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国产HPV疫苗在价格方面更有优势。”国内某头部券商机构医药板块分析师坦言,从竞争方面看,像辉瑞、GSK、赛诺菲等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疫苗销售能力相对是较差的,像默沙东旗下的四价和九价疫苗能卖得这么好,是因为代理给国内销售能力较强的药企智飞生物来销售。九价HPV疫苗扩龄后,留给国产疫苗的空间更大了,公众对国产疫苗也会有更高的期待度。目前,国内已有四家企业开启九价HPV疫苗三期临床,分别是万泰生物、瑞科生物、博唯生物和康乐卫士。瑞科生物表示,计划到2025年向相关部门提交预计HPV疫苗上市申请。预计到2025年,国内仍有2.34亿名9至45岁女性未接种HPV疫苗,假设采用三针给药方案,还有7.02亿剂的疫苗缺口。国内HPV疫苗持续面临着产能方面的瓶颈。按照设计产能,瑞科生物首期最高可实现HPV九价疫苗年产1000万剂的年生产潜能。2022年6月,万泰生物总投资7亿元的九价宫颈癌疫苗基地建设(一期),累计实际投入资金5.3亿元;总投资12.49亿元的九价宫颈癌疫苗二期扩产建设项目,累计实际投入资金0.31亿元。记者致电万泰生物,对方表示,公司在研的九价HPV疫苗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正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小年龄桥接临床试验已完成入组工作,并完成商业化生产车间建设,正在进行产业化放大生产研究。高价疫苗研发仍有挑战目前,国内仅有沃森生物、万泰生物两款国产HPV疫苗上市。相关数据显示,默沙东旗下九价HPV疫苗销量增长明显,到2021年已达900万剂。国产九价HPV疫苗何时突围?“由于海外巨头在一些技术上进行垄断,我国的技术突破和创新有些艰难。”邓之东表示,疫苗研发也需要巨量的资金、人员和时间投入,对生产线、生产环境、工艺、质量均有较高要求,临床试验的周期也长,且上市时间较慢。目前,默沙东旗下九价HPV疫苗一针的价格仍超过千元。在业内人士看来,HPV疫苗扩龄后或能推动供应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从而进一步推动降价。“此前,HPV疫苗价格高主要是因为市场供需不匹配,国内缺疫苗,但目前在研的国内的HPV疫苗已有16款,其中7款或已进入临床三期阶段。” 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千表示,这一部分产品未来上市或者投产以后,HPV疫苗后续的市场供应或会有大幅度提升。“据我们预测,到2025年,国内HPV疫苗的产能可能会达到2亿支。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或会对HPV疫苗价格下降起到推动作用。”此外,九价HPV疫苗扩龄后,一定程度上或也会对二价HPV疫苗的市场供应造成影响。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地区针对国内二价HPV疫苗出台了采购计划,对企业来说,政府采购或占很大的营收比例。万泰生物董事长、总经理邱子欣表示,HPV疫苗市场潜力巨大,有更多的疫苗供应商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但目前还未看到很激烈的竞争。国内目前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和九价HPV疫苗共存的局面。
服贸会观察:便捷惠民+花式玩法 数字化“再造”旅游业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 文/图)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数字化”成为旅游业热词。中国商报记者发现,“更便捷惠民”和“更花式玩法”成为行业、企业发力的关键。当旅游遇到数字化便捷惠民是旅游业数字化最先带来的成果之一。以北京环球度假区和飞猪旅行的数字化合作为例,通过飞猪旗舰店和阿里小程序在线预约、借助人像比对技术快速入园、通过智慧导览查看实时等待情况等创新服务方式,让游客的体验变得更加顺畅和简单。北京动物园5G智慧运营综合解决方案则通过京东消费促进平台为游客提供手机智能导览服务、无人零售文创IP新消费入口、讲解机器人互动体验三大服务。数字化旅游签证服务也在继续发展。据悉,飞猪的数字化签证中心已于泰国、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负责签证办理的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直连,并为VFS、TLS、BLS三大签证中心提供数字化能力,让34个国家能够通过线下扫码支付办理签证。更多花式玩法也为疫情下的旅游业增添了一抹亮彩。美团上线“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主题品牌馆,将线下实体街区搬至线上,形成“线上游览线下消费”的数字化联动,并为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搭建“线上新名片”,为促进各地夜间经济消费再添一把火。完美世界推出的“慢坐书局虚拟数字人融合文旅体验”,聚焦虚拟数字人在实体场景中的应用。游客可作为主角体验影视剧中的故事情节,打破时间空间界限,体验场景中建筑与文化。线下通过与NPC(演员)进行互动使游客沉浸于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游览体验中。图为服贸会上展出的“慢坐书局虚拟数字人融合文旅体验”。海外“云旅游”玩法的推出,让“足不出户、遍游世界”成为可能。一些海外的旅游城市和热门目的地,包括泰国、塞尔维亚、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数十个目的地旅游局,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巴特罗之家等世界名胜和知名景点,威尼斯狂欢节、泰国宋干节等具有目的地特色的节庆活动,已先后登陆飞猪官方直播间开展“云游”,与国内游客保持联系和互动,为跨境旅行全面恢复做准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为旅游行业带来的意义已逐渐显现。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飞猪旅行总裁庄卓然表示,旅游业的数字化意味着企业能利用数字技术的力量,更好地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在供给侧做出创新;同时有机会让每个市场主体真正建立起数字化的生产力,建立更坚韧的信任关系,更好地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在“数字赋能文旅 增强创新动力”论坛上,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级巡视员关宇表示,文化和旅游业具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做好文旅产品的数字化融合创新,给消费者、游客带去更好的沉浸式、科技感的体验,激发游玩和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用数字化助力文旅企业的日常运营与管理,打造高效、合理、优化的管理运营模式,助力企业发展壮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数字文旅文化新业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达到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8.9%,两年平均增长了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且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文旅数字化成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图为服贸会上展出的旅游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左为文博旅游,右为亮马河沉浸式夜游。庄卓然表示,在旅游业数字化的过程中,产业上下游、企业内外部的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是关键。数字化平台应该努力发挥自身价值,为帮助更多人适应好数字化带来的转变、把握好数字化催生的机遇尽应有之力。如何更好迈向数字化在谈及数字化案例以及数字化发展时,完美世界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乔婷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首先是要深入理解当地文化,对当地文化特色和理念有准确地认识,并与其进行很好的融合;其次要了解用户群体,以此来打造用户需要的内容。”对于数字文旅的未来展望,乔婷婷表示,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线上内容生产新模式会得到发展。加强文旅消费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运用,打造文旅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以促进企业的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产业特性,形成通用型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难度更大。因此,行业‘头雁’的合作探索,有助于沉淀出可用、易用的产品和能力,帮助更多人把握好未来的机遇。”庄卓然说。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思联也表示,这三年来中青旅在数字经济、数字藏品和元宇宙方面都有新的探讨。中青旅牵头发起的中国旅游链是首个以区块链信息技术备案的全国性的旅游链,已经为一些数字产品首发提供了区块链底层的技术服务。此外,中青旅也已有业务走出国门,启动了商务部原东盟数字化建设平台项目,为东盟十国的旅游建设数字化网站,开启了商业新模式。
服贸会观察:汽车越来越聪明,用户越来越舒适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雷珂馨 文/图)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智能座舱、自动配送车、智能安全头盔等科技产品悉数亮相,各大企业在云连接、智能驾驶、芯片研发等领域“秀肌肉”,汽车“数字化”“智能化”成为高频词汇。各大汽车科技创新产品纷纷亮相服贸会汽车“智商”越来越高数字化已成为当下汽车行业最重要的转型趋势。中国商报记者在服贸会现场看到,高通公司带来了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并与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展开合作,迄今已为全球约1.5亿辆汽车提供智能互联配置。高通公司技术许可业务和全球事务总裁亚历克斯罗杰士表示,随着汽车行业向云连接、沉浸式和自动驾驶的未来演进,5G和智能边缘的其他创新正在将汽车变成“车轮上的联网计算机”,通过融合关键功能来满足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需求。亚马逊云科技的展台针对汽车行业提供了一套智能座舱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收集海量数据,包括路面信息、天气情况、汽车的驾驶状态等,在云端进行计算处理,可以让用户享受智能化的语音交互、可视化的机器视觉和灵敏的触觉监控等驾驶体验和服务。“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车产业价值链,车云一体化成为汽车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战略业务发展部总经理顾凡表示。目前,许多公共充电桩场站分布在网络信号不佳的地方,导致车主在充完电后无法支付费用。在华为展台上,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主推的华为支付技术与智能座舱相结合,车主通过华为系统的车内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在弱网或无网环境中都可完成支付,为车主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务。记者注意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充电桩企业开展合作,在北京的部分小区里开展充电桩“数字人民币”支付活动,让居民体验到数字人民币消费带来的便利与优惠,进一步引导与鼓励社区居民使用充电桩的安全用电行为。用户体验升级在今年服贸会上,众多智能化汽车产品亮相,吸引观众围观。在东方时尚驾驶学校展区,不少观众头戴VR(虚拟现实)眼镜,在模拟驾驶舱里感受科目二考试的紧张氛围。据介绍,东方时尚驾驶学校基于大数据和自动驾驶、虚拟现实等技术,采用3D建模、模拟仿真、眼球追踪等科技手段,制作了一整套场景化、智能化、互动式的安全驾驶体验课程,让用户通过沉浸式体验智慧驾校训练。美团的智能配送站和智能安全头盔等产品也受到关注。据介绍,智能配送站可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调度、柜体与机器人自动化接驳、物品的无缝传递和机器人室内高精定位、避障、梯控等自动化配送功能,提供智能化的配送服务方案。智能安全头盔则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检测技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等与头盔进行结合,辅助骑手工作。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美团已累计投放超过8万顶智能安全头盔,为骑手提供安全防护保障。在百度Apollo展区,一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引人注目。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自动驾驶车辆的车顶和车前端都有激光雷达设备,配备有13个摄像头,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目前这款无人驾驶汽车在主驾或副驾配有安全员,在北京亦庄的测试范围达750公里。谈及自动驾驶的安全和量产问题,驭势科技创始人吴甘沙对记者表示:“当前自动驾驶在技术、体验、安全性层面仍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安全行驶里程的测试和受众的包容理解,乐观估计在2030年,自动驾驶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加速发展“于2020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应该说是有效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在“2022汽车资本论坛”上表示。姚振智提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大国也在加强战略谋划、强化政策支持,主要的跨国车企也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局。智能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继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ICT产业技术群落地应用的最大母生态,并成为可以孕育万亿元市值企业的集中诞生地。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目前是我国电动汽车融入全球大市场的最好时机,中国在智能驾驶领域是具有优势的,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车企应加速转型升级,扩大智能化领先优势,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上实现“弯道超车”。长安汽车副总裁张晓宇认为,新的汽车,也就是智能电动汽车将为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服务,核心要素是数据,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未来,公司将基于数据成长构建采、标、训、仿、算、端云一体数据闭环链路,结合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让汽车越来越聪明,让用户越来越舒适。”
爱奇艺抖音“相爱相杀”,长短视频携手背后的利益谋划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因版权问题而对簿公堂多年的爱奇艺和抖音,在近日宣布达成二创合作。从“相杀”到“相爱”,爱奇艺和抖音为什么选择合作?长短视频平台合作会成为行业趋势吗?爱奇艺“牵手”抖音7月19日,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在业界看来,这标志着长短视频平台开启合作共赢新模式。根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包括“迷雾剧场”在内的诸多优质剧目,用于短视频创作。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双方对解说、混剪、拆条等短视频二创形态做了具体约定。据悉,抖音将实现跨端的跳转,即用户在抖音看到二创的内容后,可点击跳转到爱奇艺看正片。这个功能上线后,将对长视频宣发、拉新促活,以及会员收入带来利好。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表示,这是双方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探索合作双赢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也充分证明,爱奇艺持续创作优质长视频内容、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得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相信这次合作有助于优化网络视频行业生态,拓宽合作渠道,创造更多价值,实现平台、创作者和用户的多方共赢。抖音集团CEO张楠也表示,影视创作者是抖音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行业是抖音重要的合作伙伴。一直以来抖音都非常尊重知识产权,并积极寻求与长视频平台更好地合作。相信这次合作是一个全新的开端,双方将携手探索,为行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创作者、版权方、用户的共赢。“长短视频的合作是解决长短视频版权纷争的最优途径。对创作者而言,其降低了侵权风险、划定了确定性的创作空间;对短视频平台而言,可以通过合法方式获得更多版权内容,满足将平台内容生态全面丰富扩展的需求;对长视频平台来说,可以利用短视频做宣发,获取其巨大流量,盘活库存的版权内容资源。”易观分析营销渠道行业高级分析师马世聪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相杀”到“相爱”事实上,爱奇艺和字节跳动曾因视频版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争纷不断,多次对簿公堂。2018年9月,爱奇艺认为“今日头条”未经许可擅自以短视频的方式在其手机端应用程序上传播热播影视作品《延禧攻略》,于是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今日头条”运营商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这也是全国首例算法推荐案。在今年4月初,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了一份爱奇艺起诉字节跳动侵权的案件。在爱奇艺拥有导演冯小刚作品《我不是潘金莲》的独家网络版权的情况下,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未经授权向用户提供该电影的在线播放服务,因此要求字节跳动赔偿经济损失30万元。最终法院判决字节跳动向爱奇艺支付赔偿金5万元。而字节跳动对爱奇艺的回击也“毫不示弱”。今年3月,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纠纷裁判文书公开。文书显示,原告字节跳动称,爱奇艺网站中存在大量《玛莎与熊》的完整剧集内容或剧集片段,多次向其发送侵权通知函后,网站仍然存在大量侵权内容,侵害了字节跳动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法院审理认为,涉案侵权视频中存在合集,并配有合集封面和简介,故相关视频显然经过归类和整理,爱奇艺对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构成明知和应知,构成帮助侵权,最终判处爱奇艺赔偿字节跳动公司共计33.92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爱奇艺和字节跳动之间关于“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纠纷案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已有上百份判决书。中国商报记者就“如何处理合作达成前双方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互诉案件”询问爱奇艺,爱奇艺方面表示暂时没有更多信息可以回复。“两平台由过去的对簿公堂,到现在握手言和,是一件好事。既可以充分做好视频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物尽其用;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诉讼成本、不公平的竞争,以及其他不能带给消费者福祉的无谓的成本与支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行业发展来看,长短视频平台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包括内容与流量的互补、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互助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带动相关产业领域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平台之间互联互通。”刘俊海说,“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三个底线:一是不要搞新型垄断,不能结成垄断同盟,挤压其他中小竞争者的生存空间;二是不能损害消费者福祉;三是要保护创作者的著作权。”合作会成为趋势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抖音已与搜狐视频达成短视频二创合作,获得了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包括《法医秦明》《匆匆那年》《逆光中告白》等。根据双方合作协议,抖音平台和用户可对这些影视作品重新剪辑、编排或改编。未来双方还将在新剧宣传推广上,继续开展创意营销或视频征集等合作。而在爱奇艺和抖音宣布合作的当天,就传出了“腾讯视频与快手达成长视频二创战略合作”的消息。不过,腾讯视频对此消息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表示此消息为谣言。长短视频平台合作会成为行业趋势吗?“在这种模式下,长视频平台可能要在拉新变现和受众分流上权衡利弊。而更长远的问题是这种长短‘混合双打’模式有没有价值。对于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包括B站来说,是否要跟上这种合作模式,目前或许还要打一个问号。腾讯视频在出现‘腾讯视频+快手’传闻后快速辟谣,未尝不是表现出了一种观望态度。”中研普华研究员李芬珍子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李芬珍子认为,版权内容是长视频最具价值、最核心的资产,如果将这些内容对外开放权益,那么辛苦培养的用户忠诚度是否会降低,而去选择免费、耗时更低的短视频消费,甚至影响到目前艰难维持的会员付费。另外,长视频本身就面临着一定的市场疲劳问题,加上短视频用户追剧,长短视频是否能从激烈互博走向共赢仍有待市场检验。
挖掘增量市场 两大在线音乐巨头竞相“上车”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网易云音乐“空间音频”即将推出,瞄准智能汽车场景。无独有偶,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旗下平台也已在车载音乐领域有所布局。两大在线音乐巨头为何都选择发力智能汽车场景?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近日,网易云音乐宣布其“空间音频”技术即将上线,并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场景。据介绍,空间音频是一种远超立体声、环绕声的音频技术,以人为音场核心,呈现出三维空间的广阔声场效果,还原出具现场感、距离感、方向感、移动感的音乐体验。与此同时,网易云音乐表示即将与业界音频技术厂商达成合作,引入更多高品质空间音频内容,探索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多终端场景支持“空间音频”的高品质音乐体验。在此之前,网易云音乐已在车载音乐市场多次布局。今年6月15日,其宣布上线广汽埃安车机应用商店;今年6月10日,其与极狐汽车达成合作协议。更早之前,其已与特斯拉、理想、小鹏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达成合作,同时也已上线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比亚迪、五菱、长安等头部传统主机厂。至于合作原因,网易云方面表述为,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群一向以年轻人为主体,达成合作看中的是与合作车企相契合的用户群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网易云音乐也表示将与更多车企品牌探索在高品质音乐、场景引擎、车载音效等领域的合作。中国商报记者就车载音乐市场对于用户增长和收益的带动作用询问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方面表示目前没有这类拆分的数据。无独有偶,腾讯音乐也在车载音乐市场有所布局。腾讯音乐方面并未提供给中国商报记者在车载音乐市场的最新布局情况,不过,根据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车载音乐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腾讯音乐旗下平台酷我音乐在2012年推出了国内首个音乐车载应用程序,2016年正式成立车载事业部,属于车载音乐领域的开拓者。在B端市场,酷我音乐的国内外合作厂商已超过60家,市场占有率超过80%,处于行业第一位;在C端拥有大量活跃用户,车载用户总量超过6000万,车载月活数量超过3000万。同属腾讯音乐旗下平台的QQ音乐也联合腾讯车联共同推出了“爱趣听”产品,以及联动其他文娱产品内容,为用户构建车内娱乐场景;同时实现了车载与其他移动端设备的互联,在手机、车机可以实现收听切换。行业前景被持续看好在线音乐平台为何发力智能汽车场景?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迭代升级,国内汽车保有量及智能汽车的数量都呈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近年来,车载音乐行业需求大增,行业前景被持续看好,许多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布局,希望抢占新兴市场。据公安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10亿辆。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0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3.23%。今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220.9万辆,与去年上半年新注册登记量相比增加110.6万辆,增长100.26%,创历史新高。由于车联网是5G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5G产业发展迅猛等影响,车联网行业发展受到强大推动。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17-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9.95%。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2771亿元。与此同时,2020年车联网行业渗透率已达48.8%,超过全球车联网行业渗透率,预计2022年渗透率将接近60%。车联网行业用户规模也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车联网用户规模约为13713万辆,同比增长52.33%,预计2022年将达20890万辆。“近年来车联网发展逐渐加快,相关技术应用也逐渐加强,车载场景成为在线音乐平台的重要布局方向。5G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持续发展,也为车载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车载音乐不断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张星表示。随着智能汽车市场产业规模的扩张,车载音乐的发展前景也水涨船高。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车载音乐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达到近年来最高值,为89.9%,市场规模为73.4亿元。2021年车载音乐市场规模为120.1亿元,同比增长63.6%。预计2022年车载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169.8亿元,同比增长41.4%;2023年将达到227.4亿元,同比增长33.9%。“当前车载音乐确实是音乐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过去大家开车时习惯使用CarPlay、蓝牙听歌,现在随着整个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车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音响配置越来越好,用户使用音乐平台来获得更高品质的音乐服务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有车一族’是消费意愿较强的用户群体,因此,车载场景对于在线音乐平台来说,其市场优势是很显著的。”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江瀚认为,“当前,很多新能源造车新势力都推出了音乐座舱的概念,所以与车企的合作对于在线音乐平台而言,将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汽车显示屏是整个市场的第四屏,甚至智能座舱将会成为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线音乐平台在这方面能做很多的事情。”继续寻找新增量市场在线音乐服务MAU(月活跃用户数)的下降,或许也成为了音乐平台寻找新增量市场的另一原因。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网易云音乐和腾讯音乐的在线音乐服务MAU均同比下降。网易云音乐在线音乐服务MAU为1.817亿,而去年同期为1.831亿。腾讯音乐为6.04亿,与去年同期的6.15亿相比下降了1.8%;不仅如此,这已经是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MAU连续第八个季度呈现下降态势了。两大在线音乐平台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也喜忧参半。腾讯音乐依旧保持盈利模式,但营收和净利润却呈现负增长;网易云音乐依旧未摆脱亏损泥沼,但收入却同比增长,亏损也在收窄。腾讯音乐今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66.4亿元,同比下降15.1%,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09亿元,同比下降34%。网易云音乐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38.6%;调整后净亏损为1.517亿元,同比收窄46.6%。那么,他们如何才能在车载音乐市场实现有效增长?“车载音乐市场的发展事实上有赖于音乐平台过去的积累,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年轻用户占比高,品牌调性、产品体验也是比较关键的,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的把车载音乐发展的更好。”江瀚表示。张星则认为,在线音乐平台扩大车载音乐市场的关键为资源和产品。资源主要是指音乐曲目,通过购买音乐版权,扩大平台的曲库数量,满足不同用户的偏好。产品主要是从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通过对不同车主用户对音乐内容的不同喜好,针对性地推荐音乐内容,提升用户体验。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车载音乐平台主要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商业化手段主要依赖会员消费和广告。随着车载音乐市场逐渐发展成熟,以及车联网渗透率的提高,车载音乐的商业化模式将不断丰富,带动车载音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中国广电192放号 能否撼动三大运营商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获得5G牌照三年后,中国广电的5G运营终于按下启动键。6月27日,中国广电宣布正式启动5G网络服务,192号段开始放号,不过目前只对广电内部人员和前期预约人士开放,对公众放号时间未定。随着中国广电正式入局,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格局迎来新的变量。而中国广电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夹缝”中能抢到多大的蛋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北京朝阳区的一家中国广电营业招牌已然焕新192开始内部放号6月27日,中国广电5G试商用启动仪式举行,中国广电官方网站也同步上 线,相关的资费套餐标准也随之公布。中国广电客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是试商用期,192号段仅针对内部人员和前期预约人士开放。在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一家中国广电营业厅,记者看到挂上了带有“中国广电”“5G”字样的横幅。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对普通用户开放业务,不过可以登记预约。一位广电系统内部人士也向记者确认,全国广电系统的员工正在办理入网。这意味着,全国约20万广电人将成为192号段的第一批用户。记者注意到,当前参与试商用的各地广电都掀起了一波宣传攻势。比如,6月27日,广东广电5G体验厅正式揭牌,对外界展示5G 8K直播、5G 智慧家庭等应用。中国广电股份董事,广东广电网络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志容表示,广东广电5G建设运营取得了实质性关键进展,广电5G事业翻开一页崭新篇章。据悉,广东广电将逐步提供5G语音流量服务、超高清4K/8K收视、千兆宽带上网、智能看家、智能家享等全业务智慧生活服务。不过中国广电在北京的营业厅并不多,几乎是在原歌华有线营业厅的基础上改头换面的。比如在西城区仅有两家营业厅,在朝阳区仅有五家营业厅,跟三大运营商密集的营业网点相比差距不小。同时,手机的升级适配工作也在推进中。中国广电官方网站显示,截至6月28日,共计136款手机于近期推送升级。相关页面显示,“商用版本发布后,用户手机版本更新至最新即可支持中国广电移动网络;苹果手机按照备注设置。”中兴手机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旗下目前有五款手机支持中国广电,后续还会有一些,用户升级后就可以支持中国广电的移动网络了。2019年6月,工信部下发四张5G牌照,除了三大运营商外,中国广电也获发一张5G牌照,并拿到了700MHz的5G“黄金频段”。2019年12月,工信部将192号段给予中国广电。时隔三年后,中国广电5G终于到来。套餐“杀伤力”有限尽管中国广电的192尚未向公众放号,不过其套餐依然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业界都在观察,中国广电的5G首秀将带来多大的冲击波,能为中国5G市场带来怎样的变量。具体来看,中国广电的套餐分为4G和5G两种。其中,4G套餐有三档:38 元套餐含10GB国内流量、50分钟国内通话;58元套餐含20GB国内流量、100分钟国内通话;68元套餐含20GB国内流量、200分钟国内通话。而5G套餐有七档:其中118元套餐含40GB国内流量、2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158元套餐含60GB国内流量、2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188元套餐含80GB国内流量、4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228元套餐含100GB国内流量、6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288元套餐含150GB国内流量、7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 388元套餐含230GB国内流量、10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588元套餐含398GB国内流量 、16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就5G套餐定价标准而言,中国广电相较于三个对手优惠力度更大。以5G套餐的起步档位来比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129元的套餐包括30GB国内流量、5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中国移动对应价位的128元套餐则包括30GB的国内流量、200分钟国内通话时长,而中国广电5G套餐的起步档位是118元,内含40GB国内流量和200分钟通话时长。“中国广电的5G资费套餐加大了流量供给、减少了语音时长,在结构上进行调整,符合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针对性比较强,优惠力度还是有的,有一定吸引力。”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一位电信行业观察人士付亮表示,中国广电的套餐资费比三大对手对应档位的都便宜,并且大幅调减了套餐中包含的通话时长,增加流量,更符合用户的需要。但是三大运营商长期耕耘,尤其是固网移动捆绑合约、标准套餐打折销售、地方运营商推出资费更优惠的套餐,因为当前的中国广电套餐的优惠力度不大,吸引力不足。从北京地区来看,各大运营商往往有一定的折扣优惠活动。以北京移动为例,当前办理套餐价格几乎能达到原价的七折,就是说原价每月128元的套餐现在只需要90元左右。如此来看,中国广电套餐优势并不明显。而正式对公众放号的时候,中国广电是否会推出一定的折扣优惠尚不可知。将带来怎样的变量中国广电5G网络服务启动,标志着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我国广电网络初步形成“有线+5G”融合发展新格局。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一员“新兵”,中国广电的5G商用步伐一直备受关注。在今年5月17日举行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表示,中国广电自获颁5G通信牌照以来,一直在积极谋划和推进实施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和广电5G建设的一体化发展工作。目前,广电5G核心网及相关业务平台建设处于全面收尾阶段,与三大运营商网间互联互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四家企业已完成互联互通协议的签署。今年6月6日,中国广电举行品牌升级暨广电5G和融合业务品牌发布会,对外公布“中国广电”“广电5G”“广电慧家”三大新品牌标识,并表示将正式启动全国范围内广电5G友好用户192号码的预约活动。广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吴纯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广电5G开启192号段的放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从运营商身份改变层面来看,意味着长达三四十余年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正式成长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第二,从网络及其技术整合层面来看,则意味着原本分散的有线电视网络的整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第三,从广电运营商未来发展及商业模式层面来看,在中国广电正式拥抱5G之后,代表着其正式融入到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领域,广电运营商的商业发展空间将会得到更大的拓展,市场空间更大。马继华也认为,中国广电192放号标志着其正式进入移动通信运营市场,用户有了更多选择,三网融合有了进一步的呈现,也表明5G从初期建设发展到了深耕运营阶段,覆盖会很好,应用会更多,而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格局变化需要长期观察。据了解,在5G网络建设上,中国广电和中国移动堪称“盟友”。据此前签订的协议,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将按1:1比例共同投资建设700MHz 5G无线网络,共同所有并有权使用700MHz 5G无线网络资产。中国移动将向中国广电有偿提供该频段5G基站至中国广电在地市或者省中心对接点的传输承载网络,并有偿开放共享2.6GHz频段5G网络。此外,中国移动将承担700MHz无线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中国广电向中国移动支付网络运行维护费用。目前中国广电详细的5G部署情况并未公布。不过,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宋起柱曾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检查中国广电5G北方大区核心网建设情况。北京城市副中心机房是广电5G北方大区核心网、北京节点用户面以及北方IT资源池节点机房,承担着中国广电5G北方16省一期近千万用户接入任务。显然,中国广电对市场有着较为乐观的判断。在吴纯勇看来,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相比较,中国广电的发展壮大或面临着以下挑战:第一,中国广电面临着来自网络覆盖、完善等相关层面的挑战。第二,面临着由“用户”升级为“客户”后的服务层面的挑战。在5G之前,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所服务的都是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对于这些用户而言,其需求及其应用场景较为固定及单一,在转变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后,要充分理解及挖掘“用户”及“客户”的差异性。第三,面临着创新层面的挑战。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过去围绕着不同领域的客户需求,通过各种层面(比如技术、业务、内容、渠道等)的创新,推出了不同时期深受客户喜闻乐见的产品(比如各种App、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此外,中国广电还面临着其他层面的挑战。“对标相关行业,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完整的、可以形成闭环的产业链,除了上述要素而言,还要在人才培养、渠道建设、市场营销等相关方面发力及完善。”吴纯勇说。安信证券预计,今年广电5G正式步入商业化,一方面,广电5G个人通信业务逐步占据市场份额,预计五年后将会带来千亿收入增量;另一方面,5G广阔的应用空间为广电系ToB(面向企业)业务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文旅业智慧转型 云旅游风生水起
中国商报(记者 蔡佳文)“徒步穿越大峡谷”“沉浸式露营”“身临其境探溶洞”……打开视频软件,各种云旅游推荐视频让人目不暇接。随着互联网、VR等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人们尽管宅在家里,也能“云”上赏美景。一款款云旅游产品,搭起了人们“诗和远方”的“云桥”。打开“旅行任意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出行受阻,线下旅游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文旅行业的数字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不少景区和导游纷纷转型,通过直播等线上方式,让足不出户的人们实现云旅游,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旅行任意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发布的《青年云旅游调查报告》显示,74.8%的受访者会选择云旅游,59.7%的受访者表示对云旅游的体验不错,84.1%的受访者认为云旅游丰富了自己的旅游体验。“躺在床上就能跟随这些视频博主的镜头看到平时见不到的美丽风景,真是太方便了。”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平时很喜欢刷短视频和直播,今年明显感觉与旅游相关的视频内容变多了。王女士说最近她看得最多的是上海野生动物园的直播,既好看又长知识,“因为太喜欢里面的‘明星’动物,所以做好了攻略,等疫情一结束就去看看。”有人看自然就有人播。实际上,各大平台上的旅行博主在内容创作上格外用心。在黄山做导游的许先生从去年开始尝试做旅游视频,今年坚持直播黄山的日出日落。“开始的时候还不太会,也没什么人关注。后来是有一天带游客的时候录了一段日出的视频,播放量还不错,不少人留言表示还想看,于是我就干脆做起了直播。”许先生表示,人多的时候直播间有几万人在同时观看,感觉很有成就感。除了通过看视频实现云旅游以外,还有一些人借助高科技设备在家实现“假装旅游”。在北京上大学的陈同学就和室友购置了一台投影仪,把想去的地方的景色视频投影到空白的墙上,配上动听的音乐,便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陈同学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他们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旅行博主。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出去旅行后,这位博主就用投影的影像做背景拍了游客照并发到社交媒体上。因为拍摄的照片非常逼真,所以很多人都点赞了这位博主。“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云旅游。虽然现在条件不允许外出旅行,但我一直有一颗在路上的心。”陈同学如此解释道。抓住“危”中之“机”目前,文旅行业的从业者纷纷开启了云旅游,从互动直播到在线“种草”,再到线下引流,云旅游在丰富线上文旅产品创新供给的同时也吸引着线下的潜在游客,让文旅行业在夹缝中看到了希望,在危机中迎来了生机。然而,云旅游面对的却并非都是一片赞誉。王女士表示,自己也看过一些特别假的云旅游视频,一看就是加了滤镜和特效的,特别不真实。 “如果视频里的场景和实际场景差别过大,我会感觉受到了欺骗。所以,我还是更喜欢看直播,有互动性也比较真实。”王女士还期待云旅游的产品更加丰富一些,“如果能一边欣赏当地的风景,一边吃着当地的美食,体验一定会更好。”王女士说。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相关企业在云旅游的内容设置上、技术配合上还应加大力度,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云旅游展现出更多的文化元素,更具吸引力。同时,要与线下旅游相结合,防止云旅游成为一阵风,探索直播、VR体验等,找准定位创新发展,在疫情后释放出更大活力。中国联通集团交通文旅行业总监李玲介绍:“联通已在红旗渠、泰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世界之窗、呀诺达景区实现了面向景区管理、景区营销、游客服务、文物保护等领域的5G应用落地。联通将加大对文旅行业的新基建投入,推动中国文旅产业科技进程,助力产业振兴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认为:“如今的旅游业已从科技应用的中后排逐步前移,5G、虚拟现实等已被应用到旅游业中。新基建的前瞻性特征需要旅游业在科技选择中进一步前移,与更为前沿的技术相结合,推动旅游服务和体验的升级。建议充分利用中国国内游60亿人次形成的复杂需求,扩大新基建的落地应用,构建更有效的大规模应用场景,形成精准的新型旅游动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在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上指出,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要正视困难挑战,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要着力打造智慧旅游,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智慧景区、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让游客享受更优质、便捷的服务。”胡和平说。大举挺进线上场景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11月,文旅部就联合十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坚持技术赋能,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应用普及,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云旅游的火热,促使文旅行业加快研发多种云端旅游产品,利用VR、AR等新技术将景区风光和文化展览等“搬”到线上,通过直播、游戏等互动方式创新旅游呈现形式,增加人们的旅游乐趣。与此同时,大批线下活动转为线上,一批文旅企业纷纷开启了有关线上旅游的探索之路。例如,河南博物馆在线上推出考古文物系列的盲盒,旅客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拿着洛阳铲去寻宝、修复文物,还能随机获得隐藏款文物产品,激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和求知欲;敦煌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推出的“云游”莫高窟,让游客足不出户便能一览莫高窟的四季美景,体验“数字敦煌”的精彩;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利用线上直播平台,让旅客有机会近距离了解熊猫“滚滚”的生活日常,还由此衍生出“滚滚大闯关”H5答题闯关小游戏,将线上动物园变成一个寓教于乐的自然课堂。高新技术的应用,除了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外,也让云旅游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5G、AR、VR、AI、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云旅游从图文、短视频发展到直播、全景等多种形式的呈现,把传统景区的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通过旅游博主、专业主播的视角传递给更多游客。航空业的一些公司也加入了云旅游大军。例如,航旅纵横推出时光机功能,通过互动小游戏的方式,带领旅客随机穿越到曾经旅游的日子,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旅客记录曾经十分有趣的出行经历,并为旅客赋予独特意义的行程徽章。而携程、飞猪、途牛等平台也在推广线上直播,推出低价格的高端酒店、热门路线旅游产品等。业内人士分析,云旅游填补了人们对出游的向往,同时也成为一种“预游乐”方式,不少用户提前收藏当地热门的餐厅、景点和玩乐打卡地,为疫后出行提前“种草”。正因如此,云旅游的兴起和推广,不仅能够给居家的人们带来心灵的疗养和知识的补足,而且还能给文旅行业带来新一轮曙光,为行业的复苏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传统旅行获得新的展现形式和发展态势。一家之言 〉〉〉云旅游莫踩了过度美颜之坑足不出户行万里,大美河山一屏揽。不可否认,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疫情防控的需要叠加,催生了云旅游,也让旅游行业看到了无限商机。打开手机,总能刷到美得让人窒息的视频和图片,有的还配上了“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等字幕。这些屏幕里的美景让人大饱眼福,也激发了网民“我想去看看”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云旅游毕竟存在于网络里,隔着屏幕看起来很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据了解,有的视频内容较为单一,有的博主为了博眼球使用夸张滤镜故意美化场景,更有甚者直接移花接木、对画面或视频内容进行拼凑。凡此种种,影响了不少网友的云旅游体验观感。旅游业拥抱互联网,让云旅游一枝独秀,成为文旅文创行业的新宠。其实,云旅游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过度美颜的云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涉嫌欺诈的营销行为。旅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旅行社为招徕、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网上看着是美景,实际上是一个‘坑’。”不难看出,过度美颜的云旅游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对于景区来说,吸引游客最重要的是景色怡人和管理到位。景色怡人当然不是虚拟的,而是真正的内涵美。过度美颜的云旅游只有一时的光鲜,实则是自损声誉的行为。相关调查显示,在体验过云旅游的人群中,84.4%受访者想在疫后来一场实地旅行。试想,一个“线上看着一朵花,实际一看豆腐渣”的景点会给游客带来什么感受,又能挽留多少回头客呢?云旅游要想长久立足市场,应该在“景真美,情更浓”上下功夫,而不是靠美颜和流量来聚人气。景区要树品牌、立口碑,只有拿出诚意,关掉美颜,露出真容,才能让云旅游返璞归真。与其在美颜上花费心思,倒不如在“两个挖掘”上下足功夫:挖掘更多的人文元素,提升景区品位;挖掘网民的合理建议,让景区在旅游市场中行稳致远。(宗禾)
探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创新 虎牙直播有温度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随着网络直播监管的日渐规范,直播企业在实现利润增长的同时,也需探索如何承担社会责任。虎牙公司的“直播+”或许为这一问题找到了答案。直播企业的“肩上重担”随着网络直播业态的兴起,行业监管政策也更加规范详尽。从营销活动方面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到用户保护方面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再到主播管理方面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无不对这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指出,当前中国有10亿多网民在网络空间交流思想、分享信息。广大互联网企业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回馈之路,无疑是直播企业要“扛在肩上”的重要使命。党史教育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如何使党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虎牙公司用直播创新探索出了新路径。在建党百年之际,虎牙公司党委在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委网信办等八家单位联合指导下,以“直播模式+创新技术+人文元素”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让青少年扮演党史人物、担任党史主播,以其喜爱的新颖内容形式和“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例如,在杨匏安旧居陈列馆线上直播中,虎牙首次采用了360度全景直播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云游”陈列馆;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线上直播中,主播通过沙盒游戏的全新展现形式,再现了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场景。虎牙公司通过运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游戏互动形式,打通红色阵地、红色故事等元素与青少年的双向互动,活动创下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网上活化系列红色直播节目开播以来观看量的新高,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近10万人,48场红色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5000万,弹幕数11万余条,直播间弹幕十分活跃,让红色教育课堂不再“沉默”。未来,虎牙公司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现代科技还原红色历史,以“沉浸式体验”追寻先辈足迹,让互联网大潮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趣味“反诈”深入人心近段时间,“反诈”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里边也有虎牙公司创新的身影。2021年9月23日,在广州市反诈中心指导下,虎牙公司联合番禺区反诈办、番禺小谷围派出所,走进广州大学城,共同推出了“青春无诈 HU你同行”校园反诈直播活动;去年6月16日,虎牙公司携手河北省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联合推出了线上“青少年反诈教育公开课”,直播间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达3.5万,24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达到20万。而针对老年人成为电信诈骗受害高发群体的新态势,虎牙公司联合广州番禺反诈中心在2021年10月举办了一场“反诈早茶”公益活动。主办方以创新的手法将反诈小知识融入早茶茶点,制作了特色“反诈菜单”。通过线下宣讲互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并结合广府特色传统的早茶文化,主要针对网络诈骗高危人群之一的老年人群体进行重点宣传。反诈早茶“直播+”树立公益新风虎牙公司“直播+”的平台特色,不仅与党史教育、趣味反诈巧妙结合,也在助力社会公益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创新价值。2021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虎牙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公园、菜市场、医院等,帮助老年人解决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活动同步通过多城联动不间断直播。虎牙志愿者是什么样的人?在2017年,虎牙直播平台上的一些忠实用户、主播代表、热心网友等自发组成了志愿者团队。他们有的是主播,有的是消防员,有的是护士、设计师、服务员等。虽然职业各异,他们却在维护网络清朗、社会公益奉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虎牙志愿者向老年人示范操作智能手机“我帮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吧”,在广州汉溪村“老年之家”,虎牙志愿者遇到一位老人诉说自己常接到陌生电话,志愿者一边耐心讲解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诈骗手段,一边帮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现场示范如何使用。通过“直播+助残”的方式,虎牙公司还帮助特殊群体实现创业梦想。在2021年1月,虎牙公司发起“梦想启航”残疾人主播扶助计划,联合全国100家公会,助力1000名残疾人实现主播梦想。该计划旨在通过帮助残疾人群体掌握直播行业知识和主播岗位技能,发挥和展示残疾人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和特长,挖掘和培养一批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残疾人主播,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在助老、助残期间,“直播+”也推动了环保公益的开展。2021年1月,虎牙公司联合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推出了“虎卫家园”环保公益计划。该计划将联合重点自然保护区,在虎牙直播平台设置专项栏目,推出100期环保科普“绿色”直播节目,涵盖《动保人故事馆》《慢直播·云动保》《家园探秘》《飞回蓝天吧》《遇见濒危朋友》五大板块。(图片由企业提供)
​小米刮起“徕卡风” 猛攻高端手机市场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5月23日,小米与徕卡相机(以下简称徕卡)正式宣布牵手,双方联手的第一个成果将于今年7月面世。中国商报记者获悉,双方为独家合作,而徕卡与华为的合作也已终止。值得关注的是,在华为进击高端手机市场的路上,徕卡的背书非常关键,那么小米能否借势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甚至接棒“一哥”?雷军微博截图小米与徕卡合作有多深?5月23日上午,小米与徕卡宣布达成移动影像战略合作,并且强调合作“深度空前”。那么,此次两家的合作有多深?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深度空前,是这次合作中,徕卡跟我们共同的感受。从光学、成像、图像处理、体验等智能手机影像全链路,这是双方影像能力的全面融合。”雷军表示,选择徕卡,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厚的积累,更因为能够实现小米期待的合作深度。据悉,双方首款合作产品将于今年7月推出。雷军称,这款作品的影像表现已经超出了双方工程师们的预期。徕卡相机公司CEO Matthias Harsch表示,这次合作,双方都致力于为移动摄影用户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相信,双方首款联合研发的影像旗舰手机,将揭示我们的前瞻性创举。我们将为移动摄影领域的消费者提供卓越的成像品质、经典的徕卡美学和无限的创造力,并开创移动影像的新时代。”徕卡诞生至今已有109年,他们的影调和审美被认为是影像世界的顶级标杆。在小米手机的成长经历中,这还是第一次和老牌影像巨头牵手,因此,该消息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小米的这个大动作无疑将直接加大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烈度。能否拷贝甚至超越华为?中国商报记者从小米内部了解到,双方是独家合作。而华为与徕卡的合作已于今年3月底结束。这个消息记者也从华为方面得到确认。对于手机行业来说,徕卡并不陌生,2016年华为与徕卡合作推出旗舰手机P9,这被视为华为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后在华为的每一代高端旗舰手机中,徕卡一直是专属印记。业内人士表示,徕卡对于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的成功功不可没,这一合作甚至被视为手机行业与影像巨头合作的“黄金搭档”,引来友商的仿效。一加与哈苏、vivo与蔡司都展开合作。不过,随着华为受到美国打压,手机销量日渐萎缩,市场份额大幅滑落,双方的合作走到终点也属意料之中。实际上,一年前坊间就不断传出华为与徕卡“分手”的消息。还有消息称,除了小米,还有不少手机厂商与徕卡接触过。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次合作将给小米从性能和口碑等方面带来一定提升,但能否像华为那样跻身高端手机行列,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现阶段各品牌手机影像能力已满足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工作需求。华为和徕卡合作的时候,徕卡为华为带来的影像提升使其明显超过其他竞争对手,能给大多数的消费者带来明显的体验感提升,但现阶段尤其雷军提到的夜景提升究竟能吸引多少消费者,又能否给消费者带来明显的体验提升?这些答案仍需等待新机的发布。”同时,是否能迅速塑造产品文化是小米能否成功跻身高端的关键。张扬认为,华为与徕卡的合作,迅速提升了华为的关注度,但华为并没有仅仅依靠影响能力继续发展,而是以影像能力为支点,提升自身曝光度和吸引力,通过营造“爵士人生”等商务文化内涵,进而吸引高端商务人士并快速跻身高端市场。“与徕卡的合作是华为进军高端的敲门砖,但成功找准并契合消费者需求才是华为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小米仍需努力,并要找准下一步的营销、文化及技术发展策略。”张扬说。此外,小米还要面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迁。近年来,各大手机厂商在发布新机时都将影像能力作为主要卖点。张扬表示,“随着手机影像能力逐渐接近天花板及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单单靠影像能力不足以支撑小米这种体量的厂商的进军高端的要求。同时因疫情原因,手机厂商的供应链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且消费观念逐渐转向保守,这些都是小米冲击高端的困难和挑战。”小米的高端愿景有多远?打进并站稳高端手机市场,争夺这块利润最丰厚的金字塔尖市场是当前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心愿。尤其近一年来,高端手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小米、OPPO、vivo、荣耀等都不断推出高端产品抢市。不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目前华为留下的高端手机市场空间主要被苹果吃掉。据悉,去年国内600美元(不含税基准,约合4300元人民币以上)以上价位段市场,苹果市场份额为66%,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升至71%,同期华为滑落至11%,但仍是安卓阵营的第一,接下来依次是荣耀(5%)、小米(4%)。在发布今年一季报时,小米表示高端化战略持续巩固,一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1%至1189元人民币。同时,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人民币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达到近400万台。显然,对于小米而言,目前高端化成绩远远不够,仍需在高端市场取得大的突破。在业界看来,从此番牵手徕卡的力度来看,小米的高端化投入在继续加码。据了解,三个月前,雷军曾与集团高管、相关业务部门总经理召开了一次高端化战略研讨会,并将冲击高端定义为“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同时喊出在三年内拿下国产手机高端市场份额第一的目标。这样的愿景何时能实现?我们期待雷军的答案。
一季度业绩表现欠佳 腾讯如何摆脱“慢跑”困境?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近日,腾讯交出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成绩单。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354.71亿元,同比持平;实现净利润(Non-IFRS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55.45亿元,同比下降23%。这也是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腾讯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净利润负增长,而其备受关注的游戏业务收入也按下了增长“暂停键”。对此,腾讯该如何扭转营收困境?游戏收入增速放缓腾讯游戏业务收入在今年第一季度按下了增长“暂停键”。根据腾讯财报,今年第一季度游戏业务收入为4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然而去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7%、12%、8%、9%。其中,本地市场游戏收入为330亿元,同比下降1%,而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1%,腾讯表示是由于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对活跃用户及付费用户数量造成了直接及间接的影响。“腾讯游戏在国内市场有小幅下降,但从整个游戏行业来看,这属于后疫情时期精神消费趋紧的正常表现,并不能说明腾讯游戏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同行的冲击。随着游戏版号恢复下发,游戏产业有望回暖,腾讯游戏也将贡献更丰富的游戏品类,未来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市场规范和互联网产业转型期的到来,这种下降实际是市场的常态。但从长期来看,腾讯游戏的市场发展空间还是存在的,大家对于游戏的需求实际上是在增加的,特别是后疫情时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下,游戏依旧存在市场价值。”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同时,腾讯国际市场游戏收入为106亿元,同比增长4%,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为20%、34%,腾讯表示这反映了《VALORANT》及《部落冲突》等游戏的收入增长,但由于用户消费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有所回落,该增长部分被《PUBG Mobile》的收入减少所抵消。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国际市场的游戏业务从2020年底到2021年底这段时间出现了非常不错的增长,但之后肯定无法再达到那种繁荣程度,这不仅是腾讯,而是全行业将要面临的情况,几家大的手游公司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过,今年4月国产游戏版号重启,在45款获得版号的游戏中,腾讯等企业的游戏并未包含在内。对此,詹姆斯·米歇尔表示,对于规模大的、手握多款游戏的公司而言伤害并没有那么大。另外,先给新创游戏公司发放版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时,未来包括腾讯在内的公司也会陆续拿到新的版号。降本增效在路上不过,虽然腾讯财报业绩表现不佳,但员工人数和平均薪酬却并未随之下降。根据腾讯财报,截至今年3月31日,腾讯雇员有116213名,总酬金成本为292.29亿元,以此计算,今年第一季度腾讯人均月薪为8.38万元。而去年同期腾讯雇员人数为89228名,总酬金成本为204.01亿元,人均月薪为7.62万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腾讯雇员为112771名,全年雇员福利开支为955.23亿元,人均月薪为7.06万元。“对于当前的腾讯来说,增加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目前互联网企业都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加薪现象也比较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江瀚补充道,“而我认识的众多腾讯的朋友,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没有拿到平均的薪酬,也可以说平均薪酬是由众多的高薪以及相当大部分的低薪所共同组成的。”一位腾讯内部人士也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平均月薪或年薪对于职级低的人来说是不属实的,只有职级达到十级以上的人才能拿到这个薪资。”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曾表示,预计今年腾讯员工仍会增长。而此次业绩电话会上,腾讯高管表示,人员越多成本越高,因此需要进行结构性的变化,聚焦于更盈利的业务。当前行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公司可能会进行人员优化,但疫情等短暂性的影响因素不会成为优化的原因。因此整体来看,降本增效是一个综合的考量。事实上,腾讯的“降本增效”已经在路上。腾讯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腾讯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同比下降6%至81亿元,主要由于缩减了市场推广开支,这是降本增效措施的一部分。新增长点在哪里除了包含游戏的增值服务业务外,腾讯的另外两大业务,网络广告业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速也进一步变缓。网络广告业务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180亿元,同比下降18%,而去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3%、23%、5%、-13%。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今年第一季度收入为428亿元,同比增长10%,去年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7%、40%、30%、25%。需要注意的是,营收体量曾一度超过游戏业务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在本季度的增长态势并不理想。腾讯表示,这反映了今年三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商业支付交易金额。企业服务收入同比略有下降,腾讯重新定位了其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从单纯追求收入增长到实现健康增长,并主动减少亏损合同。在此次业绩电话会上,腾讯高管表示,公司将重新聚焦于企业服务的健康增长,主动缩减亏损业务,把资源集中于视频云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PaaS(平台即服务)解决方案。在此次财报发布前,腾讯于5月16日发布了《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2021》。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报告中表示,腾讯正在面临着挑战和发展并存的新阶段:一方面,收入与利润的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腾讯也认为可借此换档,去创造更高质量发展——那就是更加聚焦以用户价值、科技创新及社会责任为中心的本源,更加坚守科技向善的愿景。马化腾表示,腾讯在去年再次战略升级,服务对象从用户(C),发展到产业(B),再到社会(S),最终指向是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把CBS三个维度的工作融于一体的方法是共创。“应该去做这些难而正确的事,以长期主义的决心推动社会共创,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这是国家与社会对我们的期待,也是我们更好地立于世界的方式。”马化腾说。
刘畊宏爆火背后:线上健身教练的流量危机与变现焦虑
中国商报(记者 颉宇星)刘畊宏火了。近日,“刘畊宏女孩”“刘畊宏自编本草纲目版毽子操”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刘畊宏通过线上直播健身已成为新晋“顶流”,商业价值大涨。据了解,国内的头部健身平台也正努力培养出更多的“刘畊宏”,但从目前来看,仍有很多线上健身教练面临着流量危机和变现焦虑。刘畊宏抖音粉丝破6000万“五、六、七,GO!”伴随着周杰伦《本草纲目》的背景音乐,再配上“腰间赘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都要!”的口号,近50岁的刘畊宏带领众多用户在抖音平台跳“毽子健身操”。随着观看人数越来越多,刘畊宏目前已成为健身圈的“现象级”网红。虽然被抖音误判导致直播间被警告三次,但这并没有削弱刘畊宏的热度,反而经过网友不断地传播,为他本就上升的热度添了一把火。网友对于刘畊宏直播间被警告的讨论。新浪微博截图截至记者发稿,刘畊宏抖音粉丝已突破6000万,而“《本草纲目》毽子操挑战”这一话题,在抖音上已有超过67亿次播放。在社交网络上,有一大群被称为“刘畊宏女孩”的跟随者,她们不仅跟着刘畊宏一起跳操,而且还期待着刘畊宏为她们“在线批作业”。据了解,刘畊宏直播签约的经纪公司为无忧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对于刘畊宏的走红,该公司CEO雷彬艺对外表示“在意料之外”。“之前我签他的时候,是觉得能够做起来的,但确实没想到能够这么火。这种现象级的爆款,在平台上也是很罕见的。”而刘畊宏的短视频报价也开始上涨。有报道称,曾经报价20万元,之后预计将翻倍,但还没最终定价。某经纪公司直播运营人员赵静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品牌在推广过程中追求的就是曝光度和热度,优质的主播为产品做宣传不仅可以提升销量,还会提升品牌的影响力。“而且刘畊宏带着妻子一起直播健身,对外呈现了良好的家庭氛围,也能让更多品牌产生合作意向,报价上涨是意料之中。”各平台努力打造下一个“刘畊宏”刘畊宏爆火对于健身教练行业无疑是一针强心剂。网红健身教练的商业价值巨大,拥有众多健身教练的健身平台也在努力打造下一个“刘畊宏”。“健身教练的品质决定了我们交付给用户的服务的质量,所以打造优质健身教练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乐刻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乐刻的运营逻辑是将人、货、场串联起来,其中“货”即为向用户交付的服务,而提供健身服务的就是健身教练。据了解,乐刻对于线上直播的教练要求很高,“我们会从线下健身房挑选一部分教练进行线上课程的打造,这些教练需要有感染力、有镜头感、能自嗨。相比线下健身房,线上的教练只能面对一块屏幕,没有夸张的灯光、音响效果,也没有用户互动,但需要营造出活跃、亲切的氛围以及和用户‘一对一’的感觉,这是有一定难度的。”Keep则更希望健身教练展示个人特色。Keep的副总裁刘冬表示,他希望在线上健身课程中,健身教练具备带动全场节奏的能力,有个性,不需要标准化,教练只要把必要的动作要领讲到位,如何发挥、表述则要根据自己的特性来呈现。另外,Keep还签约了帕梅拉、周六野等网红健身教练,扶持更多健身教练做内容,给予他们更多流量曝光。“他们的个性化内容能帮助Keep的用户坚持健身,能让用户感知到在他挥洒汗水的时候不是一个人孤单坚持,而是有鼓励和陪伴。”Keep方面对记者表示,Keep会邀请专家来分享运营经验,还会启动“梦想奖学金”计划,联合专业的培训机构,为Keep的健身内容创作者们量身定制一套更快捷、更高效的培训方式。超级猩猩则将教练明星化。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反馈喜欢超级猩猩“颜值高”的教练,只追某个喜欢的教练的线上课程,就像追星一样。超级猩猩会员董轩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超级猩猩的教练都有一些会员粉丝群来加强和会员的沟通和互动。教练会关心会员的日常生活,会员会为教练过生日、做表情包等,“超级猩猩教练和会员的情感黏性很强。”     据了解,去年超级猩猩启动“超级猩探 SUPER M E 2021全国教练大赛”,这是该健身品牌首次为健身教练们打造的大赛。大赛分为全国海选、线下PK赛、提升营和大秀呈现之夜。“就像选秀节目一样,为健身教练引流圈粉。” 董轩认为。虽然健身平台做出了不少努力,但也有教练称,“能获得平台资源扶持的教练仍是少数。除了专业度要求,还要有颜值、有个性、有表演天赋……”有教练对记者表示,这些要求已刷掉了很多健身教练。国内头部健身公司直播业务的负责人张伟明(化名)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线上健身教练商业化变现的路径基本上是三步走:流量获取、提供产品(服务)、变现。目前很多健身平台培养的健身教练还停留在流量获取的阶段,即解决如何吸引粉丝,稳定、扩大粉丝数量的阶段。从平台经营的角度来看,平台会优先扶持有优秀数据表现(完课率、粉丝量、视频播放量)的健身教练,这些教练是教练圈内“金字塔尖”的人物。健身教练面临流量危机和变现焦虑张伟明坦言,对于这些金字塔尖的健身教练而言,能完成“获得流量”这一步并不稀奇,能打开用户钱包才算真正实现了商业化。据介绍,目前健身教练的商业化变现方式有直播带货、知识付费、创立自主品牌以及广告合作。“直播带货方面,健身教练的带货能力比走娱乐路线的网红差一大截。”赵静透露,有些健身教练有上百万的粉丝,但是带货数据并不亮眼,“每周五场直播,一场直播四到五个小时,一个月的GMV(成交总额)不超过20万元,但同样情况下其他类型网红的GMV可以达到50万元到70万元”。中国商报记者在抖音平台发现,有些健身教练粉丝量上百万,但带货橱窗的产品仅有个位数。在知识付费方面,张伟明表示,健身教练通过卖课获取收益的难度很大。随着网络的发展,免费的健身知识更易获取且非常丰富,用户的付费意愿并不强。“另外,就算有些用户购买了健身课程,比如‘15天马甲线雕塑训练课程’,但大部分用户坚持了五天就放弃,再看到此类课程也很难产生购买欲望。”另有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健身人口渗透率(经常健身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例)比较低,但做付费健身内容的教练却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想分蛋糕的健身教练变多了,但蛋糕却没有变大。另外,武大靖、任子威等高人气奥运冠军也开始在抖音、快手上直播健身课程,“光是这个优势和号召力,对于很多健身教练就是‘降维打击’。”有些健身教练还会发展个人品牌。但张伟明坦言,相比安踏、李宁等品牌,一些健身教练的自有品牌价格以及产品种类算不上有太多优势。如在B站上拥有915.8万粉丝的健身网红周六野,在去年宣布升级其原有品牌Wild Saturday ,推出新的个人运动品牌“她是火花SHE IS A SPARK”,主打女性运动健身服饰,涵盖运动内衣、瑜伽裤及瑜伽垫等品类。目前,该品牌淘宝店已经上线,店铺内销量第一的服饰为运动内衣,售价159元;销量第一的运动配件为瑜伽垫,售价304元。截至发稿上述两件商品的月销量均未超过100。“运营商业品牌和运营个人自媒体账号的逻辑是不同的,团队需要对产品、营销、渠道、供应链等有相当深入的了解,能做好很不容易。” 张伟明认为,通过接广告获得收入还算相对简单的变现方式,但需要账号一直保持更新。从目前看来,对于刘畊宏以及众多拥有大量粉丝的健身教练而言,说“躺赢”还为时尚早。刘畊宏未来将如何可持续变现?又能为其他线上健身教练提供哪些参考?中国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腾讯的“加减法”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最近一段时间,一朵特别的“小红花”令河北不少“村里人”津津乐道,甚至连打招呼都快变成“你捐小红花了吗?”一个“关怀乡村孤寡老人”的公益梦想就在这样一朵朵小红花的“拥抱”中落地生根。在腾讯公益平台上,每个人每天可以通过捐步、答题、捐款等方式获得小红花,16个公益梦想就在一朵朵小红花的加持中绽放。“一花一梦想”是腾讯公益一次“特殊”的尝试。9月10日,腾讯“99公益日”落下帷幕,新玩法吸引近6000万人次参与,捐赠小红花超过1亿朵……这是该公司“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成效。同时,腾讯近期斥资2亿元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深圳市腾讯臻益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马化腾担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腾讯方面表示,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透明地向外界呈现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的资金使用情况,也便于公众和投资人更详尽地了解腾讯这方面工作的推进进展。事实上,腾讯在去年还曾投入1000亿元资金用于启动上述两个项目。在大手笔投资的同时,腾讯还在进行一系列“节流”操作,勉强挽回持续走低的净利润增速。在坚持投入与瘦身节流之间,腾讯如何做好“加减法”?“节衣缩食”效果明显在上一季度营收增长为零之后,这一季度的腾讯终究没能守住“持平”的底线,但这已经是其努力降本增效的结果了。今年4至8月的短短几个月时间,腾讯已有近十款知名产品宣布停止运营,其中包括QQ堂、小鹅拼拼、搜狗地图、企鹅电竞、VUEVlog、看点快报、搜狗搜索App、腾讯看点、掌上WeGame、幻核等。其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产品已有23年,最短的有一年。也是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关于腾讯“人员优化”的消息得到了证实。2022年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腾讯共有110715名员工,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腾讯员工人数为116213人。除此之外,今年二季度,腾讯不仅大幅缩减了各项开支,而且与主营业务有关的成本也是“能减则减”。事实上,今年一季度腾讯就已经开始实行成本费用控制措施,而这一措施在二季度执行得更加严格。首先是总收入成本环比下降3%,且三大业务收入成本全部环比下降。据了解,增值服务业务收入成本环比下降2%,是因为渠道及分销成本减少,以及与直播服务相关的收入分成成本结构优化;网络广告业务收入成本环比下降3%,是因为内容成本减少,部分被服务器与频宽成本(包括与视频号相关的成本)增加所抵消;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成本环比下降4%,是因为支付金额减少导致金融科技服务交易成本减少,以及企业服务业务雇员成本减少。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环比下降2%,是因为腾讯对营销活动支出的严格把控。一般及行政开支也环比下降2%,是因为腾讯优化了人员配置并控制了雇员成本。需要注意的是,腾讯还要将这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模式持续下去。腾讯高管表示,目前腾讯正在执行成本控制举措,后续成本仍然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公司期待今年下半年成本控制效果能得到进一步体现。不过,节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今年二季度腾讯总收入为1340亿元,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Non-IFRS)净利润为281亿元,同比下滑17%,环比增长10%。在总收入下降的情况下,Non-IFRS净利润竟实现了环比增长,而且是近几个季度以来环比增幅最大的一次。腾讯高管表示,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一些措施已经在第二季度的业绩中看到了效果,其他部分将在今年下半年看到成效。“我们相信,即使保持目前的收入水平,我们也能在未来几个季度恢复盈利增长。”腾讯高管如是说。可是,已经“减”了成本的腾讯,要“加”什么收入呢?新增量难挑大梁在视频号里加广告成为腾讯今年二季度着重提出的收入增长方式。腾讯高管表示,目前用户在视频号上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是在朋友圈的80%,且这一比例还在迅速攀升。虽然视频号上千次展示收入(eCPM)可能略低于朋友圈,但广告强度会更大,因此用户每分钟花费的收入潜力将会得到释放。也就是说,视频号在未来或许会成为腾讯重要的广告收入阵地。腾讯表示,腾讯对视频号广告的变现框架与微信朋友圈类似,微信朋友圈的广告收入经历了五个季度的探索已达到10亿元,鉴于目前视频号的流量规模和广告主对短视频广告的强劲需求,预计视频号将很快超过这一水平并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腾讯对于视频号变现的期望已经体现在了行动中。今年7月,微信视频号宣布首次接入“信息流广告”,宝马中国、阿玛尼美妆、伊利金典成为第一批参与内测的广告主。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在腾讯的总业绩中向来只占15%左右的份额,今年一二季度的收入占比只有13%、14%。即使视频号广告投放真的如期望中那么顺利,也无法为腾讯的收入增长“撑起一片天”。还有别的“招”吗?作为近年来收入增长最快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其在今年二季度是腾讯唯一一个收入增长的业务板块,但也仅同比增长了1%。其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四五月份的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了商业支付活动;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速下降,腾讯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积极缩减亏损项目所致。不过,腾讯对其继续增长的期望也并不强烈。在云服务方面,腾讯表示一直在缩减亏损额,将重心从定制和分包大型项目转移到自研产品上,以提高利润率。至于云服务的收入增长努力,则可能会推到明年。大投入不计回报增值服务业务、网络广告业务的负增长还在继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也未能延续之前的高速增长,而游戏海外市场、视频号广告等又无法迅速挑起大梁。不过,腾讯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共同富裕、数实融合的“大手笔”投入,却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和“共同富裕专项计划”的发展方向来看,一个是着眼未来,一个则是立足当下。“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更多着眼于基础科学、教育创新、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的前瞻性探索。而“共同富裕专项计划”则更加呼应当下关切,聚焦于带动低收入人群增收、助力医疗救助完善、促进乡村经济增效、资助普惠教育共享等切实带后富、帮后富的领域,并长期而持续地提供支持。在刚刚落幕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发展论坛上,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再次重申了腾讯“数实融合”战略布局:“我们更多地从‘数实融合’的角度来关注‘全真互联’,助力产业升级。腾讯也将以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生态优势,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那么,“数实融合”究竟是什么?举例而言,腾讯云为山东玲珑轮胎量身打造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准确把握个人用户市场的真实需求,帮助厂家及时调配资源、调整供货量,提高生产、销售、服务效率。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玲珑轮胎依然收获了国内零售市场总体销量增长约43%的业绩,实行零售转型以后,同比增速达到50%。这一发展历程中的直接收益虽然归实体企业所有,但互联网企业在其中的价值也不可或缺。“数实融合”战略也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这一年多来都在做数实融合这件事,以虚拟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不是非A即B的关系,而是共生共荣。”互联网观察人士丁道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对于腾讯来说,选择数实融合发展战略,既是符合相关政策的必然举措,也是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阶段特点所选择的新发展理念。腾讯已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也不仅仅是一家游戏公司或媒体,而是一家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企业。实体经济发展得好,腾讯自身发展自然会好。”
红人新经济有多香?天下秀布局深耕
中国商报(记者 陈晴)红人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平台数据处理、提供数字化服务方面沉淀已久。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天下秀数字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天下秀)携旗下WEIQ红人营销平台、Honnverse虹宇宙等多项业务亮相,成为此次服贸会“红人新经济”领域的“首秀”企业,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科技魅力,赋能红人营销等应用落地。加大力度布局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本次服贸会期间,针对创作者及企业的平台数据管理和营销需求,天下秀展出了WEIQ红人营销平台。据悉,红人营销平台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向红人(内容创业者)与企业提供在线红人营销服务的撮合与交易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天下秀WEIQ红人营销平台累计注册商家客户数达到184949个,较2021年年底增加5537个;累计注册红人账户数203.9万,累计注册商家数达18.5万,与去年相比有符合预期的稳健增长。天下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红人经济的兴起对于行业发展会产生促进作用。“红人与粉丝间构建的联系是通过兴趣点营造的,因此,用红人去触达消费者能让宣传更加精准。此外,去中心化的红人流量具备更高的性价比,能使更多的品牌愿意与红人合作。“该负责人说道。从数据来看,红人营销在当下互联网广告中的地位也确实不容小觑。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1年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达6,550.2亿元,同比增速达16.9%。而红人营销作为互联网广告的子行业,具有互动性强、投放费用低、方式灵活、变现能力强等特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互联网广告中增长最为迅猛的形式。短视频直播电商一站式数据服务平台“热浪数据”也是天下秀在服贸会上展出的亮点。该平台依托大数据挖掘技术及平台综合分析能力,以企业多年行业经验为支持,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个体提供直播间、播主,以及商品的实时排行榜、实时监测、数据追踪等多维度、全场景的实用功能。而热浪数据的tiktok版,还提供了海量红人、热门素材,助力中国品牌加速出海。功能多样,应用广泛,天下秀在大数据营销领域的创新成果进一步契合了客户的需求。“未来,热浪数据将陆续增加其他国际化的社交媒体平台数据功能。通过天下秀的大数据平台服务,解决红人端的效率问题,让每一笔订单的效果数据都能得以沉淀,并引导下一笔订单的投放。”天下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元宇宙构筑新增长在利用红人经济深耕互联网营销的同时,天下秀也在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元宇宙领域,天下秀也瞄准了发力时机。“区块链数字经济价值平台”、国内率先落地的元宇宙虚拟社交应用产品——“Honnverse虹宇宙”、自媒体数字藏品工具“TopHoler头号藏家”……在“Web3.0创作者经济”展区,天下秀展出了元宇宙系列相关创新实践成果。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Honnverse虹宇宙是一款由天下秀旗下区块链价值实验室于2021年10月推出的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3D虚拟社交平台。依托天下秀服务过的所有品牌和创作者,虹宇宙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作者经济生态,通过3D场景化的沉浸式场景,创作者、用户可以和品牌产生互动,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品牌可以在虹宇宙里做用户运营和品牌价值积累,创作者可以在虹宇宙互动场景中把自己的创作内容变成数字资产放进来,通过场景和粉丝产生互动,完善粉丝运营。Web3.0时代下,真人KOL与虚拟IP跨次元同台直播,通过形式创新和视觉体验吸引在线用户,紧跟元宇宙潮流,进一步促进品牌的年轻化趋势。据悉,目前虹宇宙平台用户数已经超过50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5G、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红人新经济的价值核心已由单一的流量价值逐渐转向内容资产等多元化价值,元宇宙将会对红人新经济的各个领域分支造成全方位影响。市场未来可期红人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一环,正持续促进新个体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行业人员达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加近3倍。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业者正通过红人新经济模式获取收入。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红人新经济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红人新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为5.03万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突破7万亿元。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入局,将为红人新经济生态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从Web2.0时代到正在发展的Web3.0时代,天下秀充分发掘红人连接一切商业的特质,促成了实体经济与红人新经济的更好结合,基于这一优势促进了实体商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让其成长路径更加宽广和清晰。天下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互联网向Web3.0演进所带来的机会,公司将积极布局,为内容创作者的互动、品牌和自有IP衍生品的联动、内容曝光提供全新的玩法和技术保障,持续探索Web3.0路径下的内容创作者经济模式,为品牌方构建更加生动的营销场景及模式,帮助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拥抱Web3.0时代创作者经济生态。
华为Mate归来 高端手机战局难改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遥遥领先!”9月6日晚8时38分,余承东在微博上写下了这四个字。此时距离华为Mate 50系列发布已过去约5个小时,市场反应热烈,新品预定火爆。这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在手机江湖又放了一颗“卫星”。不过,没有麒麟芯片的“风火轮”,只能在4G手机赛道纵向深耕,华为何时夺回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余承东发布Mate 50系列(图片由企业提供)“捅破天”黑科技加持9月6日下午,华为宣布推出全新旗舰手机Mate 50系列,距上一代的Mate 40已过去了两年。“时隔两年之后,华为Mate系列又回来了。”余承东在发布会现场说,Mate系列始终坚持极致、高端、创新,每一代都是华为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Mate 50系列传承Mate基因,既有“捅破天”的技术,又开启了XMAGE移动影像新时代。Mate 50系列承载了诸多期望。众所周知,华为的手机芯片一直处于断供的状态,此前坊间有传闻华为Mate 50或将搭载5G版本的麒麟芯片,不过在发布会现场,Mate 50系列的芯片配置没有被提及。据了解,其全系搭载了高通骁龙8+处理器,仍是4G芯片。在业界看来,不支持5G确实是Mate 50系列的一大硬伤。当前,5G手机已成为行业主流,友商也大多采用高通5G芯片,各家的高端手机在性能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华为的压力可想而知。为形成差异化,扛起高端手机的大旗,华为Mate 50采用了“向上捅破天”的技术,从软到硬可谓“全副武装”。首先,最受业界关注的当属其支持北斗卫星消息——在无地面网络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向外界发送消息。Mate 50系列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在用户身处荒漠无人区、出海遇险、地震救援等无地面网络信号覆盖的环境下,也能随时通过畅连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发出进行求助,并支持多条位置生成轨迹地图,提供时刻在线的安全感。”余承东说。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随着地面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用户对于更广域(天空、海洋、森林、沙漠等)通信的需求在不断增强,卫星通信及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被广泛关注,甚至可能成为6G的一部分。抗摔是Mate 50系列的另外一大标签。其首发华为“昆仑玻璃”,号称耐摔能力提升10倍,解决了手机屏幕容易破碎的市场痛点。不仅如此,首发搭载鸿蒙操作系统3.0、超光变XMAGE影像系统首创十档可调物理光圈,让其成为Mate史上最精密、最强大的移动影像系统。而最让网友津津乐道的一大创新就是在“应急模式”下,可在1%低电量下智能启动聚能泵,支持待机三小时或者通话12分钟,或亮码10次等操作。资深电信行业观察家马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华为Mate 50系列是华为终端延续高端旗舰手机品牌生命的重要一步,表明华为对在不久的将来解决供应链困局后重启市场充满信心。“如今还能在智能手机的各大性能上有所突破,表明华为并没有放弃研发创新,也会给期待华为手机再次辉煌的用户和渠道带来信心。”预售火爆市场加价华为Mate 50系列的发布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综合各种渠道信息,该系列预售火爆,在此次预售定金是全款的情况下,不仅第一轮预售很快就售罄,而且在一些销售渠道还出现了加价售卖的情况。据悉,华为Mate 50售价4999元起,华为Mate 50 Pro售价6799元起,9月6日18:08开启预售,9月21日10:08正式开售。华为Mate 50 RS保时捷设计售价12999元,9月21日10:08正式开售。某电商卖家截图在某电商平台,一位经营数码产品的卖家在其铺面打出了“稀缺新品”的字样:“华为Mate 50全系加价500元,现在拍下,9月22日左右能收到。”以华为Mate 50的128GB版本为例,曜金黑色官方定价4999元,而该店铺的标价为5499元。另有报道称,在Mate 50系列发布之前,华为商城的预约人数即达到245万人。此前,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表示,如果华为Mate 50系列市场反应好,对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将是一种激励,可以从侧面降低消费电子市场下行周期的影响。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看好Mate 50系列的市场表现。他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华为Mate系列的目标客户一直以商务群体为主,该群体对价格不敏感且对纯粹的硬件也不是很关注,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价值内涵,而且现阶段5G颠覆级应用并未出现,也会削弱5G功能缺失对华为Mate系列产品造成的影响。同时,疫情对商务人群的消费习惯和能力影响也较小。“从定价上看,华为采用了较为积极的定价策略以推动产品销量。”张扬认为,此番其产品定价与Mate 40持平,这在受疫情影响,原材料、零部件成本上升,各厂商新机均较上一代产品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可以视为一种降价策略。高端市场竞争升温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在持续升温。引人关注的是,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1点苹果将举行发布会,各种信息显示,iPhone 14系列即将登场。而华为Mate 50系列的强势抢跑令这场市场争霸赛增加了更多的看点。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 2022年第二季度的国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以销量计,苹果以4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华为以1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而在2020年上半年,华为曾以44.1%的份额超过苹果。此后美国的打压令华为的高端手机之路变得尤为艰难。在马继华看来,华为Mate 50系列的销量肯定比不过苹果,但还是会受到特定用户群体的欢迎。从市场份额来看,现状短期恐怕难有改观。“但华为留下的高端市场份额绝大多数被苹果攫取了,这就表明,其他手机品牌至今也没有能冲击到华为的根基。从华为自身来说,苹果是标杆,高端市场留在苹果手里,就等于是替华为‘保管’,只要不被其他品牌拿走,华为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马继华说。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华为的品牌拉力还是可以在高端市场给苹果带来一些冲击。“不过Mate 50系列不管是备货量还是产品本身,预计最终很难达到之前几代产品的销量水平,要重新回到与苹果分庭抗礼的竞争局面还需更多时间。”目前各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在加大对高端市场的布局,尤其是在中国市场,vivo、OPPO、小米、荣耀等都在发力。不过,无论是对于华为还是对于友商们来说,这注定是一场“马拉松”。而华为手机若想重回巅峰,必须破解芯片难题。
苹果讲起了“性价比” 国产手机高端化任重道远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北京时间9月8日凌晨,iPhone 14系列正式亮相,其带给人的最大“惊喜”莫过于起售价没有上涨,“收割”意味浓厚,直接淬火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局面。而苹果手机如此大做“性价比”文章,无疑令国产手机厂商的高端晋级之路变得更加艰难。iPhone 14加量不加价据了解,iPhone 14系列共有iPhone 14、iPhone 14 Plus、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四个版本,相比上代产品主要有几大变化。在外观上,屏幕尺寸增大,两个Pro版本从“刘海屏”改为“灵动岛”设计(该设计也被网友戏称为“药丸屏”)。市场研究机构IDC分析认为,在当下的手机市场中,砍掉一个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小屏产品线,重新“捡”起之前效果良好的大屏策略,“看头更大了”接力“岂止于大”和“大屏幕上见”的宣传口号,既符合成熟的商业操作逻辑,也会产生更亮眼的销售成绩。而“灵动岛”设计不但可以扩大屏幕屏占比,显示更多信息内容,呈现新的交互方式,且外观一改iPhone X以来的设计语言,也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进而激发更多的消费需求。另外一大变化是,iPhone 14 Pro系列的主摄像头升级至4800万像素,影像能力迎来较大升级。在业界看来,当前各大安卓高端手机的主摄像头早就达到了4800万像素甚至更高,苹果此次摄像头升级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最受关注的是定价,iPhone 14、iPhone 14 Pro、14 Pro Max的起售价均与上代产品持平,而此前市场预期其将会提价。比如,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就曾预测iPhone 14系列的平均售价将上涨15%。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苹果“不涨价”与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下滑有关,其实可以视为一种“变相降价”的策略,在与其他大部分厂商提高售价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显示出其强大的供应链控制能力。IDC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7%,而苹果手机的销售依然坚挺。高端手机市场更“卷”在业界看来,苹果的这种定价策略对于正加速布局高端手机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新一轮降维打击。在2021年发布iPhone 13的时候,苹果罕见地采取降价策略,将起步价定为5999元,这种“降维打击”的效果显然非常有效。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苹果在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达62%。尤其是自2020年以来,华为因为芯片受限而空出了大片市场空间,综合各种数据可知,苹果抢到了最多的“蛋糕”。IDC分析认为,2022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预计很难有太大起色,但是iPhone 14系列很有可能会引发换机热潮,进而继续巩固或提升苹果在中国高端手机市场上的优势。张扬表示,苹果新款手机售价维持不变将会给有志进军高端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商带来强大压力。“因为在大环境影响下,国产手机大部分新机起售价都有所提升,这是因为成本上升且本身利润较低而不得不提升。而iPhone 14系列特别是Pro机型除了A16芯片的加持外,‘药丸屏’也是一大创新,因为并不只是形状,从发布会来看,苹果会针对‘药丸屏’专门进行系统优化,赋予其更多的功用。虽然这些功能是否实用尚未得到验证,但在现今智能机功能趋同的情况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两者相比就突出了iPhone 14的高端和性价比。”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两天前,华为强势推出Mate 50系列手机,支持北斗卫星消息、首发华为“昆仑玻璃”、首发搭载鸿蒙操作系统3.0等等,受到市场的热捧。而其他手机厂商在高端层面也在不断加深布局,进行芯片、操作系统、屏幕、快充等各个维度的创新。IDC分析认为,随着国内各大安卓厂商在高端化路线中的长期投入,将会明显提升安卓手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越来越多的安卓厂商与供应链从技术预研阶段即开始深度合作,共担投入与风险的模式渐普遍,部分底层的技术也更加开放,越来越多定制化、差异化的产品已出现。通过更多时间的积累,安卓手机有望逐渐站稳高端市场,未来会对苹果的优势地位发起进一步冲击,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虚拟现实行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出炉
中国商报(记者 李远方)为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服务体系创新活力,加快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构建完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5部门近日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国内虚拟现实设备出货量的迅速增长,人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图为一名小朋友在数码商品店面内体验虚拟现实(VR)商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产业已迈入战略窗口期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经过多年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我国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面对新形势、新使命,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发布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6年,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中信证券认为,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有望为国内虚拟现实行业奠定发展基础,明确的销量目标亦有望持续推进行业繁荣。部署重点任务促行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品消费等方面,支持虚拟现实行业的发展。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逐步成熟并有待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新冠疫情推动居家需求扩张,虚拟现实产品需求增长强劲,用户基数增加及众多开发者的加入,使行业明显提速。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为46.5亿元,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228.5亿元。预计随着国内虚拟现实设备出货量的迅速增长,人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未来行业有望持续扩大。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虚拟现实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二是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三是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即面向规模化与特色化的融合应用发展目标,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等领域,深化虚拟现实与行业有机融合;四是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共性需求,依托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共性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沉浸式内容集成开发平台、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持续优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支撑环境;五是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工信部科技司巡视员毕开春表示,我国市场规模大,在虚拟现实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要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贡献中国方案。既要将标准化的运用与产业密切结合,又要扩大开放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多领域将启动应用试点行动计划提出,围绕虚拟现实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应用试点,挖掘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举办虚拟现实整合应用案例征集活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锋应用案例。鼓励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参与建设内容开发中心和应用体验展示中心。打造产业集群,开展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建设,培育骨干企业。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建设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行动计划,在智慧家装、虚拟看房、大型会展、时尚创意、视频会议、远程办公、智慧商圈、外卖零售等领域,将落地推广一批虚拟现实技术支撑的典型案例,发展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有机融合的商贸活动体验新模式,打造商贸新场景、新业务。在工业生产领域,将加快垂直领域虚拟现实的先导作用,推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智能化车间与虚拟产线建设,在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建筑工程等重点领域,培育包括开发设计、制造装配、远程协作、营销展示在内的50个典型应用工业场景。业内专家表示,目前虚拟现实人才短缺,高端专业人才供给能力有限。为此,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人才引进,扩大定向培养,培育一批复合型人才。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有利于参与创新决策、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造就高水平领军人才队伍。■数据2021年,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28.5亿元,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21年,我国VR设备出货量约为431.2万台,比上年度增长约149.8万台,增速达53.23%左右,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释义虚拟现实技术(VR)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在游戏、视频、直播、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均有应用。所谓虚拟现实,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从理论上来讲,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因为这些现象不是能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来的现实中的世界,故称为虚拟现实。
元宇宙成新风口 多地争相布局
编者按元宇宙这个源自科幻小说的概念,正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轮新的产业布局和科技博弈。今年以来,中国也先后有20多个城市陆续发布元宇宙行动计划。不过截至目前,元宇宙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仍不清晰,各地的推进情况也相对缓慢,元宇宙产业应该如何破局还有待进一步决策研究。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今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0多个城市陆续出台元宇宙行动计划及相关扶持政策,元宇宙产业投融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在政策带动、资本助推下,元宇宙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新风口。业界专家认为,元宇宙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元宇宙技术不仅将成为下一代生产力工具,也将推动数字化时代逐步进化到“元宇宙时代”。服贸会期间,观众在首钢园展区“元宇宙全球现场”体验1500PPI高清光学 VR。(图片由CNSPHOTO提供)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赛道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积极推动元宇宙及相关产业发展。7月8日发布的《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设立“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同时,还划定了“元宇宙”关键技术突破工程、数字IP市场培育工程、工业“元宇宙”标杆示范工程、数字人全方位提升工程、数字孪生空间建设工程、行业龙头企业引育工程、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工程、数字空间风险治理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8月24日印发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将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以文旅内容为特色的元宇宙应用示范区: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培育、引进100家以上元宇宙生态链企业,落地建成30项以上“元宇宙+”典型应用场景项目。9月21日发布的《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10个左右国内一流的元宇宙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建成1个元宇宙核心园区、3到5个特色园区,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元宇宙骨干企业、200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工业制造、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100个元宇宙示范应用场景,加速培育元宇宙发展生态体系等。此外,厦门、武汉、广州、杭州、南京、沈阳和重庆等地也颁布了元宇宙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征求意见稿。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赛道,其应用场景也不断丰富。比如,10月6日,“元动鼓楼”正式上线,作为江苏省首个文旅“元宇宙”创新项目,将通过元宇宙技术对景区进行虚拟建模,将历史文化和实体景区相融相通。10月13日,广州南沙在全国首推元宇宙政务大厅,市民可以戴上VR眼镜进入元宇宙政务大厅办理相关政务事项,未来南沙元宇宙政务大厅还将上线云窗口“一对一”实时视频客服、“港澳身边办”等功能,不断提升群企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据悉,在目前已发布元宇宙支持政策的地区中,多地提及元宇宙技术将与城市特色相结合开发出更多虚拟场景,从公共服务到日常生活,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涌现,构筑起生动的智慧生活新图景。元宇宙产业链已初步建立元宇宙成为当下热门赛道,元宇宙产业投融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国内元宇宙领域投融资事件多达339起,较二季度增加188起,环比增长125%。此外,截至10月18日,A股元宇宙概念上市公司已达126家。近日,新浪VR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元宇宙投融资报告》显示,今年三季度,国内元宇宙领域投融资总额达228.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众多元宇宙概念上市公司正在纷纷加码布局。北大资源于10月1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向Nibiru投资不超过200万美元,开发及建设元宇宙业务;智度股份近日公开表示,公司大力发展元宇宙业务,开发VR环境的社交游戏等项目;中兴通讯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其正基于数字星云XRExplore引擎,打造5G+AR智慧博物馆等,部署多个元宇宙应用。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作为未来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元宇宙产业链已初步建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元宇宙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元宇宙上下游产业产值超过 400亿元,主要体现在游戏娱乐、VR和AR硬件等方面,未来五年国内元宇宙市场规模至少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日前召开的“2022世界5G大会-Tech Talk2022-前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元宇宙在产业应用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并落地能源元宇宙、农业元宇宙、金融与投资元宇宙、地产元宇宙、职业教育元宇宙等应用。未来,元宇宙发展将呈现创作升级、计算升级、体验升级、决策升级、商业升级五大趋势。专家表示,元宇宙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需要找到很好的切入点与创新模式。发展元宇宙产业不能急于求成,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开发元宇宙至少需要10年到15年,因为元宇宙的技术和理论根基还需要突破,才能走向成熟。对于如何更好地发展元宇宙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家耀建议,强化技术研发,丰富技术体系,提升技术集成能力,形成技术竞争力,推动技术、资金、人才、应用等支撑要素同步发展、有效整合,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同时,需要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证元宇宙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元宇宙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需在五个方面不断发力,谭建荣认为,一是要进一步拓展元宇宙的资源来源;二是引进与培养元宇宙人才;三是构建与维护元宇宙硬件;四是研究元宇宙软件与算法;五是打造元宇宙云服务平台。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各方都在逐渐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元宇宙产业走向成熟。专家认为,在多方加持的基础上,元宇宙想要实现真正的长足发展,还需要一个不容或缺的条件——人才。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2元宇宙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1—7月元宇宙相关招聘岗位同比增长16.6%;元宇宙人才招聘高度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并向教培、传媒、制造等领域逐步渗透,研发与设计岗是元宇宙主力军,U3D人才最吃香。报告显示,招聘体量较大的细分领域包括VR/AR、元宇宙社交、游戏、虚拟人、数字藏品平台,今年1—7月,上述细分领域的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57.5%、32.7%、4.9%、3%、1.9%。技术上起步更早的VR/AR、受资本青睐和投注的元宇宙社交,占据元宇宙产业优先发展的半壁江山,游戏、虚拟人、数字藏品平台等“后起之秀”的发展同样不容小觑。在地域分布上,元宇宙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招聘职位数占比分别为21.9%、11.5%及9.3%。受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均呈现出强劲增势,今年1—7月职位数同比增速为22.4%及19.0%,超过一线城市职位数增速。从招聘增速看,武汉、杭州增速亮眼,分别为65.9%、39.3%。这与当地政府的助推密不可分:武汉在今年初将元宇宙写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动元宇宙与实体经济融合;杭州在元宇宙产业发展上具备政策扶持和研发团队优势,国内首个文化产业元宇宙专委会也于近日落户杭州,为吸引人才提供了强大助力。值得关注的是,元宇宙研发岗位招聘量大,但人才供给相对缺乏。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元宇宙岗位总体竞争指数为50,即平均每个岗位收到50份简历投递。具体看五大类岗位的竞争指数,招聘量最大的研发岗竞争指数最低,仅为23,处于人才供给相对缺乏状态。产品、运营岗的人才供给相对充足,竞争指数分别为61.7、64.7。可见,还是技术门槛高的岗位人才供给不足,技术门槛低的岗位求职竞争相对激烈。实际上,元宇宙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江苏省通信学会和赛迪智库联合发布的《元宇宙产业链生态白皮书》显示,元宇宙行业目前呈现技术、平台、终端、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状态,其中社交、娱乐、文化领域率先发力,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元宇宙技术应用紧随其后。专家认为,元宇宙行业正处于技术进步、资本入驻的快速发展阶段。各地陆续推出扶持元宇宙及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将进一步加快元宇宙布局与技术融合创新发展。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元宇宙,相关的人才缺口也将持续扩大。链接 〉〉〉元宇宙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元宇宙发展得如火如荼,各大行业和公众也对其抱有巨大的信心,但元宇宙的发展真的就能够顺风顺水吗?研究表明,在元宇宙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风险与挑战并存,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技术层面,技术局限性是元宇宙目前发展的最大瓶颈,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相应的底层技术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产业各方与政府应加快云计算、分布式存储、物联网等元宇宙底层技术产业发展。在经济层面,元宇宙可能使现实经济业务快速向虚拟化元宇宙业务转移,存在实体产业虚化的风险。数字资产交易的法律保障若不完善,容易带来金融诈骗风险,指定相关金融监管政策,推动数字资产监督管理是未来的重要命题。在安全层面,元宇宙的发展需要搜集人们更多的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元宇宙个体隐私数据的收集、储存与管理、确权和追责问题,仍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框架。关键词:元宇宙概念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关于元宇宙,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较为常见的提法是“人类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的,由现实世界映射或超越现实世界,可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
“双11”直播镜像丨新能源汽车进直播间 是赚钱还是“赚吆喝”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雷珂馨)“现在参与‘双11’活动,您不仅可以抽11111购车券,我们还会再送您超级红包墙和豪礼大金蛋……”在每个汽车品牌的直播间里,都能看到主播们忙碌推介的身影。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今年“双11”,以新能源车企为主力军的汽车品牌纷纷将目光瞄准直播间,通过各种“花式促销”吸引消费者。不过,他们是能赚钱还是只能“赚吆喝”还需进一步观察。河南郑州,工作人员在车展现场直播。(图片由CNSPHOTO提供)直播间里花样多“我关注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很久了,他们最近又推出一款新车,我想等等看新车在‘双11’期间有没有优惠,是店员提醒我在电商平台上有‘1元抵3000元’的优惠券,所以我就先拍了一张,不行还可以再退。”有购车打算的储先生今年第一次在直播间里消费。他认为,在直播间看车可以节省自己前期“做功课”的时间,有什么问题主播都可以解答,还能与其他车型进行横向比较。他感叹道:“以前总觉得这种线上购车活动是凑热闹的人多而真正参与的人少,但到了自己买车的时候,才发现确实很有用。”实际上,从10月底开始,不少汽车品牌就在电商平台上开启了预热模式,“1000元抵3000元购车金”“订金膨胀10倍”等促销手段花样繁多,主播也加大了宣传力度。记者注意到,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直播售卖“1元享专家服务”试驾券、“订金5000元抵10000元”等大额尾款优惠券,通过“限量”“秒杀”等字眼,吸引消费者在线下进行驾驶体验,以实现有效的销售转化。某新能源汽车品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现在各大新能源车企都在建立线上的销售渠道,以推广新车并进行营销转化。通过主播的产品讲解,关于品牌和车辆的信息能够大范围地传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在直播间链接中留下的电话等个人信息,也有助于品牌获取到大量的销售线索。新能源配套产品成新卖点“我想给自己的爱车换个座套,正好看到今年‘双11’电商平台上汽车座套打折,比较了一下价格和品质就立刻下了单,比在线下汽修店里买还便宜,自己动手安装也没什么难度,凑够满减之后还有叠加优惠。”和车主李先生一样,记者采访的很多车主都在“双11”期间抢购了不少价格实惠的汽车用品。“电商平台其实更适合做汽车用品、服务类的直播。”某线上汽车用品店店长王先生表示,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汽车相关产品及服务的购买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而且网上提供的价格能够与实体店实时进行对比,所以很多消费者会等到“双11”“双12”这种优惠活动多的时候“囤货”,店铺也在逐渐加大每年的“双11”促销力度,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下单。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上看到,除了座椅座套、清洗养护剂、辅助后视镜、空气滤芯、防冻液等常规汽车用品参与“双11”活动以外,家用充电桩、充电线挂钩等“新能源汽车服务套装”也占据了一席之地,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可享。越来越多的汽车用品服务商参与到了直播活动中。在一家汽车用品店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向消费者介绍新能源汽车家用充电桩方面的实用知识,包括适配的品牌、相关配套服务、不同车型如何使用、冬季用电注意事项等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实用性参考。新能源车主严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平常喜欢看二手车的直播,但是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类的直播在平台的占比并不高,希望以后车企能多开启一些科普、新技术讲解的直播。高流量是否等于高销量线上直播卖车几乎成为所有主流汽车品牌在“双11”期间的规定动作,对于仍在争夺市场的造车新势力而言,直播间不仅是品牌的流量入口,还是促成交易、创造增量的全新路径,但直播间的高流量能否顺利转化为高销量?天猫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双11”正式开售的30分钟内销量同比增长两倍,汽车贴膜、充电桩等周边产品的销量也是一路“突飞猛进”。“超越”成了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汇。“欧拉汽车1小时超越2021年全年”“零跑汽车1分钟即超2021年11月1日全天”“上汽通用五菱开卖1小时即超过2021年11月1日全天成绩”……主营新能源汽车周边产品的特斯拉天猫旗舰店也销售破亿元,充电桩、汽车贴膜等产品的销量2小时内便打破2021年“双11”首日全天的纪录。广告营销从业者马丁认为,直播等线上销售形式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车企收集消费者线索并描绘潜在用户画像,压缩企业营销成本。此外,品牌经销商、二手车商以及汽车达人的开播量近几年呈现上扬的趋势,线上直播很好地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可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直面消费者的汽车直播行业未来依然是汽车企业不舍放弃的领域。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公开表示,直播卖车可以作为辅助手段,为经销商提升销量助力,但很难成为业界的常态。当下,经销商应该在做好线下服务的同时,尽量将线上有效资源引流到线下来。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