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人物专访丨五个女博士创始人姜珺: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回想当年,可以总结为‘无知者无畏’。我一直问自己,如果当初知道自己后续会经历这么多波折,是否还会走上创业之路?”五个女博士品牌创始人姜珺笑着对记者说。作为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姜珺对胶原蛋白肽研究多年,早期,她甚至直接服用过胶原蛋白肽的原料。在她看来,彼时市面上的很多胶原蛋白口服产品或者核心成分含量不高,或者价格太高。于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一款真正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成为她进入行业的原动力。怀揣梦想,姜珺从清华大学附属医院离职,开始做自己的胶原蛋白肽产品。由于坚守产品本身的品质,并赶上了短视频的红利期,姜珺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一路走来,她收获了不少,但更尝到了创业的艰辛。她坚信,只要坚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最终总会成功。在离北京大学不远的上地大厦,她接受了中国商报记者的专访。五个女博士品牌创始人姜珺。仰望星空 扛起科研护肤大旗“回想当年,可以总结为‘无知者无畏’。我一直问自己,如果当初知道后续会经历这么多波折是否还会走上创业之路?”姜珺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仍可以让记者感受到她对创业做胶原蛋白肽产品的热忱。“我导师偶尔开玩笑说,如果咱们实验室自称肽领域第二,那真没人敢称第一。”姜珺在北大读博士时所在的实验室专门研究肽领域,正是这段经历增加了她创业做胶原蛋白肽产品的底气。创业第一步就是要敢想。当被问及企业的愿景和理想时,姜珺回应称:“希望消费者可以健健康康、漂漂亮亮地活到120岁、150岁。”目前五个女博士品牌已经在市场销量上成为胶原蛋白肽饮品行业第一,开始有消费者称五个女博士为“国货之光”,姜珺也因此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她希望,以科技创新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扛起科研护肤的大旗,真正成为担得起、配得上的国货品牌。谈到产品,姜珺表示,虽然胶原蛋白肽本身对皮肤、骨骼、关节等都有好处,但公司的产品定位是改善人体皮肤状态。为此,其产品除了添加足够的胶原蛋白肽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配方优化。例如,公司的最新产品胶原蛋白肽EGCG饮主要针对人体真皮层的营养问题而研发,富含鱼胶原蛋白肽、鲣鱼弹性蛋白肽、透明质酸钠、壳寡糖等七大核心成分。“我们是用做药品的研发逻辑做口服美容。我们的产品不会‘包治百病’,而是针对某一特定需求而定向研发的,这样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特定问题。”脚踏实地 创业打拼还得靠自己“实在、踏实”,是姜珺留给五个女博士公司员工的鲜明印象,作为山东人的姜珺也认为踏实靠谱是自己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份靠谱让分属于不同专业的四位北大女博士坚定地陪她走上了创业之路。“她们创业的初心只是相信我。”姜珺说。初次创业的姜珺确实小看了“卖货”这件事,她以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讲述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就会使产品变现。于是,她一度去朋友供职的企业讲了两个小时课,却颗粒无收;她还曾为自己的淘宝店铺找代运营,却使店铺关了门。“最终我们意识到,卖货这件事还得靠自己!”短视频和直播兴起后,她将目光投向抖音平台。她和另一位创始人自己当主播,并身兼数职,仓储、客服、发货都得自己来,她们甚至手写小卡片给每一个用户,感谢他们对公司产品的支持。正是靠着这种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姜珺收获了第一桶金。“第一次尝到甜头是某次直播卖了2万元的货。“当时我们创始团队开心极了,有公司合伙人开玩笑说如果每天能卖这么多,她宁愿每天不睡觉来这里包货。”不忘初心 坚持以消费者为根本姜珺给记者看了她手机微信里一个86人的群,那些都是公司产品的首批用户。她经常在群里和大家互动,聊聊美容心得,聊聊读博体会等。谈到印象深刻的用户,姜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有个老用户买公司初级产品一次消费了2万多元,我们客服提醒她一次买太多容易过期,她却说‘给全家女性都安排上!”据了解,初创时,五个女博士直播业务没有管理员,而公司产品的第一批粉丝则扮演了管理员的角色,解答了客户的各种问题。“有一个用户上传了服用我们产品两个月左右的皮肤照片,引来淘宝店铺下的很多评论。”如今,五个女博士的新老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业绩也节节攀升,但姜珺依然坚持着对消费者的初心,每次上新品前都会发给早期的老用户进行体验并听取意见。“用户第一”是公司价值观的第一条,在刚刚结束的“双11”期间,姜珺也反复和员工强调了“用户第一”的价值。“坚持用户第一是我们的底线,今天用户给我们鲜花和掌声,明天用户同样可以对我们唾弃和遗忘,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用户。”任重道远 成为知名品牌后要承担更多随着公司的成长,姜珺对团队和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次公司产品的标签出现了色差,供应链的同事觉得没什么,但我却不太满意。”在她看来,初创时,因为公司的客户少,她尚可以通过日常的客户关系维护来获得认可。但随着公司真正成长为一个知名品牌,她所承担的东西会更多,就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此外,“作为胶原蛋白肽饮品这一细分领域的龙头品牌,我们有责任推动行业共同发展。”目前,公司除了日常的产品迭代研发外,还在做更长远的研发规划,并在进行行业标准的制定探索。在研发方面,公司目前已经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院校和研究所达成研发合作。谈到口服美容产品,姜珺表示: “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层和真皮层。表皮层由十几层细胞组成,外用产品要穿透表皮层进入真皮层很困难。而且真皮层还有免疫细胞,对外来物有排异反应,这使得外用产品想真正改善人的皮肤状况难度很大。”而内服产品要改善人的皮肤状态则方便很多,“相对于胶原蛋白,胶原蛋白肽本身是小分子结构,生物效率高,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含有胶原蛋白肽的饮品能更好补充人体胶原蛋白,改善人体的皮肤状态。”姜珺表示,前几年公司抓住短视频的红利期做了大量消费者引导工作,目前消费者已对口服美容产品有了一定的接受度。“未来口服美容行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前景。”此外,近日,商务部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高品质胶原蛋白行业发展白皮书》,肯定了胶原蛋白肽的功效,对口服美容行业尤其是胶原蛋白肽饮品细分领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利好作用。
人物专访丨一晤未来创始人白睿:用工程师的思维做牙刷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有的技术在其他行业已经成熟,但是没有人采用这种技术生产电动牙刷。” 在上大学时,这种技术“嫁接”的想法就在白睿心里萌芽。作为新锐个人消费电子品牌—— —晤未来(evowera)的创始人,白睿表示,技术创新将成为一晤未来在国内电动牙刷市场突围的“武器”。在这位90后的眼中,中国青年工程师能凭借自身科技实力创造优质的产品和品牌,中国品牌未来也有机会与国际品牌“正面刚一刚”。带着这个想法,白睿和其他三位青年工程师组成创始团队,于2017年底创立一晤未来。从左到右依次为一晤未来创始人刘翊涵、一晤未来首席工程师林家靖、一晤未来创始人兼CTO白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经过数轮的产品更新与品牌迭代,电动牙刷行业已经逐渐显现“红海”之势,新品牌还有哪些“冒头”的机会?面对越来越”卷“的行业,企业能从哪些方面突围?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白睿。用工程师的思维做牙刷为了给电动牙刷配上更强大的“心脏”,白睿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了三年,做出一款自适应声波电动牙刷。“我原来在无人机制造企业工作过,负责电机控制、螺旋桨方面。电动牙刷的电机系统不是很复杂,也没有人关注电机系统的更新。我就想,把一个领域比较成熟的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能给另外一个领域带来非常大的改变。” 白睿说。将一个领域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白睿在大学听讲座时就产生了这个想法。等到创业时,白睿拆解了市面上常见的电动牙刷,发现电动牙刷的电机系统采用的仍是五年前的技术。事实上,电机系统相当于电子牙刷的心脏,有了强心脏,牙齿清洁才能更干净。“电机系统最直接影响的是电动牙刷的摆幅。”白睿说,有些牙刷摆幅很大,但一接触到牙齿,摆幅就弱了。消费者还得像用手动牙刷一样,让牙刷在口腔里转动,才能刷到所有的牙齿。找到了技术突破的方向,白睿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研发出了适配电动牙刷的电机技术,震动频率高达46000次/分钟。“‘清理得很干净’,是我们收到最多的用户反馈,也成为很多消费者购买这款电动牙刷的理由,这让我们觉得当初的坚持是值得的。”白睿说。如今,电动牙刷行业日渐成熟,如何做好产品创新让消费者认可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图片由摄图网提供)不做“网红”的新锐品牌能走多远一晤未来的电动牙刷产品planck O1定价1099元,定位中高端市场。而甫一出道就瞄准中高端市场,一晤未来靠什么吸引消费者?“我们的定价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基于产品本身的科技属性和成本投入。”白睿说,“目前,从产品的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于我们的技术是相对认可的。未来,等到我们的技术再成熟一些,我们会做更多的成本控制,产品价格也会更可控。”其首款电动牙刷自2021年1月发售以来,全球月均销量已近4000支。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新消费品牌往往依靠营销快速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而白睿显然不想采用这个“套路”。“对于新消费品牌来说,营销和渠道相对是弱项,我们的强项就是努力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我们其实刻意回避了‘流量型’‘网红型’的营销打法,更愿意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我相信,我们的努力消费者可以从产品的适用性上感受到。”白睿说。想和国际品牌“刚一刚”“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我们能想到的,别人早就想过了’。”不走“网红路线”,就要一直创新产品,这对白睿和他的团队来说压力重重。白睿心中有一个更大的目标,令他和团队始终保持产品创新的热情。“现在有很多能和国际一线品牌叫板的国内品牌,他们的经历也在鼓舞我们。我们最初进入电动牙刷赛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国外品牌更占优势的赛道。但我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产品,让中国的电子牙刷品牌也能在全球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白睿说。今年9月,一晤未来新的电动牙刷产品planck mini亮相。白睿表示,他和团队将通过参加海外展会去开拓海外市场。白睿进一步透露,一晤未来在全球市场的规划也在同步推进中。去年12月,他们的产品上线亚马逊,欧洲、日本市场在同步推动。而且除了电动牙刷外,一晤未来还将尝试进军消费类家居领域,将电机系统的研发成果推广到智能家居上。
比亚迪上调价格 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再起?
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11月23日,比亚迪官方宣布将上调部分车型价格,涨幅在2000元至6000元不等。比亚迪方面表示,涨价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即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在此之后上牌的车辆国家将不再给予补贴;二是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电池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11月23日,比亚迪官方宣布将上调部分车型价格。图为资料图。(图片由摄图网提供)在比亚迪发布的《关于车型价格调整的声明》中,中国商报记者看到,比亚迪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正式退出等情况,比亚迪强调,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比亚迪全部系列的车型都要涨,具体车型的调价幅度要等新的通知下来,估计会有很多之前犹豫的客户这次选择出手。”一位比亚迪北京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各系列车型价格还是和以前一样,只要是在年底前订车的,都不会受到调价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比亚迪汽车今年第三次宣布涨价。2022年1月,比亚迪对王朝和海洋系列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7000元不等;2022年3月,比亚迪再度调整上述相关新能源车型的价格,上调幅度为3000元至6000元不等;两次涨价均和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等因素有关。2022年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从200万辆到300万辆,我们仅用了半年。”而在2022年6月,王传福就提出,比亚迪目前在手订单已超过50万辆,且积压的订单数量正在逐月增加,交付周期需要五至六个月。在“车价连续上涨”的背景下,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表现依旧抢眼,强劲的销量给了比亚迪更多涨价的底气。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10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2022年1月—10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135.86万辆,同比增长238.7%,占新能源市场份额的三成。进入第四季度,比亚迪10月销量再次超过20万辆,11月及12月销量也仍然有上涨的趋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蔚来、小鹏、理想和零跑四家造车新势力10月的销量均出现了环比下降,其中零跑和小鹏的跌幅超过35%。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公开表示,2022年年末不仅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新能源车降价潮,反而有可能出现一轮涨价潮。记者发现,除了比亚迪宣布旗下车型涨价以外,还有问界汽车等其他新能源车企或经销商,将“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出”作为年底促销的手段。针对多家车企对旗下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行价格调整一事,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于11月23日回应称,目前极氪不会跟风做价格调整。“2023年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出,先降价后提价会让车企极为被动,不利于销售活动的开展。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即将退坡,车企涨价是必然的事情。”崔东树表示。
云计算搭上电影行业“顺风车”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杨戬元神现身那一刻帅爆了!”动漫爱好者周雯看完《新神榜:杨戬》(以下简称杨戬)走出电影院时由衷感叹。在影片中,杨戬为了对抗师父和四大天王,以法天象地召唤出自己的元神。而给这一高潮增添感染力的,是镶嵌金光而又层次分明、流畅自然的视觉特效。《新神榜:杨戬》杨戬元神场景(图片源自《新神榜:杨戬》官方剧照)作为一个二次元爱好者,周雯从小就热衷于观看各种动画作品,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中国动漫这几年越来越精良了,画面越来越精美,人物动作神情也更加流畅丰富,从原来的好看直接进阶为现在的震撼。”事实上,一部精美影片的呈现,除了需要优秀的特效制作外,还需要渲染这一步骤将其实现。在当下的影视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影视团队选择在云计算的帮助下完成渲染,即“云渲染”。云计算这一“硬科技”,就这样搭上了电影行业的顺风车。1.云渲染挑起电影大梁“渲染”是什么?这个专业词指的是在电脑绘图中用软件从模型生成图像的过程。越精美、宏大、丰富的画面,其渲染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再加上高标准的电影工业是逐帧渲染,按照每秒至少24帧来计算,渲染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以《杨戬》为例,作为追光动画历史上渲染量最大的影片,其整部电影完成了1800条的拍摄和修复。由于《杨戬》需要做特效画面的场面更为宏大,画面细节更多更精细,平均单帧渲染时长达到了17小时,全片渲染总时长为3.6亿核小时。同样由追光动画制作的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其总渲染时长超3亿核小时,这意味着如果用单核服务器进行渲染需耗时34000年。非动画电影的渲染时长也令人惊叹。电影《红海行动》有2200个特效镜头、1000个3D渲染镜头,前者耗时24个月,后者花费了25000多个小时进行渲染制作。也就是说,如果要看到一部制作精良、特效逼真的电影大片,光渲染这个步骤就要等上好几年。这也就是“梦工厂史瑞克定律”,它指的是《怪物史瑞克》从2001年到2010年上映的四部影片,其渲染量不断上涨,所需的渲染时间不断增加。逐渐增加的渲染量,限制了电影的出片量,让电影不得不“量入为出”。最初,影片渲染的工作是通过建设“渲染农场”来完成的。渲染农场指的是“分布式并行集群计算系统”,就是利用现成的硬件和软件构建的超级计算机,满足大量的渲染需求,因此大型特效公司大多会购买大容量渲染农场。但是,渲染农场并不能完全满足影视行业的需求。“建设大型渲染计算中心需要投入大量的软硬件和研发成本,需要部署在大型数据中心场地运行,而中小影视工作室普遍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导致算力不够,进而影响了影片制作效果和交片周期。”瑞云科技总经理邹琼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瑞云科技在视觉云渲染赛道深耕多年,作为中国云渲染的先行者,其拥有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战狼2》《流浪地球》在内的多个代表案例。除此之外,由于影视制作对于渲染资源的需求并不稳定,而渲染农场的设备投入是固定的,因此,在渲染强度小的时候,大量设备资源会闲置不用;而在渲染强度大的时候,资源又跟不上制作需求。因此,影视行业对云渲染的呼声高涨。一位影视后期制作从业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早期传统模式受限于服务器工作机的数量和硬件设备,渲染时间较慢。云渲染是将渲染文件打包至云端服务器,云渲染系统要求服务器具备惊人的图形性能,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渲染的请求,提升了渲染效率。”2.云渲染好在哪里首先,它很省钱,可大大节省影视制作公司的成本。“云渲染就是通过云计算技术,建设一个大规模计算机集群,让行业中所有中小企业都来用这个集群,按照实际用量来付费,不用为空闲时间支付成本。”邹琼说。其次,省时间,影片渲染效率大幅提升。例如,《白蛇:缘起》用云计算技术完成了影片中很大部分最终画面的渲染,为确保如期上映,整个渲染周期又在最后阶段缩短了近两个月。邹琼告诉记者,国内影视行业的制作效率、项目制作周期,因为云渲染技术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一部电影要预留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去处理灯光渲染,而现在往往只需要一个月甚至一周就能完工。此外,云渲染的弹性使用方式也解决了“低谷期闲置、高峰期排队”的问题。以《杨戬》为例,由于不同场次的难度不同,因此这部影片在渲染时需要用到的云服务器节点数在0到2000之间动态变化,而传统渲染农场中固定数量的机器很难满足这一高弹性需求。不仅如此,云渲染的使用还并不限制地域和时间,任何地方的影视制作公司都可通过互联网接入云上使用,使用时间也非常灵活。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云渲染的“高能”,原本“束手束脚”的影片制作解开了技术的“枷锁”,进入高质量大片频繁涌现的时代。阿里云智能高性能计算负责人何万青表示:“数字内容创作领域,曾经是每年只有一到两部‘梦工厂’大片的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个《流浪地球》《白蛇:缘起》《杨戬》等影片涌现在各个假期档期的时代,云计算彻底改变了‘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的影视渲染计划经济模式。”3.媲美国外技术水平《杨戬》中美轮美奂、精致入微的蓬莱仙岛,《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的气势磅礴,《长津湖》中真实辽阔的战争场面……这些足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呈现,让中国电影站在了世界电影工业的前沿。这背后不能说没有云渲染的“功劳”。《杨戬》中蓬莱仙岛的渲染场景。(图片源自《新神榜:杨戬》官方剧照) “以前做一个视觉特效可能一帧要花10个小时去渲染,但用云渲染的话,可能只需10分钟就处理完了。那么,影视公司就能有更多精力把画面的参数调高,进而提升整体的影视效果。”邹琼说:“现在中国影视行业制作的内容越来越精良,朝着精品、大片的方向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投入到制作环节的预算在加大,同时与制作相关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越来越好,比如5G、云计算等。”而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内的云渲染技术已几乎与国外水平不相上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水平已经跟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没有太大差距。"邹琼说,国内外使用的技术基本上是同步的,不过,云渲染在国外整个行业的采纳率更高,大家都已经非常习惯使用云技术了,但在国内仍然有大量公司没有开始使用。同时,邹琼也提出,即使国内有能力达到与国外相同的技术水平,但一些底层核心技术,比如芯片、一些典型算法等,还是以国外为主。如果可以尽快完成核心技术的突破,就能真正实现与国外技术的平起平坐。4.云厂商的新商机面对方兴未艾的云渲染赛道,国内各大云计算巨头纷纷加入进来,在各大院线电影中“抛头露面”。阿里云在2011年切入渲染行业,目前,阿里云渲染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多家头部视觉特效公司及大型渲染农场落地。《金刚川》《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侍神令》等大热影片都有阿里云的参与。腾讯云提供的影视云完整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追光动画等知名电影制作公司,支撑了《白蛇:缘起》《红海行动》《急先锋》等热门电影的渲染工作。华为云则通过为特效公司提供高性能的云服务,使《长津湖》《流浪地球》等影片的渲染工作可以快速顺利地进行。“头部云计算厂商进入这个赛道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可以向社会普及云渲染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邹琼表示。与此同时,云厂商的知名度也随着电影口碑与票房的上升而“水涨船高”。《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豆瓣收获8.4的高分,斩获50.35亿元票房,成为国漫新标杆,这让为其提供渲染支持的瑞云科技成功“出圈”;《白蛇:缘起》在豆瓣打分7.8,收获了诸如“画面处理让人惊艳”“画面帧帧质感、动作高度拟人”等好评,使背后的腾讯云收获了关注;华为云则“坐拥”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和第五的两部电影——《长津湖》56.96亿元和《流浪地球》46.86亿元,以此展现其强大的云计算服务能力。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勇攀高峰的时代,云渲染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外影视行业整体渲染量使用云的比例超过了30%,但是在中国这个比例应该仅在10%以内。”邹琼说。“无论是影视行业,还是工业设计、广告领域,其视频内容的分辨率会越来越高,帧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画面的质感也会越来越好,这就导致渲染量会呈指数级的增长。”邹琼告诉记者,比如,视频分辨率如果从2K增长到4K,像素就增加了4倍,那么渲染量可能会增加10倍以上。现有的技术还远远无法满足人眼对于视频画面的期望,因此云渲染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业界的共识。阿里云智能影视动漫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师郑雯也表示,阿里云的整体影视动漫行业解决方案不会止步,未来将积极探索影视行业和云在更多场景的进一步紧密结合,推动断点续算、容器化、实时渲染等方面的技术演进。科技与艺术的“牵手”,往往带来超乎想象的商业空间。而看似复杂的技术革新与商业实践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简单的商业逻辑。就像云渲染的电影故事,未来值得期待。
狂秀影像功夫 OPPO猛扑高端手机市场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2023年手机影像大战火热鸣锣。3月21日,OPPO全新影像旗舰Find X6系列正式发布,这被业界视为OPPO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的一次猛烈冲锋。从产品、系统到渠道、服务、价格等各个维度,OPPO“不温和”地向友商“宣战”。OPPO全新影像旗舰Find X6系列发布会。从主副摄到“全主摄”OPPO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发布会上表示,Find X6系列实现了影像的飞跃式进步,首次实现全主摄、暗光长焦以及计算光影,开启移动影像的新时代。在刘作虎看来,这将真正改变用户的拍照习惯,实现人人创作自由。“这是OPPO在影像战略级投入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做最好产品的样本。”刘作虎说。影像能力是Find X6系列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据介绍,其第一次定义下一代超光影三主摄的全新标准——每一个摄像头均采用行业领先的大底传感器技术和领先行业的光学设计,广角、超广角、长焦摄像头均可以轻松应对极具挑战性的拍摄场景。在手机江湖向来低调的刘作虎,这次锋芒毕露,不仅将Find X6系列形容为“2023年地表最强影像旗舰机”,还放言“全主摄时代”来了。言下之意,OPPO担纲了引领者的角色。对于手机影像功能而言,“全主摄”是一个新概念。在市场研究机构Omdia移动终端首席分析师李泽刚看来,在手机影像功能的进化过程中,单纯的摄像头数量竞争已经没有意义,而且过多的摄像头反而会给手机美学设计提出挑战。三摄似乎是一个全能的组合,长焦、广角、超广角在各种摄影场景中均能独当一面。李泽刚认为,与前几代产品相比,Find X6系列特点更鲜明,影像能力和屏幕素质是主打卖点,相信这也是各大玩家在旗舰智能手机设计中的主要长久竞争点。尤其是,此次OPPO弃用主流的主摄+副摄搭配做法,抛出“全主摄”概念,不论是暗光还是强光,不管是短距还是长焦,手机摄影均无短板。在会后的采访中,刘作虎表示,OPPO把影像作为重点领域,影像团队总人数已超过1000人,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释放强攻信号Find是OPPO旗下的高端手机品牌,其中N系列是折叠屏手机,X系列旨在探索极致影像。“一款很有特点的高端机,”这是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孙琦对Find X6系列的直接感受。“这次推出的产品不错,给渠道的利润也可以。”在发布会现场,一位OPPO手机经销商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作为近三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发布会,OPPO释放了强烈的进攻市场信号。据悉,此次发布会参会人数约5000人,其中相当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渠道商。OPPO确实需要在高端手机市场尽快站稳脚跟。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12%,但是全球售价超过600美元(约合4200元人民币)的高端手机市场销量反而增加了1%,对全球手机市场收入的贡献超过55%。但是,其中约3/4的“蛋糕”被苹果切走。当智能手机行业红利触顶后,向高端要利润成为行业的共识。当华为受困于芯片断供后,包括OPPO在内的中国手机厂商都在为突破高端手机市场而努力。越来越“不温和”的OPPO那么,OPPO如何破局高端手机市场?刘作虎的答案是“抓住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去不断突破”。刘作虎表示,今年OPPO在高端手机市场会实现较好的增长。折叠屏手机的热销是一个积极信号。据介绍,自上市起,OPPO Find N2系列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事实上,自从一加手机回归OPPO的怀抱后,刘作虎就展开了一系列布局调整。去年12月,OPPO宣布开启双品牌运营,OPPO和一加各自构建品牌特色,针对不同的用户推出差异化产品。今年第一季度,一加连放三“炮”,以“不温和”的姿态猛攻中端市场。据孙琦观察,今年一开年OPPO就表现出超常的状态:低端销量大,中端销售稳,电商提升快,折叠屏手机行业领先。当前全球手机行业仍在复苏中。刘作虎认为,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主要原因在于创新不够,未能刺激用户的换机需求,因此行业需要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在其看来,当前手机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仍较大,尤其是海外市场,尽管目前苹果仍占据全球高端手机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但安卓厂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方面,刘作虎表示Find X6系列将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联保,这对于打开国际市场无疑是一大加分项。
好大夫创始人兼CEO王航:互联网医疗开始走向“收获期”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在外界看来,王航带领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以下简称好大夫)一直在“烧钱”。从2006年创业至今,王航踩过的“坑”足够多,见过的事也足够“全”,他对行业的每一次判断都意味着好大夫将有一轮新的“变革”。2023年,好大夫能扭亏为盈吗?带着疑问,中国商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位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好大夫创始人兼CEO王航。(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先吃“蛋糕”的人王航给好大夫定下的最新目标是,2023年要赚到钱。“医疗行业的情况极其复杂,没有哪个单一环节可以决定全局。迄今为止,好大夫就像在不断地给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补上一块块拼图。至于说做了哪些事可以颠覆整个行业,我觉得不存在这种事情。要不然,我们早就成功了(赚到钱)。”王航说。预防医学背景出身的王航在互联网领域“下海”了,他2006年成为最早涉足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之一。在他看来,互联网的首要优势在于高效传递信息,这对于信息不透明的行业来说最有价值。而医疗行业的信息鸿沟和知识壁垒极高,大家非常需要医疗信息但却查不到这类信息。当决定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创业后,好大夫的早期团队经常在各大医院“扫街”。他们经常听到患者聚集在一起交流看病经历、分享“哪个大夫更有耐心、看得更好”,由此意识到患者的就诊决策需要一张“就诊地图”,从中了解“应该找哪个大夫”。于是,他们开始做一件事:把医生的信息收集起来,放在网上供人查阅。不赚取药品利润,不做面向患者的医疗广告,不开实体医院,是王航给好大夫设的“底线”。2015年前后,春雨医生、丁香园、微医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拿到高额融资。截至2017年,好大夫在线累计融资超过了2.6亿美元。此后,好大夫再未有融资的消息传出。何时盈利或也成为王航的压力。好大夫在2016年开始尝试收费问诊,从诊费中抽取一定的比例,但从2022年开始,他们取消了医生诊费抽成,改为面向患者收取平台服务费,但好大夫仍未扭亏为盈。2022年年底,王航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公司能摆脱对融资的依赖而自负盈亏,并表示公司即将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缩减产研团队。在外界看来,好大夫似乎陷入了盈利困境。作为最早涉足互联网医疗的领头人,王航要带领好大夫往哪里走、怎么走,备受关注。他需要追寻更明确的答案,看清互联网医疗行业下一步的逻辑和趋势。目前,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整体格局来看,公立医院和商业企业是主要参与者。前者在全国互联网医院中约占70%的份额,数量上已占据绝对优势;而后者则扮演了线上患者分诊分流、提供医生工作平台、组织专业运营能力、医疗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院外资源整合等平台角色。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头部商业企业仍在探索如何盈利。由于互联网企业最初是以提供免费服务起家的,做流量的生意,因此营收能力也较差。正因为如此,在“流量战”和融资的过程中,一大批企业也被快速淘汰。王航也感受到了危机。好大夫2023年的目标是扭亏为盈,为此,王航调整了公司结构,缩减了研发投入,扩大了销售团队。在他的设想中,好大夫今年的研发投入会跟随销售需求变化,根据市场反馈修正平台服务,修正完善的平台能够带来更高的销售额。有了利润,公司再去扩大技术研发团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在好大夫转型的路上,王航也在寻找答案。(图片由摄图网提供)从哪里赚到钱好大夫是最早被全国各地的医生熟知熟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到今天,患者在好大夫上早就不只是局限于查询医生信息,还能使用图文及电话问诊、远程视频门诊、门诊精准预约、诊后疾病管理、家庭医生、疾病知识科普等功能。好大夫收入来源之一是向网络问诊的患者收取平台服务费。根据患者使用平台服务类型,平台收取6—20元不等的服务费。此外,提供会员服务也是其收入来源之一,可供单人或者一家三口使用,包括线上问诊、线下面诊、家庭医生等七项服务,目前会员服务主要是企业或单位为员工购买的。从免费到收费,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好大夫也在经历“千层浪”。记者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截至3月,针对好大夫在线的投诉超过900条,其中不少投诉涉及付费咨询服务,主要集中在医生回复慢、没解决自己的问题等方面。在好大夫转型的路上,王航也在寻找答案。王航认为,在提升线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上,全行业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这个行业里的两个终极投诉:医生回复太简单、医生回复太慢。而改变供给侧的医生服务质量,正是商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巨大机会。患者投诉是看得见的压力,医生投诉则是无形的压力。王航刚把好大夫这个平台搭建起来时,经常会接到医生半夜打来的“抱怨”电话。有一次,王航接到一位专家的电话,要求关闭其在好大夫的账号。原来,这位专家白天忙着线下门诊、手术,晚上8点后集中回复。但只要这位专家一上线,患者就会密集提问,五花八门什么问题都有,专家每次回复患者信息要回复到凌晨一两点,体力实在支撑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王航意识到,在患者信息抵达医生端前,必须要做分诊。如果患者提交上来的信息不是这个医生涉足的领域,就分配给更合适的医生。沿着提高医生工作效率这个思路,王航带领的好大夫摸索出了“预问诊”体系,这在整个行业里又是一次变革。预问诊即针对一个患者,全国各地的医生形成“众包模式”,帮助患者整理好病历。王航解释道,在患者上传病情信息后,全国各地的医生会通过平台“抢单”,其中多是一些基层医生或者年轻医生,他们将患者的病情整理成专业的病历,患者再将病历提交给专家。这些基层医生、年轻医生也可以看到后续专家的问诊记录和解决方案,实现“线上跟诊”。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提升诊疗能力的一种方式。平台要实现盈利,就要满足患者源源不断的需求,让医生愿意提供服务,这样患者的需求才能被满足。截至目前,好大夫拥有26万实名注册的医生,这些医生已在平台上累计服务全国8200万名患者。在王航看来,这些都是他们“踩了足够多的坑”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成果。从“基建期”转向“收获期”王航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在告别“基建期”而迈入“收获期”。2018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互联网医疗新规,允许从事线上复诊业务,但对于线上首诊并未放开。截至目前,虽然放开线上首诊仍是行业内热议的内容,但是并不影响医疗服务的商业化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很多基础功能已经初具规模,商业化阶段才刚刚开始。”王航说,“很多公立医院都开始建设互联网医院,像我们一样的商业企业也把超过一半的精力放在打磨商业化产品上,这是很好的信号,说明这个行业正在向收获期转变。好大夫前期积累的时间足够长,平台搭建、口碑品牌,还有最关键的医生们在平台上的注册活跃程度等这些基础都具备了,我相信我们也很快能迎来‘收获期’。”基于对行业的判断,王航还在寻找新的关键突破口。今年3月底,好大夫将推出医生随访的付费功能。此前,好大夫也曾试水过免费提供此类功能,但应用情况并不好。这次,他们将提供该服务的主导权完全交给医生,由医生筛选真正需要随访的患者,给出随访医嘱,是否购买则由患者自行决定。眼下,虽然仍有许多问题待解,但王航已经开始为好大夫的新一轮增长积蓄力量。他表示,过去几年,好大夫对于互联网医院的准入、行业的规范、互联网医疗服务定价等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好大夫就像一个试验田,每一次耕种后都能获得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果,为整个社会所用。这个春天,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播种”。
百度文心一言“亮剑” 李彦宏:不完美 待惊喜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在ChatGPT4发布的第二天,百度的对标产品“文心一言”揭开面纱,并正式邀请测试。目前已接入650家生态伙伴的文心一言,在带来产业变革机会的同时,仍需在大规模使用中迭代完善。近日,百度“文心一言”揭开面纱,并正式邀请测试。(中国商报 彭荣岳/制图)650家生态伙伴接入3月16日,百度正式介绍了其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产品文心一言。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现场展示了文心一言在文学创作、商业文案创作、数理推算、中文理解、多模态生成五个使用场景中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百度还公布了文心一言的邀请测试方案。3月16日起,首批用户可通过邀请测试码,在文心一言官网体验产品,且文心一言将陆续开放给更多的用户。作为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态合作伙伴,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向中国商报记者解释了接入文心一言的原因:“文心一言是国内首个类ChatGPT产品,我对于其寄予厚望,也希望它能够给我的公司以及合作伙伴真正带来办公、业务等方面的新体验和效率的提升。”同时刘兴亮还表示,将把文心一言的智能对话技术成果首先应用于内容生产领域。据悉,自今年2月百度推出文心一言以来,已有超过650家企业宣布接入文心一言生态。“目前已接入的650家企业领域分布很广,涉及影视、媒体、软件信息服务、金融等多个领域。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好事,因为大家可以共享很多数据和资源。作为合作伙伴,我们需要百度的技术及相关产品,百度也需要我们的数据以及在行业里的应用。文心一言作为一个平台,要实现效率最大化,一定程度上需要合作伙伴的使用情况反馈。”刘兴亮表示。为产业市场带来新机目前,百度是全球大厂中第一个做出对标ChatGPT产品的企业。百度文心一言定位于人工智能基座型的赋能平台,致力推动实现金融、能源、媒体、政务等行业的智能化变革。“作为更懂中文的本土版ChatGPT,百度文心一言在人工智能上的能力可以带动相关应用的发展,也会让AI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大语言模型会给很多领域更强的人工智能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催生新的商业创新。”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文心一言的邀请测试不仅可以推动大语言模型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还可以增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刘兴亮表示。李彦宏认为,大语言模型将带来三大产业机会:第一类是对新型云计算公司而言,其主流商业模式从IaaS变为MaaS,文心一言将根本性地改变云计算行业的游戏规则;第二类是对进行行业模型精调的公司而言,这是通用大模型和企业之间的中间层,其具有行业专有技术和调用通用大模型能力,能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第三类是对基于大模型底座进行应用开发的公司而言,即应用服务提供商。“人工智能会彻底改变我们今天的每一个行业。AI的长期价值,对各行各业的颠覆性改变才刚刚开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杀手级应用、现象级产品出现,将会有更多的里程碑事件发生。”李彦宏说。模型将继续迭代完善不过,文心一言也并非无懈可击。从文心一言的表现看,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对人类意图的理解能力,回答的准确性、逻辑性、流畅性逐渐接近人类的水平,但从整体而言,这类大语言模型还远未到发展完善的阶段,仍然有赖于通过真实的用户反馈逐步迭代。李彦宏也坦承:“无论是哪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突击几个月就能做出这样的大语言模型来。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多年的坚持和积累,没法速成。”“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带动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提升,也将AI能力竞争推向前进。百度在人工智能产品上有积累有技术,但要独占鳌头还很难。国内主要的科技公司,比如阿里达摩院、华为等也具有相当大的实力。在这个领域,包括领先的美国公司也都处在发展阶段,并没有产品能绝对领先。如果我们拿对待国产AI的态度去看ChatGPT,OpenAI的GPT4.0也是半成品。”马继华表示。刘兴亮具体分析了文心一言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文心一言这类产品需要非常强大的AI算力,生成式AI产品的数据量非常巨大,这对于现有的计算机体系确实会提出一些挑战;第二个挑战在于AI基础设施的缺乏,文心一言等产品所需的计算场景会更复杂;第三个挑战是AI工程化的水平可能不高,这些深层次的产品最终是要落地的,而落地到产业实践层时,还需要基于具体业务的场景进行二次适配开发。”“所以,AI模型的开发、运营等全流程的复杂程度会比较高,任何一个环节的不规范都会影响AI模型的效果。所以,目前看上去还是困难重重,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刘兴亮表示。马继华认为:“文心一言面临着竞争压力,在进化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能力,否则就会落后。而由于产业布局的限制,百度在应用场景方面与其他公司仍有差距,需要尽快拓展合作伙伴,让文心一言在大规模使用中快速完善。”李彦宏也承诺:“文心一言将建立起真实用户反馈、开发者调用和模型迭代之间的飞轮,效果会迅速提升,带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喜。”
聚焦315丨车机系统“不智能” 奥迪频遭投诉
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 焦立坤)经常掉出车机登录系统、设置突然被重置、无法联网……谈起这一年来的使用感受,奥迪车主赵先生有着不少无奈。“我在自己的车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访客模式,只短暂地当过几回‘车主’。”赵先生调侃道。目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汽车产品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而在此潮流下,关于奥迪汽车车机系统的投诉却与日俱增。中国商报记者发现,今年1月到3月,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奥迪多款车型的投诉就达到二十几条,投诉内容大多集中在汽车出现车机网络故障的问题上。车机系统故障多“我购买的是奥迪A6,当时是冲着它的外观和科技感去的。但从我2022年1月提车开始,车机系统的问题就没断过,在车友群里也有很多和我经历一样的朋友,新买的汽车就小毛病不断,还是挺糟心的。”奥迪车主赵先生告诉记者。赵先生表示,由于自己的奥迪账户在系统里老是显示“无法登录”,需要他手动删除账户后再重新添加,导致他现在已经放弃登录账户,如果想要使用导航或者听歌功能,只能直接用数据线连着CarPlay(苹果公司旗下研发的车机交互系统)用。赵先生提供的车机系统登录界面。赵先生认为,对于新买的汽车,车机系统不应该出现如此故障。“奥迪车机系统经常显示无法连接网络,汽车配备的很多功能我也都不能使用。”“一开始发现问题的时候,我还去4S店问过,工作人员把我的账户删除、系统重启,流程全部操作了一遍,才显示登录成功,但回来开了几天发现又不行了,现在告诉我说是系统后台在进行调试,车机端会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包括新车无法成功激活、车机端显示正在加载、发生连接错误等,说是厂家系统调试完毕就能恢复正常使用。但目前车机系统还是没什么改进,我都已经习惯了。”赵先生无奈地说。智能系统不“智能”“奥迪的智能系统使用体验真的是一言难尽。”夏利是一名数码博主,同样也是奥迪车主。“从第一代国产奥迪,到现在发布的新款车型,我都会第一时间去关注。虽然奥迪的车机系统在朝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但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修复和改善。作为奥迪的粉丝,我更希望奥迪能够不断改进系统,这样才能符合粉丝和消费者对它的期望。”夏利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处处讲究智能的数码爱好者,自己的车反而是最不智能的。”夏利表示,“在奥迪官方的应用商店里,可供消费者使用的应用数量与同期的其他品牌相比要少,同时应用软件的质量也不高。由于奥迪的联网功能不好用,我的车机系统里自带的应用就没怎么更新过,像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网易云音乐、QQ音乐这些开车必备的应用,都停留在很老的版本。”奥迪车主李女士也有类似的困扰。“奥迪给车主准备了手机端的软件,叫‘My Audi’,但这个软件的使用感并不好。如果只想简单查看一下车辆的状态,那没什么问题,而要想用手机软件进行锁车、解锁等操作,软件要么闪退,要么告诉我当前的功能不可用,这还不如我直接手动锁车呢。”李女士提供的手机软件无法使用画面。后续服务仍需跟上就奥迪多款车型被消费者投诉的车机系统问题,中国商报记者致电奥迪品牌售后服务中心,以消费者的身份反馈车机系统故障、软件质量等问题,售后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具体的车机系统问题需要和购车经销商取得联系,对车机系统进行升级和刷新,情况会有一定改善。记者了解到,在各汽车论坛、车友群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奥迪车机系统的投诉和建议就没有停止过,有些问题出现的时间跨度已经超过两年,但目前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表示,企业需要加强对市场上的消费者和用户意见、建议,以及态度行动的随时把握,及时研判,并将风险和应对一体化决策,建立具有真正决策力和行动力的内部组织,以应对消费者不满情况的发生,快速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据悉,大众汽车公司日前在德国宣布,旗下奥迪将于今年夏天推出全新的车机交互系统。车主能够直接在应用商店将第三方应用程序下载到系统上,从而不再依赖传统智能手机互联。同时,奥迪系统内置的商店可为车主提供各种应用程序,包括音乐、视频、游戏、导航、停车、充电等,而应用程序还会定期保持更新,以适应各个市场。在业界看来,如何升级和维护好车机系统,为使用者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同时又能保障汽车性能的稳定,仍然是奥迪需要正视的诉求。
从“拼图”到“合体” 沈子瑜再造魅族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魅族从此不同。3月8日,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宣布“合体”,星纪魅族集团应运而生。自2022年7月两家公司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后,魅族科技开始深度融入吉利创始人李书福所引领的全球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并开启品牌再造计划。在手机与汽车越走越近的融合生态中,“新魅族”准备大干一场。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在发布会现场。星纪魅族集团成立 加速拓展智能生态3月8日,星纪魅族集团在武汉正式宣布成立,沈子瑜出任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表示,星纪魅族集团将围绕“手机+XR(扩展现实)+前瞻技术”三条曲线,专注于消费电子的全链路创新,范围涵盖智能手机、XR技术、自研操作系统、芯片研发、卫星通信、可穿戴智能终端、智能家居、潮流生活等领域。依托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星纪魅族集团将积极融入李书福所引领的全球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实现消费电子与汽车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和超级协同,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融合体验。在当前手机企业纷纷跨界汽车产业的背景下,星纪魅族集团的成立备受关注。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认为,该集团的成立是李书福以汽车为平台加速拓展智能生态的重要一步。通过入主魅族科技,极大地缩短了星纪时代生态体系的建设时间。魅族在80后、90后消费者群体中仍然有较高的知名度及较好的口碑,而80后、90后消费者目前正处于消费能力的巅峰,无论是在高端手机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他们都属于消费主力。此外,现阶段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已经进入或正在进入存量时代,在数字化大潮下,要想占据市场制高点,必须要打造一套高体验感的智能生态体系,仅靠车载系统或手机系统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如何看待这一新业态,沈子瑜毫不讳言。他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希望为业界打造一面“旗帜”。从补全拼图到深度融合 “成为真正的一家人”9个月前,星纪时代拿下魅族科技79.09%的股权,并取得对其的单独控制权。该消息震动手机江湖。当时双方关系的定位是战略合作,犹如“兄弟”,各自保持品牌的独立运营,以此补全消费者业务布局。如果说当时双方的战略考量是在“补全拼图”,那么为何选择此时“合体”?“经过半年多的并肩奋斗,我们根据业务融合的情况,共同研究决定将两家公司进一步融合,成立星纪魅族集团,以便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加速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当日举行的战略沟通会上,沈子瑜如是说。沈子瑜表示,过去的半年多两家公司进行了比较平稳的独立运营,当时的设想已一步步成为现实。而达成战略投资协议之后,两家兄弟公司有了新的共同战略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双方在业务和团队上开始了深度协同。而只有“合体”才能把双方的供应链体系、采购体系、质量体系、生产制造体系等真正融合到一起,才能真正把魅族科技的经验和积累发挥出来,把星纪时代的创新以及高端人才的能力整合到一起。“所以,现在的时间节点也是超出想象地快速,过去半年多我们合作得非常融洽,以后(我们)会成为真正的一家人。”魅族新的品牌标识公布。品牌焕新 魅族手机的复兴希望毫无疑问,站在新起点上的魅族正迎来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对其而言,集团的资源支持可以保证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据介绍,星纪魅族集团设有三个事业部,分别是手机事业部、XR事业部和前瞻技术事业部。魅族科技原CEO黄质潘担任星纪魅族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手机事业部总裁、魅族品牌CEO。据悉,在手机事业部,魅族品牌下的手机及消费电子类产品今年的关键词是“复兴”,以快速帮助星纪魅族集团站稳中高端手机市场;此外,Flyme系统和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也将加大投入力度。那么,针对手机这一核心产品,“磨刀霍霍”的魅族接下来将会采取怎样的打法?品质全面升级被着重强调。黄质潘称,一直在精心打磨产品,希望能给消费者带来惊艳的表现,今年魅族手机要努力通过好产品打造好口碑,提升品牌形象。据悉,魅族20系列旗舰手机、新一代无界生态系统 Flyme 10 以及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已经处在最后准备阶段,预计于3月底对外发布。与此同时,魅族品牌迎来焕新,全新的logo设计和品牌愿景已经发布。“我希望魅族手机走向高端,未来能跟苹果PK。”沈子瑜说。
数字赋能 智慧旅游适老化服务提速
中国商报(孙威 记者 杨宏生)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持续变化,老年群体正在逐渐扩大,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文旅数字化场景,保障各类人群平等便捷地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数字服务已经成为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课题。1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了10个2022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旨在以发展智慧旅游方式解决老年人出游“数字鸿沟”问题,推动各地通过数字赋能提供更多适老化智能服务产品,让老年群体享受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智慧旅游服务。为了进一步深化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1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了10个2022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图为江苏南京,老年人来到台城攀登明城墙。(图片由CNSPHOTO提供)智慧旅游适老化当前,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慧旅游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提高了旅游服务效能。但与此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一些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充分享受智慧旅游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要引导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文体和旅游类企业提供更多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探索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帮助老年人便捷享受在线游览、观赛观展、体感健身等智能化服务;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为深入贯彻落实上述通知要求,提出并倡导通过发展智慧旅游提高适老化程度,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并推出首批14个示范案例。为了进一步深化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今年12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再次发布了10个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据悉,此次发布的10个示范案例覆盖省、地市、区县、景区等多种类型,在内容上聚焦线上平台和功能的适老化改造、线下景区设施与服务模式的升级,将智能化贯穿景区预约购票、入园游览等多个环节,涉及从点到线到面的全流程适老化服务。如“乐游上海”通过制定长者界面帮助老年游客更好地适应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新应用;“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老年人可一卡通用享受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消费等服务;“畅游平潭”针对老年人出游痛点,推出“智能语音”“智能识别”“智慧厕所”等功能模块,不断提升老年人出游体验。这些案例的经验成果将为各地推动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从方法上启发思路,从模式上提供借鉴,从实践上引导创新。专家表示,此次发布的适老化示范案例既有延续2021年示范案例的适老化功能,又有新亮点,体现了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取得的新进展。适老模式受欢迎据了解,“‘乐游上海’让老年人共享数字化便利”被列入此次发布的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中。“乐游上海”公众号和小程序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向社会提供文旅公共服务和资讯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乐游上海”持续迭代优化,已经成为上海文旅的线上总入口。除了制定长者界面之外,“乐游上海”小程序还针对老年人需求对“文旅码预约”模块进行了重新设计,比如,提供亲友预订功能,支持家人或朋友在收费文旅场所为老年人实名预订,入场时可以使用身份证、随申码、社保卡等任意凭证,自动查询健康信息,绿码可直接入场并核销订单;提供免预约入场功能,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支持免预约进入方式,在文旅场所入口处的智能闸机、文旅数字哨兵或手持终端上刷身份证或社保卡,自动查询健康信息后直接进入。今年2月底适老化版本上线后,累计访问量超过80万人次,“乐游上海”小程序已经成为老年市民游客出行游览和休闲消费的重要助手。同时,通过对重点文旅场所和老年人群的调研发现,适老化版本上线后使用“乐游上海”的老年群体普遍反映较好,老年游客通过“乐游上海”预约入园等待时间平均减少了4—5分钟,较好地缓解了老年群体通行时的焦虑情绪。作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全域智慧文旅项目——“畅游平潭”全域智慧文旅平台,在整体服务界面中创新性地使用智能语音识别录入、播报模式,解决了老年人用眼、阅读困难等困扰。为了提升老年游客游玩体验,“畅游平潭”还设置了景区景点语音讲解功能。“一码游贵州”平台针对老年人旅游出行需求,特别是旅行社跟团游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社会乱象,搭建旅游数字监管服务平台,打造旅游电子行程服务系统,推行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旅游电子合同,对景区景点、旅行社、导游、旅游购物场所等团队旅游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防止在游玩过程中被强迫购物等现象发生,保障和维护游客及经营者合法权益,推进旅游行业监管服务智慧化。应用场景要扩大尽管一些智慧旅游平台的适老化功能得到了充分认可,让老年群体体验到了数字温暖、消除了数字壁垒、跟上了互联网时代,但是,智慧旅游适老化服务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畅游平潭”技术层面的改善虽能有效降低老年人操作的难度,但有消费者反映,专门为老年人生产、适合老年群体的优质内容在整个互联网内容生态中依然缺乏。未来,“畅游平潭”会更多立足于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在运营方面,生产的内容也将进行更优的适老化适配,丰富老年人的体验内容。下一步,“游新疆”平台将不断改造完善适老化功能,为老年游客提供更加优惠、便捷的定制化旅游线路产品,开通老年人专用服务通道,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不断推动提高智慧旅游适老化程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葛军莲表示,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是一个系统、复杂、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增大或简化式设计,更不是单一保留传统服务方式。智慧旅游适老化进程,一方面受到老年用户群体数字产品使用动力以及认知能力、背景知识和心理倾向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存有行业标准、职业规范、专业人才等适老化发展掣肘,应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帮扶、家庭反哺等方面齐头并进,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为民惠民,做好智慧旅游的“适老点滴”,体现“数字温暖”,增强老年人的生活福祉。据悉,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持续推进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积极推动地方和企业根据老年群体出游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适老化应用场景,提供更多适老化服务产品,让老年人在出游过程中共享数字化发展红利,打造智慧旅游的“适老化模式”。■声音要推进建设系列智慧旅游适老化服务标准,完善相关建设的规范性,在各地智慧化建设的规划层面应进行充分考虑,对后续目的地、景区的评价机制应引入智慧旅游适老化相关内容,通过制度、规范、标准、评价等多方面举措,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智慧旅游适老化工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
互联网医疗加速走向春天 该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中国商报(记者 颉宇星)“大夫您好,我现在嗓子疼,身体发热,肌肉酸痛无力,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应该吃什么药?”近日,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李爱华用手机向某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医生咨询自己的病情。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最近像李爱华这样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问诊的用户激增。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调整,互联网医疗正加速走向春天,其服务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如何打破“数据孤岛”成为行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问诊的用户激增。(图片由摄图网提供)平台问诊量激增近日,不少互联网医疗平台表示,在线上问诊方面,咨询“发热”“咳嗽”等问题的患者数量激增。针对这种情况,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等陆续开设了针对发热、防疫的问诊功能。例如,平安健康上线了“新冠咨询专区”,针对公众关心的各种抗疫难题提供解答。专区上线一周以来,累计咨询量已突破30万。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紧急升级防疫专区,增设发热问诊,将每日成人发热问诊和儿童发热问诊的接诊时间延长到24小时。问诊服务上线三天来,用户咨询量同比提升近五倍。另外,在医药物品供给方面,叮当快药每日上架连花清瘟胶囊1万盒;阿里健康自营大药房每日供应连花清瘟胶囊8万盒;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与康华生物达成战略合作,保障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向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互联网医疗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国各地感染新冠病毒人数较多,线下医疗资源承压明显,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跨区域调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流动、接触,避免由于线下排队就医、购药造成的聚集性交叉感染风险和医疗资源挤兑,最大程度缓解线下医疗资源的压力。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抗疫分级诊疗方面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调配全国的医生资源,包括年轻医生、基层医生、疫情压力较小地区的空闲医生资源等等,及时提供轻症、无症状患者的居家指导,对接非感染患者的日常医疗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平台还提供了向上转诊的通道,确保需要上级专家干预的疑难重症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政策也在推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普及。据了解,此前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如今在互联网医疗平台只能复诊不能首诊的局面开始破冰,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要求的患者,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某互联网医疗平台高管石敏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我们在做市场调研时发现,很多用户过去比较谨慎。如今在政策的推动下,用户的疑虑有所减少,在面临小病、常见病时会先在线上问问医生,能在线上解决的病症问题就尽量少去医院。”向高速化精细化发展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向着高速化、精细化发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可达876.1亿元,同比增长25.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国内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人次,国内互联网医院数量、在线问诊需求持续增长。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已从单一的问诊服务延伸出更为精细的服务业态,除了互联网问诊外,还有互联网医药电商、可穿戴设备、医疗AI等业务模式。有行业分析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还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现在这个行业是百花齐放的状态,一些平台依靠资本优势获得了一定影响力,比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上述受访分析师坦言,目前业内影响力较大的平台还是以医药电商为核心业务,主要是依托供应链优势在线上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受政策影响较大,比如药品集采,所以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探索更多的服务模式。据了解,以往在C端发力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布局B端业务,例如京东健康正在构建对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多方的服务能力,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推出“数智医疗”解决方案体系。而阿里健康则聚焦于为药企赋能,从营销、供应链、运营管理等方面入手,帮助药企实现精细化运营。“还有很多平台在做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上述分析师表示,健康管理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小,且能延伸出更多细分服务,比如饮食管理、慢病管理、健康体检等。尤其是慢病管理方面,患者群体庞大、病程长、医患交流频率较高,互联网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贯穿诊前、诊中、诊后整个流程。不少用户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慢病管理服务受益,李爱华的父亲李骏就是其中之一。李爱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其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要长期服药治疗,每次去医院开药都要几经辗转排长队,非常不方便,“现在父亲都是用手机和医生交流,医生在线上开完药后,第二天药就送到家了”。李爱华还为父亲购买了某平台的定制化慢病管理服务,可以提醒他按时吃药、测血糖血压,并提供饮食建议。“另外,平台还送了父亲一块电子手表,可以连接我的手机,如果父亲的心率、血压明显超过平均值,我的手机就会收到提醒,可以及时关注父亲的情况,联系医生。”李爱华表示。数据孤岛难题待解互联网医疗行业在向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什么挑战?石敏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平台未来的发展要以大数据作为基础,而目前数据孤岛成为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一块“硬骨头"。“比如在医药电商方面,需要大量数据来指导药企生产以及平台备货;在健康管理方面,需要长期的健康数据才能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以及大病预测;可穿戴设备行业和医疗AI行业也需要大量的数据。”她向记者表示,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个医疗平台的数据无法互通互认,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大家各自为政。从用户角度而言,需要做很多重复性的检查,降低了就医效率,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企业而言,缺乏数据支持的产品和服务难以获得用户的信任,而数据积累则会花费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经营压力也会增加。有三甲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负责人韩德亮(化名)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形成数据孤岛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医疗机构不愿意将患者的信息共享,主要的顾虑在于信息安全以及医疗数据共享的获益机制尚不健全;二是各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韩德亮表示,目前有些地区已形成医联体。医联体是由政府主导,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定位、级别,组建成的一个联合体。在医联体内,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围绕病人进行全链条、连续化的医疗服务。韩德亮说,有些医联体已开始尝试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定向授权等特性更好地收集和统计数据,保护病人的隐私。此外,韩德亮还表示,国家对于医疗大数据相当重视,目前福州、厦门、南京、常州、济南等地已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试点。“通过收集一个人生命的全周期数据,建立可管理、可追溯的健康医疗大数据运营体系。”他表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战略意义日益重要,未来医疗大数据将赋能行业各方,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022年产业观察丨 清库存、拼技术 国产手机奋力向高端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随着2022年12月29日iQOO Neo7 竞速版的“压轴”发布,2022年手机行业大战落下帷幕。这一年,全球手机行业低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大手机厂商一边为“清库存”而奋战,一边又在拼技术,抢占华为空出的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折叠屏手机这一细分领域分外热闹,从最初的两虎相争升级为多方混战局面,价格也拉低到5000元档位,进一步展现出中国智造强劲的创新势头。一个月十场发布会2022年最后一个月,手机发布会密集召开,这种盛况在过去一年中并不多见。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共有十场手机发布会举行,十多款手机新品依次登场。其中的主力是2000—4000元的中端机型。12月29日,vivo旗下的iQOO Neo7 竞速版发布,主打“赛级游戏体验”,起步价(8GB+256GB版本)为2799元。这是2022年最后一场手机发布会,赶在这个时间节点,vivo的用意不言而喻。而在两天前的12月27日,小米集团旗下品牌Redmi“四连发”,其中的Redmi K60 Pro定位“旗舰性能之王”,起步价为3299元。小米集团合伙人,中国区、国际部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发布会上表示,Redmi“会坚持做每一年的旗舰性能之王,坚持每一代都给用户带来惊喜的体验,并坚持做旗舰的性价比之王”。12月26日,荣耀发布了荣耀80 GT,主攻游戏性能,起售价(12GB+256GB版本)为3299元。更早些时候,努比亚推出红魔8 Pro系列、vivo推出S16系列(起步价2099元),都瞄准年轻群体,均对游戏性能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宣传,显然希望在元旦、春节的促销旺季能够赢得“开门红”。与此同时,高端手机赛道的竞争也日益激烈,4000—5000元是争夺最激烈的阵地。12月15日,OPPO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手机Find N2系列。其中竖屏版的OPPO Find N2 Flip起售价(8GB+256GB版本)为5999元。12月11日,小米集团全新旗舰手机Xiaomi 13系列亮相,这被视为小米高端化战略三年的答卷之作。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说:“今天发布的小米13、MIUI 14,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小米已经开始。”小米13系列有两款产品:售价3999元起的小米13,以及售价4999元起的小米13 Pro。12月8日,电竞旗舰iQOO 11系列正式发布,iQOO 11起步价(8GB+128GB版本)为3799元,最高配置的iQOO 11 Pro(16GB+512GB版本)售价5999元。华为Mate50系列首销日,消费者在线下门店体验新机。清库存大战贯穿始终各大手机品牌在岁末的欢腾其实有些无奈,但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能不停向前冲。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7113万台,同比下降11.9%。虽然这是2022年以来季度降幅首次收窄,但市场需求依然延续上半年的低迷。整体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各大手机厂商保持较为稳健保守的运营策略,有条不紊地继续减少库存水位。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表示,疫情的反复和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低迷,短期内难以恢复。面对困境,行业参与者采取更加务实谨慎的策略,在合理有效控制库存水位的同时,依然保持甚至加大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无论是从硬件还是从软件层面上,努力争取打造出有特点、差异化的产品,以激发更多消费者的购机欲望和换机动力。清库存是2022年各大手机厂商面临的最大难题,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双11”手机价格出现大跳水。往年参战这场大促的“主角”主要是中低端机型,尤其是很多厂商会为“双11”量身定做各种千元机,而2022年的“双11”,手机降价浪潮几乎席卷全线产品。郭天翔表示,2022年,各大手机厂商的库存压力较大。而整体手机市场持续低迷,消费者信心一直处于低位,所以需要通过更大的优惠力度来吸引消费者,同时也可以清理库存。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为2.2亿部,同比下降21.9%;上市新机型累计338款,同比下降11.1%。荣耀CEO赵明表示,2022年对所有厂家和品牌来讲都是压力非常大的一年,各个厂家都在进行积极的调整,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对于后续市场的发展,总体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认为,2022年手机换机周期达历史最长,为43个月。折叠屏手机打擂台当消费者都不买手机了,手机厂商的日子自然难过,当然,苹果除外。根据IDC的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前五大手机厂商除苹果外都出现了同比下滑的状况,其中三星和小米出现了一位数的下降幅度,而vivo和OPPO则出现两位数的下降幅度。虽然智能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出现下滑,但高端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几乎一家独大。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华为一度和苹果争锋,但是随着华为遭到美国的持续打压,手机芯片断供,华为手机市场份额一再滑落。而苹果却风头正劲。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国产手机厂商都在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不断在高端手机市场发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9月16日,苹果iPhone14系列首销;9月21日,华为Mate50系列首销。华为和苹果在高端手机市场的“擂台赛”令高端手机市场的争霸赛变得更加精彩。苹果iPhone14系列。对于除了华为之外的其他安卓手机厂商而言,折叠屏手机无疑是高端市场的一大突破口,这被视为目前可以与苹果展开差异化竞争的产品。可以说,折叠屏手机是2022年手机市场的最大亮色,中国的玩家们将折叠屏手机的创新“卷”到了新高度。从铰链到屏幕,从芯片到性能,从应用到体验,技术亮点令人眼花缭乱。比如,华为Pocket S采用多维联动升降水滴铰链,解决了折叠状态下的机身缝隙问题;vivo XFold+采用六重航天级材料,以提升屏幕平整度、手机折叠寿命;而OPPO为了让FindN2更轻,采用航天级MIM超韧合金以及“黑色黄金”多层碳纤维材料作为屏幕的支撑骨架;小米MIX Fold2通过采用自研的微水滴形态转轴与零焊接设计,试图“打破折叠厚重的最后技术壁垒”……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72.3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14%,尽管终端需求持续不振,但折叠手机市场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折叠屏手机的价格开始下探,尤其是竖折形态产品已经降至6000元以下。IDC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十大洞察显示,上半年库存压力依然存在。预计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来反弹。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安卓手机将延续“高端化”的发展路线,加大旗舰机型投入,打造直板机+折叠屏双旗舰战略。但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对于手机市场的玩家们来说,永远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OTA“送温暖” 新能源车必杀技到底怎么样
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 文/图)“现在天气一冷,我的车基本上一天就要充一次电,续航能力感觉也比之前差了。”新能源车主小刘最近有点苦恼。“新能源汽车冬季用车体验不友好”已经成为车主之间固定的“吐槽”话题。在低温天气条件下,充电速度变慢、电池预热效率偏低、空调耗费续航里程等问题总是困扰着车主,“新能源汽车什么都好,就是冬天少了点舒适感,多了些提心吊胆。”小刘开玩笑地说。针对新能源汽车出现的“畏寒怕冷”情况,各大新能源车企在想方设法寻找解决方案。近日,特斯拉、蔚来、问界、极氪、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宣布将对旗下车型进行不同程度的OTA(Over-The-Air 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升级,针对冬季用车环境进行制动力、动能回收、空调系统的优化,通过实施系统智能化管理,解决车主们冬季出行的“痛点”。受到汽车厂商追捧的OTA,如何给新能源汽车“添衣加物”,带来“御寒”的效果?未来又将给车主们带来多少驾驶体验上的乐趣?图为新能源汽车正在进行OTA升级。OTA升级让汽车“不怕冷”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热衷于为车辆配备OTA功能,OTA也逐渐成为新车的“标配”。OTA升级相当于远程升级,例如智能手机的固件升级、App应用的系统更新,都属于OTA的应用范畴。通过OTA升级,车企能够达到帮助车辆快速修补系统漏洞及优化改善、提升操作便利性、节省用户时间等多种目的。小刘的爱车也是此次OTA升级的对象。他坐在车内,看着汽车中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软件更新进度。经过20分钟的等待,系统提示汽车已经完成了更新工作。根据官方更新提示,小刘的车在OTA升级之后可以体验到双效制暖模式,在低温环境下,汽车将开启自动空调,每小时能够节省0.6度电。除此之外,汽车还新增了预约充电记忆、影院模式关联、手机蓝牙解闭锁距离调节等功能。“我在买车时就听工作人员说过,厂家会通过OTA对系统进行升级,改进旧功能、增添新功能,这种体验还是挺新奇的,有种给汽车‘补充养分’的感觉。”对于OTA升级给车辆冬季行驶带来的影响变化,小刘表示,在降低能耗方面,车辆与之前相比有一定的改善,其他功能还需要体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评价。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更新制暖模式以外,部分新能源车型的近期OTA升级还对汽车动能回收、驾驶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表现,助力车主们“熬”过漫漫寒冬。OTA让汽车“常用常新”?谈到对OTA的最初印象,车主王先生直言:“我当时购买新能源汽车时,看好的是其活动空间和智能车载系统,其实没有太在意OTA功能。”但随着王先生驾驶时间的增长,他对OTA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一开始,我的车上能够使用的功能比较少,有辅助驾驶、智能影院等。随着OTA的不断更新,增加了几十项功能,涉及智能驾驶、空间交互、影音娱乐等多方面。同时,之前开车时出现的音响问题也得到了改善,这种更新方式还是非常有效率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许多车主在用车初期对OTA不会有太多感觉,但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支持车辆远程升级的OTA功能已成为一项极具竞争力的配置。通过OTA整车升级,车辆会拥有更丰富的使用场景,让智能电动车成为成熟的‘生命体’,这与传统汽车产品越用越旧的体验形成了对比。”小鹏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装配OTA技术。从2012年特斯拉推出的Model S首次采用OTA技术,到现在OTA技术逐渐成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标配,国内的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极狐、问界等汽车厂商陆续推出了可实现OTA升级的车型。不难看出,各大车企已加速布局配备OTA的车型。盖世汽车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乘用车OTA装配量为444.86万辆,装配率为22.1%;2021年,OTA装配量则一举达到764.63万辆,同比大增71.9%,装配率也大幅提升至37.5%;2022年,OTA势头更猛,仅在第一季度,OTA装配量就达到212.89万辆,装配率高达44.7%。技术问题引关注OTA的流行让许多车主开始担忧它的安全问题,王先生也不例外。“现在我们确实享受着OTA升级所带来的便利,但在新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如果OTA出现故障,像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可以重新启动,但汽车的突然重启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他强调。随着使用量的快速增长,OTA的相关投诉也在不断增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OTA升级的投诉共计870个,车主们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偷改车辆参数、软件延迟严重、升级失败等方面。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提出,随着OTA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OTA技术升级时间长、技术可靠性和信息安全性等问题成为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中关注的重点。针对OTA升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各部门出台了相关规范,如《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汽车软件升级通用技术要求》。2022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汽车软件在线升级备案的通知》,规定具备OTA升级功能的整车应进行OTA升级备案,对车企OTA行为进行全流程监督管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未来车企OTA的升级管理将进入严格监管的时代。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日渐深入,OTA技术也将在汽车的智能网联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进一步规范汽车OTA市场,让汽车OTA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也让消费者对于OTA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2022年产业观察丨研发为王比拼线上 化妆品行业迭代加速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2022年,化妆品行业刮起了“研发为王”的风潮。欧莱雅、资生堂等巨头在中国市场重金投资初创美妆企业;国产美妆巨头发动“买买买”攻势,向许多功效护肤新锐品牌抛出橄榄枝。面对众多“重金投资”,美妆界的各路兵马开始“卷”向研发,争夺线上渠道资源。2022年,化妆品行业刮起了“研发为王”的风潮。(图片由摄图网提供)重金砸向研发2022年,在中国市场搞研发创新成为外资化妆品巨头们争相布局的重点。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德国化妆品巨头拜尔斯道夫在上海落地仅次于德国汉堡总部的全球第二大创新研究中心;日本化妆品巨头资生堂在中国开设了聚焦中国市场最新趋势、研发前沿化妆品技术的第三家研发机构;欧莱雅中国建立了首个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与中国院士团队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宝洁也在中国成立了专注于数字变革的宝洁科技创新公司。除了自建研发力量外,外资化妆品巨头还“拉拢”中国市场的本土创新力量。欧莱雅、资生堂分别在中国成立了美次方投资基金公司、资悦基金,前者投资了中国本土香水香氛公司,后者则领投本土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欧莱雅北亚区兼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副总裁马斯明表示,在中国,欧莱雅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研发架构。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有诸多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包括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欧莱雅拥有非常多元而强大的研发生态系统。国内的化妆品巨头也将重心放在了争抢研发资源上。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合成生物、胶原蛋白、轻医美等是华熙生物、珀莱雅、丸美等企业的投资热门。另外,从美妆上市公司公布的财报来看,研发投入的金额和人才数量都在增加。国内某化妆品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化妆品新规落地后,在产品功效方面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企业必须增强研发力量。另外,国内高端化妆品原料80%来源于进口,从原材料端搞基础性研究确实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争抢线上渠道在线上市场,国内化妆品企业与国际化妆品巨头们展开了激烈竞争。以2022年的“双11”为例,国产品牌与欧美大牌均在价格上做出了较大让步。各大国际美妆品牌不仅推出了“买一送一”“搭赠小样”等优惠活动,不少品牌甚至还下调了原装产品的价格。有消费者统计,2022年“双11”期间,国产品牌的折扣大多在三折以下,而国际品牌的折扣约在四至六折。美妆营销从业人士孔思翰对记者表示,2022年的“双11”,国产美妆品牌开始走向高端市场,像功效护肤品、高端精华液都有较高的销量。在头部主播直播间里,欧美大牌美妆产品的折扣力度大,国货美妆产品的价格更低,二者之间形成了竞争的态势。这说明,无论是产品功效还是品牌影响力,国产美妆品牌都有资格和国际大牌一争高下,这是国内市场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情况。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天猫“双11”期间美妆个护类目销售额高达420亿元,销量超2亿件。排名前5的品牌营业额均超过13亿元,排名前20的品牌销售额累计超过191亿元。当美妆品牌在线上渠道打得火热的同时,一批美妆品牌却在线下消失:悦诗风吟因亏损而大幅关闭门店;赫妍也陆续关闭了中国线下专柜和微信小程序;菲诗小铺关闭了中国市场的线下店;宝洁、雅诗兰黛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纷纷关店、停止运营。2022年,被称为“新物种”的新型美妆集合店也难以生存。HAYDON黑洞年中关闭西安万象天地仅开了半年的门店;WOW COLOUR门店数量从300家锐减至135家;津梁生活将关闭所有线下门店。男妆成“香饽饽”2022年,花王、资生堂等外资美妆巨头均推出了男士化妆品新品牌。已拥有高端男士护肤品牌朗仕的雅诗兰黛也表示,在中国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将设立男士卓效护肤研究中心,专注于男性护肤品的科学研究、产品与包装创新,还将开展针对中国男性消费者的临床测试等。欧睿国际数据统计预测,2021—2026年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8%,2026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7亿元。另外,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男士美妆、护肤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均突破3000家。花王株式会社化妆品事业部门UNLICS品牌经理堀由秀说:“男士对于美的意识已经有所变化,他们不再局限于护肤方面,而是延伸到了底妆的使用上。尽管男士对于美容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不少男士仍觉得尚未找到在质感和功能方面能符合自身需求的化妆品。”资生堂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其看好中国男士护肤市场的巨大潜力,此次推出的全新品牌正是集团在男士护肤领域中的又一重要加码。依托集团雄厚的研发创新和品牌经营实力,针对男士护肤市场的新品牌创立将进一步强化品牌矩阵、加速开拓潜在市场,为集团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国内外品牌在男士美妆产品赛道上确实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美妆营销从业人士孔思瀚表示,未来“Z世代”(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可能会成为品牌关注的重点,因为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容易引导,如针对男性消费者重塑一种精致生活的品牌理念,让男士美妆产品变成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或成为男士美妆赛道的突破口。
2022年反垄断大锤打向互联网巨头 腾讯再领九张罚单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2022年反垄断领域的首批罚单已经开出。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13起互联网领域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的处罚决定,涉及腾讯、哔哩哔哩、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腾讯再领九张罚单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此次被处罚的企业均为知名互联网企业。在13起案件中,涉及腾讯九件、阿里巴巴两件、哔哩哔哩一件。据悉,上述案件违法事实及理由均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对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的企业处以50万元的罚款。值得注意的是,涉及腾讯的案件包括腾讯与河南和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腾讯与深圳市红杉煜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收购广西叫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等,而无论是汽车贸易还是酒类线上平台都并非腾讯的主业。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处罚释放的信号依然是资本不能继续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由国家出面对行业集中度进行约束,并对资本扩张的有序性作出底线性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从今天(1月5日)公布的处罚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决定书可以看出,两者所参与并违反行业集中度要求被作出处罚的领域,都并非其自身的主营业务,是典型的跨行业及对其上下游的垄断。这在任何主要经济体都是不能被允许的行业集中性行为,属于典型的垄断。”杨敬昊表示。互联网巨头或仍是重点监管对象实际上,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全国市场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中也提出,2022年市场监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深入实施公平竞争政策,完善依法监管的规制规则,健全事前事中事后规制链条,推动提高部门协同规制合力,统筹把握垄断规制重点,提高公平竞争规制能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巨头企业或依然是反垄断监管的主要对象。他预测2022年的反垄断工作将呈现“一动一静”的特点,即互联网领域以静为主,或有个别案例发生,传统行业将会产生新增案例。杨敬昊表示,今年反垄断工作的重点预计仍然是资本投资相对密集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之所以把重点放在互联网行业上,主要因为其与其他传统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流量或用户数量的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巨大变现潜力,导致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边际扩张成本几乎为负,即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规模越大越好。因此,这类企业一旦完成初始获客的原始积累之后,就可以迅速变现成风险投资引入原始资本,在这之后的扩张和发展的速度将呈惊人的指数性增长。“这类企业的一体两面性在于,它们一旦占据市场,则其自身的体量以及先入市场的规模效应会对市场的后来参与者形成先手优势以及隐性壁垒,而其体量所带来的庞大资金以及相关投资机构的跟投,会使得其他初创企业的创新以及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受到限制。”杨敬昊表示。
星纪时代入主魅族背后 李书福不只要造手机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19岁的魅族易主。7月4日,由汽车大佬李书福领衔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魅族科技)正式签约,星纪时代拿下魅族科技79.09%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不过,李书福不只是想要造手机。有了魅族科技与星纪时代“双驾马车”,吉利的科技生态圈布局全面提速。李书福(左)与黄章“握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魅族告别“黄章时代”根据双方公布的细节,本次战略投资后,星纪时代将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魅族科技创始人黄章持有魅族科技9.79%的股权。不过,黄章并不会离开,他的新头衔是“魅族科技产品战略顾问”。而魅族科技会作为独立品牌继续保持运营。在签约仪式上,黄章表示,过往的近二十年,魅族科技始终坚守专注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保持着对产品的执着追求,魅族科技和星纪时代紧密协作,将努力打造出更好的产品。魅族科技新的管理层也随之公布。其中,星纪时代副董事长沈子瑜出任魅族科技董事长,黄质潘依然担任魅族科技CEO,戚为民依然担任魅族科技CFO。对于魅族科技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变更。作为魅族科技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在过去的19年里,黄章带领着魅族科技从一家MP3公司,成功转型为智能手机企业,打造出M8、M9等经典之作。在智能手机江湖的激烈竞争中,魅族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黄章本人也曾两次退隐,两度出山,力挽狂澜。在业界看来,当前的魅族科技在手机业务上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而有了吉利的背书,无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次,黄章的“退”能否换来魅族的“进”有待进一步观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手机企业纷纷跨界汽车行业的大势中,魅族科技面临着一次突围的契机。据沈子瑜介绍,今年2月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第一次接触,双方“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只用了四个月时间就将合作谈妥。“我们看到魅族科技在消费电子行业近20年的经验和积累,成建制的团队以及良好的品牌和用户群体,这对我们来说是加速进入这个赛道的非常好的借力。”手机战略“双驾马车”引人关注的是,在此次发布会上,星纪时代也首次揭开面纱,它于去年9月28日注册成立,承载了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手机梦”。企查查显示,李书福担任星纪时代董事长,大股东吉利集团持股32.3%,李书福个人持股6.15%。沈子瑜介绍说,李书福对进军消费电子市场思考了很多年,去年上半年决定入场,致力于高端智能手机、XR(扩展现实)技术产品、可穿戴式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生态建设,目前已经招募了将近1000位行业顶尖专家、技术人员、产品大咖。那么,此番战略投资之后,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在业务层面如何分工?沈子瑜表示,双方将在保持品牌独立的基础上,覆盖不同的消费电子细分市场,携手为用户提供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融合体验的核心产品。其中,魅族科技将会保留相应的品牌以及独立的团队继续运营,将获得更多产业链和生态资源支持,不再只是一家手机公司。魅族Flyme系统将加速跨越手机时代,开启在跨平台多终端的新融合。星纪时代则深耕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同时向未来产品革新的方向进行投入,比如XR、AR(增强现实)等等。“星纪时代的产品规划路线跟魅族科技没有冲突,反而会形成非常好的协同。”沈子瑜说。李书福有更多期许今年年初,吉利欲收购魅族科技的消息就在坊间流传。李书福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其对手机行业的浓厚兴趣。在7月4日举行的签约仪式上,李书福亲自到场,并对黄章及其带领的魅族科技给予高度评价。“对于智能手机行业而言,我们是后来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的重组并购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坚信,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的重组并购一定能产生最大化的协同效应,在保持品牌独立的基础上,为不同的细分市场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消费体验。”他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消费电子行业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最近,手机企业纷纷开始造汽车,汽车企业也尝试造手机,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可谓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李书福说。此前,李书福表示,吉利持续做强线上线下硬核科技生态圈,协同旗下汽车、数字科技、出行等板块,战略布局新能源科技、车载芯片、车联网、自动驾驶等上下游产业链。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对中国商报记者分析,收购魅族科技是吉利迈出传统车企范围、抢占万物互联生态的一步。汽车产业从抢占车辆市场,到抢占移动端流量,再到抢占万物与车互联,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谁能在万物互联生态圈抢占关键节点,谁就能领跑下一个时代,手机将成为连接智能家居与智能出行的关键。而在这些车企当中,吉利无疑是走得最快的车企。“收购完成后,吉利有了现成的研发团队,可以加快手机业务进程,搭载Flyme的车机系统应该不会让消费者等太久。”
药企三季度集中报喜 “国产替代进口”或全领域加速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金融工具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8日,已有超过20家医药上市企业发布预计业绩预增长的报告,医疗器械、创新药、医药外包、零售药店等领域药企均提前报喜。业内人士表示,在多政策扶持下,“国产替代进口趋势”或在医药行业各领域加速。2021年11月24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一家医药企业工人在生产外销产品。(图片由CNSPHOTO提供)医疗器械一马当先 医药外包紧随其后从业务方向上看,今年第三季度,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或成“大赢家”。根据财报,华大智造和凯普生物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340%和124%,国内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营业收入、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且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净利润。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上,医药器械领域至少有八家上市企业实现盈利。“医疗机构对大中型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小型医疗设备及耗材和家用医疗设备的订单的确增多了。”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企业乐心医疗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像电子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等订单量均有上升,公司未来将针对个人健康监测、家用治疗产品开展持续创新与优化。广药集团旗下广州众成数科副总经理许佳锐表示,目前,国内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正迎来全面利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器械的应用逐渐从诊断、治疗向预防、康复转变。目前,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与医用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为1∶4,而发达国家普遍为1∶1,市场发展空间仍大。除了医疗器械领域外,医药外包领域的业绩也较为亮眼。医药外包领域的龙头药明康德首次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将突破200亿元,也是目前预计盈利数额最大的企业。国内某新药研发与生产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全球医药外包市场已陆续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而中国在新技术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供应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国内外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均不高,但需求仍大。政策不断助力 市场打开增长空间今年前三季度,创新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都得到了政策上的助力。今年6月,国家医保局提出“简易续约”规则,旨在减轻创新药降价压力。根据规则,国家医保局会根据产品之前的医保实际支出和基金预算值计算出一个比值,以此为依据调整药品价格。如果实际医保支出在该比值的110%以下,则价格不调整;如果是实际医保支出比值在110%—200%之间的产品,支付标准则下调5%—15%。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简易续约”简化了谈判流程,企业虽然还是要降价,但降幅相对较温和。且降幅和采购量挂钩,更有利于企业提质增效,行业发展也更可持续。“集采加速了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为国内药企打开了市场空间。”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表示,降价已成为常态,虽然被纳入医保伴随着价格的下降,但是药品的市场空间也可以被快速打开。回顾过去几年医保谈判的结果,国产药品的参与度不断提升,进入医保的意愿和速度也在提升。此外,“财政贴息支持医院贷款更新医疗设备政策”落地前后,医疗器械企业的订单量激增。迈瑞医疗方面表示,除了医疗专项债和医院自有资金以外,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设备采购的另一大重要资金来源。截至目前,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预计和公司产品相关的贷款需求将超过200亿元,将提升公司业绩目标达成的确定性。“国产替代进口”加速 发展后劲更足受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增速的鼓舞,国内医药企业的后劲或更足。平安证券表示,医疗服务价格降幅整体好于预期,且通过集采,上游的国产耗材企业将迎来国产替代的黄金时期。随着种植牙价格的调整,行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进口”趋势或有望领跑。上海惠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艳星表示,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多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压缩申报时限、简化有关申报资料和程序要求等方式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热情。一系列政策将医疗器械企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了,但对企业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能力的要求却提高了,更有利于推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快速高效发展。“国内医疗机构已经引进许多国产大型医疗设备,推动国产高端设备的规范化和普及应用。” 一位曾多次参与上市医药企业调研的机构投资人坦言,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中,小微企业较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龙头企业的创新成果更受关注,在政策的支持下,国产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市场空间更大。医药企业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陆续公布后,证券机构纷纷表示看好第四季度医药行业行情。光大证券研报表示,当前医药板块估值仍为近十年来新低,且机构配置比例也处于低位。近期国内政策利好频现,政策边际改善显著,市场情绪有望持续修复,机构继续看好医药板块第四季度的投资机会。“目前,像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都在补贴经销商,加大服务投入力度,趁集采及其他政策落地的风口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了市占率。”国内某民营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在降价后,像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仍然有几十亿元的规模,好的市场环境利好企业发展,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中国机遇世界共享
通过自动驾驶数智科技体验舱,体验智能网联带来的出行变化;通过云上互动数字展,领略大足石刻的魅力;通过柔性生产线,感受传统制造企业迈向高端定制生产……在日前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令人目不暇接。近年来,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数字产业化深入推进,关键技术加快攻关,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与此同时,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数字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为推动有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数字治理作出重要贡献。强基建,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信息共享、高清视频、智能天气……依托大数据产业,河北省怀来县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提供一系列技术服务。昔日以葡萄种植闻名的怀来县,正在迅速拥抱大数据产业。截至2021年底,怀来大数据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74亿元,落地11家数据中心企业和2家软件龙头企业。从农业县到大数据产业高地,怀来县的转型是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例证。从2012年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年平均增速达到15.9%。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是成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特别是工业化转型的范例,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截至6月底,中国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300多个城市。西班牙《国家报》网站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具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这是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优势。“中国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促使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中国在通信网络、新技术和算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巴西卡布拉尔皇家基金会商学院教授卡洛斯·阿鲁达表示,数字经济的成功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在数字化方面的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进一步带动数字创新投资,形成了良性循环。中国建设包容性极强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平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抓创新,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机遇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7月底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中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信息领域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全球占比超过1/3。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5G技术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全球超算500强中上榜数量持续蝉联第一。“中国科技实力已经从跟跑转变为跟跑和并跑并行,甚至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中国自主研发了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特别是5G、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增长。”汤之敏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数字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据德国电视一台网站报道,德国专利商标局的年度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在数字技术方面的创新速度正大幅提升。2021年,在与数字化相关的所有重要技术领域,在德国的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均较上一年显著增加。德国专利商标局局长科妮莉亚·鲁德洛夫—沙弗表示:“中国的创新动力强大。”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认为,中国已研发出拥有百亿亿次数学运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有能力在未来几年占据超算领域的高地。中国在超算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成就由中国科研人员使用自主技术独立完成,尤其引人瞩目。中国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也为外企开拓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机遇。今年6月,德国西门子在上海设立在华首个智能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中心,拓展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7月,瑞士ABB集团与中国电信、华为达成合作,融合三方前沿通信和自动化配网技术,推进5G智慧配电解决方案;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正以开放智能的混合云平台为核心,积极与中国企业合作,助力数字化转型。法国泰雷兹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帕特里斯·凯恩表示,中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各行各业加快融合,有力推动了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泰雷兹等跨国企业受益良多。重合作,助力共享数字经济红利数字经济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数字贸易竞争力持续增强。去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制定实施“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启动数字创新工程,与东盟国家举办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推动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稳步拓展。在东南亚,中企助力泰国启动5G智慧医院项目试点,促进服务流程智能化转型,提高救治率,便利民众就医;在拉美,中国与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合作,助力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非洲,中国与国际电信联盟合作启动技术援助及培训项目,助力建设“数字乌干达”,中国与莫桑比克在数字连接、国家政务云平台和数字人才建设等领域携手,助其推进安全高效的数字治理……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中国广泛开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中国的经验表明,数字科技在减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中国开展数字支付、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方面合作,可以有效减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阿鲁达说。“突尼斯与中国在信息通信、北斗导航等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事实证明,与中国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是必然趋势。”突尼斯通信技术部部长纳吉表示。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表示,东盟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劲,与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近年来,中国积极搭建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5G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开放平台,与各国加强数字领域合作,积极开展双边、多边数字治理合作,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从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到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数字营商环境,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有助于各国共享数字经济红利。(原标题: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中国机遇世界共享)
市场呼唤、新品频出 消费级AR赛道蓄势待发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的消费级AR(增强现实)眼镜品牌Nreal回归中国大本营,带来两款AR眼镜,AR眼镜的销售门槛也降至2299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给国内消费级AR市场带来积极的信号,AR普及的脚步越来越近了。Nreal进军中国市场8月23日,Nreal面向中国市场正式推出三款硬件产品,其中包括两款AR眼镜:全球首款眼镜形态、探索增强现实技术无限场景应用的全功能AR眼镜——Nreal X,以及轻巧时尚的AR眼镜——Nreal Air。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表示,电脑、手机的出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将人们与数字信息的交互局限于二维屏幕。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使命是推动由移动互联网到空间互联网的升维,让数字化信息和现实世界深度融合,回归人类世界原生的三维空间体验。Nreal认为,它的发力方向将是AR眼镜。Nreal,这个成立于2017年的中国品牌率先在海外市场立足,与海外六个国家的十几个运营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的数据显示,Nreal在2020年占据了30%的消费级AR头显设备市场出货份额和51%的收益份额。2021年,其在消费级AR终端的出货份额达到75%,2022年上半年其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到81%,在早期消费级AR市场占据强势地位。该机构认为,Nreal在价格(599美元)和功能上都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将AR硬件的价格降低到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Nreal为何选择先在海外发展,然后才在中国市场展开攻势?徐驰表示,中国是Nreal的大本营。“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当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是准备最充分的。大家会发现,我们在中国发售的时候具备了最广的连接和适配,向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与头部内容厂商的合作内容。”徐驰表示很期待他们的产品在中国发布后能掀起市场热浪。“目前手机的销量在逐渐下滑,我们也觉得其实消费者未必需要换手机,通过AR眼镜就能实现体验升维。”徐驰说。价格门槛不断降低与VR(虚拟现实)不同,AR聚焦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交互和感知。AR市场目前有诸多逐鹿者,大牌云集。其在终端层面主要有头戴、手持、空间显示等形态,其中AR眼镜以其轻量化、便捷化的优势而广受关注,甚至被视为未来有望独立于手机、电脑之外的个人“第三块屏幕”。谷歌在2012年率先发布第一代谷歌眼镜,2017年谷歌瞄准制造业、物流业、医疗等垂直行业推出第二代谷歌眼镜企业版,售价高达1829美元。微软则在2015年推出第一代HoloLens,售价高达数万元。2021年,Facebook改名Meta,并计划推出AR眼镜,再次点燃了创业热情。AR眼镜普及的脚步越来越近。2022年4月,雷鸟推出AR眼镜雷鸟Air,售价3299元;8月3日,小米生态链推出一款带有AR功能的“米家眼镜相机”,起售价为2499元;还有消息称,苹果有望于2022年年底或2023年发布消费级AR眼镜。而此番Nreal将AR眼镜的销售门槛降至2299元,无疑引发AR消费市场的广泛关注。据介绍,Nreal X是一款面向全球开发者、先锋创作者和科技尝鲜者的全功能AR眼镜,是Nreal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也是全球首款消费级AR眼镜。“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对标今天市面上的AR企业,因为这个市场特别小,我们真的希望大家试用了Nreal后能发现,它不是谷歌眼镜那样的概念AR眼镜,而是你今天随时随地可以用的一个口袋巨幕。”徐驰说。Strategy Analytics无线媒体战略服务执行总监David MacQueen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些产品将真正推动AR消费市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AR在多个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这项技术还没有真正在消费市场普及,其中,价格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AR消费赛道蓄势待发在David MacQueen看来,目前消费级AR市场主要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镜头,这是主要的挑战。创建一个透明的显示屏,可以覆盖复杂的结合场景的3D图像,这是一项极具难度的工程挑战。我们看到许多公司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无论是通过收购还是内部投资,这凸显了其重要性。二是在不牺牲功能的前提下,让设备尽可能轻便。“让设备变得更小巧和拥有更低的功率元器件将是提供最好的设备和最好看的设备的重要因素,这对消费者来说将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22年全球AR头显设备的营收将首次超过10亿美元,其中约1/4的收益来自消费级设备,远高于2021年的约10%。不过,这与行业的真正爆发尚有距离。谈及AR何时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时,徐驰认为:“好硬件、稳定的交互范式,再加上好的内容生态,这三点确定后,再给它两三年时间,是有机会快速推动行业增长的。相较几年前刚开始创业的阶段,大家已经不再怀疑AR到底是不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而是它到底什么时候能来。我认为,它会比很多人想象得更早一些到来。”
加快数字化布局 重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锚定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规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近年来,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图为参观者在日前召开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5G新阅读全景展厅观看体验。(图片由CNSPHOTO提供)明确发展目标任务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规划是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是推动“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共分为三大板块,由15个章节构成。第一板块包括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主要阐述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包括思想理论武装、精神文明建设、舆论阵地建设、文化创作生产、文化传承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体制改革、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12个章节,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开列了一批事关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全局、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第三板块包括规划实施保障,主要阐述推动规划实施的工作要求和政策保障。“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自觉和理论自信进一步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真理光芒,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更加充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更加深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中国形象更加可信、可爱、可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更加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五个方面重点部署规划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形势和条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内容、新举措、新项目。一是注重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传播。规划强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注重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规划在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切实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着力增强人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传承弘扬。规划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规划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展示宣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四是注重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规划强调,优化城乡和区域文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城乡均衡协调的文化发展空间格局,促进文化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区域文化协调发展、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重点任务,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服务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五是注重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规划强调,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规划明确提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国家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5G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文化工程专项,更好地以先进适用技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文化产业迎来机遇随着规划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未来与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规划提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规范、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具体举措包括: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破除文化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健全文化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合理流动。进一步扩大文化企业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探索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模式,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等。围绕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统一设计、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文化资源存量和增量的数字化,以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为目标聚集文化数字资源,推动文化企事业单位基于文化大数据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演播、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数字娱乐、高新视频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把先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注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加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在影院放映、影视摄录、电影特效、高清制播、舞台演艺、智能印刷等高端文化装备技术领域攻克瓶颈技术。实施出版融合发展、电影制作提升、印刷智能制造、大视听产业链建设等工程项目,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运用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等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重塑文化发展模式。围绕文化企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和企业集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文化产业,保护民营文化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积极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信息、建筑、制造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观点:今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总体趋向活跃,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两年(2020年、2021年)平均增长8.9%,比2019年同比增速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