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又一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业内:商业化发展仍存制约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近日,复星医药宣布,其子公司的“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获药监局批准上市,这也意味着又一个“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将落地应用。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国内企业正在加速手术机器人本土化布局,试图打破海外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但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引进费用贵、治疗费用难报销等问题仍制约着国内企业的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发展。图为观众在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参观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图片由CNSPHOTO提供)获批的不少但赚钱的少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中国商报记者查询药监局官网发现,在复星医药之前,国内至少已有六款国产腔镜机器人等待或正在进行商业化落地推广。与传统的人工操作手术相比,手术机器人的动作更准确、更细致,操作灵活,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减少手术并发症。但是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目前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周期长、推广应用难度大。“国内腔镜机器人市场仍由进口的达芬奇机器人占据主导地位。”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向记者坦言,“国产手术机器人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企业仍在进行产品开发,真正实现临床应用和批量上市的企业占比较小。”值得关注的是,多数推出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企业仍在亏损。以微创医疗旗下子公司微创机器人为例,2022年其核心产品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才实现获批后的首次商业化装机。2022年,其亏损11.46亿元,较前一年的亏损数额扩大近一倍。此次获批后,复星医药打算如何规划这款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进程?记者向其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费用高、普及率有待提高医疗机构创始人张磊对记者表示,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成本非常高,国内了解机器人且能买得起的医院也不多,企业还要在商业化阶段支出较高的维护、营销费用。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共安装189台腹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手术渗透率分别约为0.5%和0.1%。“价格贵是限制手术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因素。”国内某公立医院采购业务相关负责人坦言,“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达到治疗手册要求的、且市面上能买得到的多是进口产品,价格在3000万元左右。按照目前已有的统计数据,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年完成手术超过300例,在不算维修费用的情况下,每次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成本在8万—10万元。仅从患者角度考虑,在没有医保报销的情况下,多数患者承担不起这笔费用。”在国产手术机器人领域,高投入、低回报或是企业长期面临的难题。卢瀚宸表示,手术机器人属于典型的高壁垒领域,在技术方面,企业需要投入长时间和高费用的成本;在市场方面,企业的客户受众相对狭窄,机器人产品主要卖给中大型医院和医疗机构。从长远看,国产手术机器人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攻关与市场培育。在2022年8月,复星医药旗下子公司直观复星宣布,将投资超过7亿元,打造一个由技术、培训、服务、支持和解决方案构建的手术机器人生态系统。而其后续在产品销售上是否会加大投入,截至发稿,复星医药并未给出明确回复。国产机器人何时能不再“烧钱”手术机器人价格贵、医保覆盖率低、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均面临盈利难题。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商业化模式,提高手术机器人的普及率。精锋医疗、天智航、歌锐科技等开始多科室及多术式的拓展,提升手术机器人的可用性。如天智航与国内医疗机构共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向医疗机构提供骨科手术机器人、配套设备和技术支持,医疗机构按手术数量支付技术服务费。微创机器人也在全国累计布局了超过40家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浦发银行预计,2032年中国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市场规模将扩大至400亿元左右,10年将增长近10倍,中国的相关公司将能够利用这一增长来降低价格和提高质量。在价格方面,国产手术机器人确有优势。记者整理财报发现,精锋医疗、微创机器人等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定价约在1000万—1700万元左右,远低于进口产品。目前,复星医药旗下产品仍未公布定价。“企业的思路是尽量降低医疗机构一次性购买机器人的资金压力,加快其产品落地医院的时间。” 张磊表示,“除了价格问题外,企业还需要解决手术机器人易用性的问题。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培训能操作手术机器人的医生也需要较大投入。目前,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出台了相关鼓励措施,但国产手术机器人距离真正的商业化全面落地目标仍较远。”
供电护航促发展 南方电网交出亮眼“答卷”
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把光明送进千家万户;一座座洁白的大风车点缀在山岭与草原间,将风能转化成电能传送上网;一道道输电线在高空中勾勒出别样的风景图,为城市建设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在贵州省铜仁市的山野之间,南方电网公司打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电能应用场景,在筑牢电力安全防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也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源源不断地贡献着电网力量。在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供电局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内,5G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巡逻。(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摄)数字赋能 筑牢电网安全防线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的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内,中国商报记者看到一个小巧的黄色机器人正进行变电巡视,只见它步履不停,眼睛环视四周,对站内各个设备的细节进行识别和记录。铜仁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副总经理罗显跃对记者介绍说:“这是新一代5G智能机器人,其搭载了28个高精度传感器和4组高清摄像头,具备视觉识别、图像算法识别、红外测温、电池管理等功能,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巡检+智能分析+风险等级+处置方案一体化作业,完成一次巡检只需50分钟,效率却能提高13倍。”罗显跃表示,目前,铜仁供电局地市级变电运行管理平台共计接入变电站63个,已经全部实现远程控制站内红外双光摄像头进行巡视,若发现异常点位还会自动生成巡视报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按照“点—线—面”的方式推进数字变电站建设,在贵州省铜仁市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和遵义市35千伏西坪变电站试点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应用。2021年,220千伏太平变电站获得“南方电网公司数字变电示范基地”的称号。全国人大代表、500千伏松桃巡维中心副站长周敬余常年与变电站打交道,他告诉记者:“依托数字技术,数字电网让电力系统拥有更加敏锐的‘感官’和更加聪明的‘大脑’,能够支持新能源机组作为主力电源参与电力系统的调控过程。”电力供能 推动绿色出行普及“以前开油车跑高速,一公里是5毛钱,现在用新能源汽车接单,平均下来便宜了不少,一公里只需要1毛钱,还是新能源汽车开起来便捷实惠。”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的平浪坝充电站里,来自安徽合肥的顺风车司机石金平正向记者计算着新能源汽车的日常花费。一旁,松桃供电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给准备充电的新能源车主进行现场指引。车主们将汽车在充电桩前停好以后,工作人员上前向车主讲解着扫码充电的具体操作步骤。“接下来,我们将加快在火车站、高速服务站、省快速干道、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建设充电桩的步伐。”铜仁松桃供电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解涛告诉记者。南方电网铜仁松桃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对辖区内的充电桩开展电流电压测试,加强安全巡检,切实保障高温天气充电安全。(李志杰/摄)2022年,贵州省新增新能源汽车近9万辆、保有总量逾16万辆,同比增长114%。全省累计投运经营性充电项目4436个,累计建成156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3%;在1145个乡镇中,已有985个乡镇建设了充电设施,覆盖率达86%。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有效覆盖的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在基础较好的地区根据需要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将继续加大充电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预计今年新建充电枪不低于1500支,其中,乡镇充电设施全覆盖项目计划投资新建充电枪不低于600支,在今年实现所有乡镇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电网改造 按下乡村振兴“加速键”“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储存量和产量均居国内之首,素有‘千年丹都’之称。这里的矿产为新中国偿还苏联外债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爱国汞’。但在本世纪初,随着汞矿资源的枯竭,2001年万山汞矿实行政策性关闭,2009年该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获得重点扶持……”在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里,讲解员正在向游客们讲述着万山汞矿的历史。资源枯竭导致老矿区陷入发展困境,万山区开始谋求转型开发,让汞矿遗址变身景区,激活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之路。2015年,万山区投资20亿元在旧城区打造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并建成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地下矿洞探险、玻璃栈道、悬崖泳池等特色景点,昔日的老旧矿区变成了人流不息的旅游新地标。截至2022年年底,朱砂古镇累计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朱砂古镇地下长城开展日常用电维护,保障矿洞内灯光明亮,保证游客观光体验感。(马华斌/摄)为了助力朱砂古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创建特色文旅品牌,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对景区线路进行了改造升级,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经开区供电所所长黄开树向记者表示:“朱砂古镇景区一年多来都没有停过电,一旦发现问题,我们会马上解决。”为了保障矿洞遗址的用电需求,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经开区供电所此前组织300余人次,耗时一个多月完成电力设施安装,解决了电杆老化、用电“卡脖子”问题,用一次次维修和检查的成效,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在群山之间描绘出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朱砂古镇景区副总经理黄礼群祖辈三代都是矿工,在朱砂古镇景区开园以后,他便在景区上班,参与景区建设,南方电网贵州铜仁万山供电局为确保景区可靠供电所做的努力,他都看在了眼里。“铜仁万山供电局在电力建设中给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撑,有效带动了景区的快速发展,也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了。”黄礼群表示。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电力央企,南方电网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守职责使命,积极研究探索深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着力提升电力服务水平,努力探寻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未来,南方电网公司将继续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行业赛道仍难成“掘金矿”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辅助生殖服务即将迈入“医保支付”时代,动辄数十万元的“高价造娃”时代要结束了吗?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政策利好行业,但是辅助生殖服务技术的成功率还需提升,尤其是国内企业仍需另辟蹊径,加速国产化替代。图为胚胎培养室研究人员正在做“精卵结合”实验。(图片由CNSPHOTO提供)最高或能报万元根据北京市医保局公布的消息,自7月1日起,包括促排卵检查、宫腔内人工授精术等在内的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将被纳入北京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甲类报销范围。这是辅助生殖服务首次正式被纳入国家医保。辅助生殖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即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花费主要在前期检查、促排药品费用、手术和实验室操作(促排卵、取卵/精、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失败率和费用均较高。北京朝阳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一位医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前有其他省份将辅助生殖服务纳入生育保险、商业保险或给予其他补贴,覆盖数千元至万元费用不等。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北京此次将该服务纳入医保后,按医保比例报销,或能覆盖数万元费用,但具体仍要根据医院项目的实际报销比例计算。“一个周期的最高报销费用或能达到1万元。”国内某头部证券机构医疗板块分析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北京,辅助生殖被纳入的是甲类报销范围,被纳入的这16项技术基本上覆盖了一对夫妻所需的基础性项目,是可以全额报销的,其中最便宜的项目(促排卵检查)是100元/次,最贵的项目(胚胎单基因病诊断)是5050元/胚胎。按照治疗手册上的项目介绍,在一个周期中,一对夫妻采用这些项目的费用或能达到1万多元。”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国家持续强化对辅助生殖产业的支持,辅助生殖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并逐步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未来,辅助生殖业将产生广阔的市场需求。预计今年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造娃成本仍高“运气不好的,花费10万元,胚胎也没在肚子里养成。”来自河南的张女士向记者坦言,“我一共做了三次试管。第一次,培养加移植,花费不到3万元,没成功;又进医院做了一次,花了4.5万元,还是没成功;后来到上海的医院花费3.6万元做了第三次。也许运气好的人做一次试管就能成功,具体花费要因人而异。”太平洋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国内人工授精的成本一般为5000元/周期,而试管婴儿技术成本一般为25000—40000元/周期。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一名医生对记者表示,无论是人工授精还是体外受精,多数夫妻至少需要三个周期才能成功(具体结果因人而异)。目前,辅助生殖进医保还未在全国各省份推广,以试管婴儿为例,应用的药物、仪器设备以及检测手段比较多,费用会比较贵。对于想要造娃的夫妻来说,辅助生殖技术的失败率直接导致了其费用高昂。相关数据显示,国内试管婴儿总体成功率一般为50%,与国外70%的平均成功率相比,国内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仍较低。这除了与当事人精卵子的质量密切相关外,技术水平差距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药物、技术多是进口,费用相对要贵一些。”上述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医生表示,“在辅助生殖领域,一对夫妻花的费用,30%是药费、70%是技术费用,且多数医院使用的药品和技术八成以上是进口的。”国产替代进口需加速在辅助生殖领域,跨国药械企业仍牢牢占据头部位置。相关数据显示,80%的国内辅助生殖药物依赖进口,95%的医疗器械依赖进口。“辅助生殖进入医保后,未来有可能进行医保谈判,这无疑对国内企业更有力。”上述国内某头部证券机构医疗板块分析师表示。目前,在国内辅助生殖产业链中,下游的医疗服务提供商以医院、辅助生殖服务机构为主,以上市公司锦欣生殖为代表。上游的医疗器械、检验试剂、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相关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与辅助生殖相关的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包括丽珠医药、长春高新、贝康医疗、翰宇药业等。洛克资本合伙人张豹认为,未来随着医保范围的持续扩大,将推动相关企业的业绩增长。邓之东表示,未来,面对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以辅助生殖相关政策需要重点解决辅助生殖产业链上游器械、药品国产化不足问题,需要大力推进国产化替代。同时,还要强化下游辅助生殖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均衡辅助生殖医疗资源地域分布,做好中游孕育管理平台化服务赋能。
平台竞相“租车” 传统企业如何接招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近日,滴滴上线租车业务,并接入多家租车平台。随着汽车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平台的租车业务也得到了迅速扩张。面对平台租车业务带来的激烈竞争,传统租车企业也各显神通,通过合作与差异化竞争来扩大优势。图为滴滴大厦。(图片由CNSPHOTO提供)平台布局租车业务目前,滴滴租车平台已接入包括携程租车、哈啰租车、悟空租车、飞猪租车等商家,连接超1万家车行,并在成都、北京、西安、广州等全国300多个城市运营。“滴滴通过聚合模式布局租车等出行业务,均是基于对自身的基础能力和流量规模的综合考量。通过聚合模式,滴滴能够更快地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快速发展,不用背负过重的资产负担,实现‘轻装上阵’。”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陈礼腾认为,布局租车业务是对滴滴业务版图的补充。作为出行行业头部玩家,滴滴在交通出行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心智,尤其具备本地用户中短途出行的场景优势,可以识别并转换有潜在租车需求的用户,给租车行业带来增量。事实上,平台布局租车业务已在悄然而快速地进行着。携程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携程租车借助自身平台合作伙伴多、渠道资源多以及品牌号召力强等优势,集合了全球租车供应链的资源为用户提供租车便利。携程租车的国内业务已覆盖98%以上的地级市,总计拥有合作商家4000家、车型超过2000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覆盖200个国家/地区、8000多个城市,可租赁汽车达500万辆,开设8万家门店。“越来越多的人在出行选择上,选择了更具私密性、安全性、灵活性的自驾,因此租车需求也得到了极大释放。不过,自驾租车的服务标准并不统一,一直是行业的痛点,因此,携程租车这几年也一直致力提高履约服务质量。”携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携程天然的旅游属性吸引了异地及旅游用户订购租车。通过与滴滴合作,携程能够在旅游场景、生活服务出行场景方面得到互补,同时也可以把携程一站式、高保障、高质量的租车服务渗透到更多的用户群体中。”哈啰表示,哈啰租车平台上的商家资源已经接入滴滴等平台,与其流量形成互补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自驾租车服务。目前,哈啰租车服务已覆盖全国600多个城市,有超过10万个服务网点,100%覆盖全国机场和高铁站,拥有20多万辆在线车辆,为超100万用户提供租车服务。“这两年哈啰的租车业务一直是公司内部新业务中表现非常亮眼的一个。”哈啰内部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租车市场发展火热随着旅游消费方式的不断创新,租车市场变得越来越火热。“疫情期间,很多人喜欢租车周边游;疫情过后,旅游市场逐渐恢复,年轻人也喜欢自驾出游,现在租车自驾的比例挺高的。”某出行生活平台从业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一趋势在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滴滴平台数据显示,自滴滴租车试运营以来,租车订单中本地游场景订单占比最高,超过35%,周末这一比例会超过40%。哈啰租车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哈啰租车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倍,环比今年春节假期增长超70%。其中,异地用车订单占比达72%,环比今年春节涨幅达150%。年轻人逐渐成为租车出游的主力人群。哈啰租车后台数据表明,大学生群体成为五一假期租车出行的主流群体之一。数据显示,年龄段在18—23岁的大学生用户订单占比达22%,相比春节提升了2.5倍;90后、00后合计订单占比高达52%。合作与差异化竞争快速发展的平台租车业务,对传统租车企业发展有一定影响。“现在很多平台企业把租车业务做得也很好,这对传统租车企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上述出行生活平台从业人员表示。“相比传统租车业务来说,平台租车业务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场景协同能力,再加上在线化的运营模式,其效率与频次都能得到有效提升。”陈礼腾告诉记者。“平台拥有覆盖广泛、车型丰富、车辆全、预订便捷、信用免押等多项优势,对用户来说更便捷、省事、划算。”哈啰方面告诉记者,“对于传统租车企业来说,平台带来了更丰富的流量和用户,以及数字化和标准化的服务,一些传统租车企业会选择与平台进行合作。”在平台带来的竞争压力下,合作与差异化竞争成为传统租车企业生存的主要策略。“平台做租车业务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冲击不算大。平台租车业务主要是扩大了顾客的选择空间。顾客的消费习惯不同,有的顾客喜欢线上操作,有的消费者则喜欢线下租车。线下租车有时候也很方便,熟客打个电话就搞定了,而且时间和操作方式也很灵活。”广州某汽车租赁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跟平台合作,主要是为了多一个渠道,增加浏览量。不过,我们在平台上的定价会高一些,其中有一部分是平台的抽成。”一些没有与平台合作的租车企业,对自身的租车业务发展同样充满了信心。“平台租车业务对我们确实会有一些压力,但是我们并没有跟他们合作的打算。”成都市某汽车租赁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自身在加大广告力度的情况下生意就比较好,而且在平台上打价格战也没意思。”另一些没有与平台合作的租车企业,则通过差异化路线来保证自己的生存竞争优势。“平台对我们的经营影响不大。”某汽车租赁企业北京分店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们与平台的客户群体不同。我们主打商务车型,客户比较稳定,会长期在我们这里订车;而平台走的是流量路线,客户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如果客户不要求车辆状况、比较注重经济实惠的话,是可以选择平台租车的;但如果对车况、服务、司机等有品质要求,那么我们这里会更有优势一些。”“我们的租车价格在一年中是稳定的,而且一些长期在我们这里订车的客户,我们可以保证一年四季随时用车、随时安排,对客户来说很方便。”上述某汽车租赁企业北京分店负责人表示。
从娱乐到竞赛:电竞选手的场外人生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曾经,它们叫“游戏”,而他们叫“网瘾少年”。如今,它们被正名为电竞,他们也被认可为职业选手。电子竞技,是电子游戏比赛达到“竞技”层面的体育项目。200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今年9月,电子竞技将作为杭州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开赛。从娱乐方式到体育竞赛项目的20年间,游戏行业在规范发展,电竞选手也在不断成长:一周训练七天,每天十几个小时;场上磨炼心态,场下战术分析;团队磨合增加比赛胜率,维持自身状态延长职业生涯……高强度的训练压力劝退了一批批“网瘾少年”。“电竞选手是没日没夜地训练,有专业的团队帮助,还要跟队友交流想法;而‘网瘾’就是单纯贪玩。”一位选手表示。在训练的间歇,WBG英雄联盟手游分部的三位选手——Byck于闯、Fan陈晔凡、ZiHan郐子涵,向中国商报记者讲述了他们赛场外的生活。图为电竞选手正在训练。(图片由摄图网提供)“最长一天要打十四五个小时”Byck出生于2000年,在2020年正式成为一名电竞职业选手。“我从四五岁就开始打游戏了。在18岁玩王者荣耀巅峰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水平还可以,就觉得或许可以把这个当成事业发展。”Byck说,“之后到WBG战队试训上单,又有教练帮忙推荐,就加入了战队。”“当玩游戏成为爱好时,可能只是因为贪玩。但当游戏变成工作后,需要每天长时间训练,这是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的,就需要更多的热爱。如果没有热爱支撑,是很难打得好的。”Byck说,“电竞入选亚运会,是对电竞极大的认可,不仅增加了选手和教练等从业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也会因此产生更多的热爱和积极性。”Byck说,现在他每天的游戏时长基本都在12个小时以上。“我是属于那种比较能‘肝’的,所以有时候练习的时间会更长,最长的时候一天要打十四五个小时。不过这个不是硬性要求,是我自己主动加班的。”Byck说。尽管训练十分刻苦,但在Byck看来,天赋占据了成功因素的70%,而训练只占30%。“天赋一方面体现在玩游戏上手比较快上,比如刚接触游戏的时候就比别人玩得好;另一方面也体现在职业训练的时候,能够更容易、更快、更多地理解游戏。”Byck说,“跟普通人相比,我可能上手会快一些;但跟其他职业选手相比,我算是比较慢的。我的天赋在于想法比较多,鬼点子多。”面对“打职业电竞就是吃青春饭”的说法,Byck坦言:“我以前也是这么觉得的。因为我看到很多人,他们在21岁的时候还挺厉害的,而到了22岁左右就打不动了。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因人而异的。也有很多选手,他们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依然打得很好。这确实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行业,但具体还是要看个人。”Byck也分享了自己延长职业生涯的方法:“首先一定要有非常好的职业态度,其次平常生活要健康,适当做一些不会影响到手臂的运动,这样会对保持竞技状态很有帮助。”“电竞是一件很热血的事。看着台上选手的比赛,听着他们的语音,他们胜利的激动和失败的落魄,在台下都能清晰感受到。”Byck说。“选手之间的差别,首先是心态”出生于2001年的Fan,从去年开始正式加入WBG战队,在队伍中担任打野的角色。“一开始我看到招募职业选手的广告,因为自己很喜爱电竞,所以想尝试一下能不能成为职业选手,于是就报名参加了试训,接着就加入了战队。”Fan说。“我们的训练时间是从下午1点到晚上12点,其间除了吃饭和休息的两个小时外,其他时间都在训练,一周七天都是这样度过的。”Fan说。不过在Fan看来,这都是成为电竞选手所必备的条件。“要成为电竞选手,首先是硬性条件——实力水平必须过关;其次心态也不能很差,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跟队员融洽相处。而且必须每天坚持训练,得遵守纪律。”Fan说。Fan认为,要成为职业选手,天赋很重要。而要想在职业选手中脱颖而出,则更需要赛场上的良好心态。“选手与选手之间的差别,首先是心态,其次是临场的选择。比赛和平时训练是不一样的,真正在赛场上的时候,要看能不能发挥正常,跟队友的沟通交流能不能到位。而且还要保持足够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Fan说,“如果心态出问题的话,基本上是很难取得胜利的。”“电竞选手的巅峰黄金年龄是在18岁到20岁之间,因为这个职业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大部分人也就是在年轻的这两年时间里打比赛。退役之后,有的人可能会继续留在电竞圈,做领队经理、教练等,有的人可能就离开这个行业了。”Fan说,“曾经作为电竞职业选手登上过舞台,其实是一段挺好的经历,是很值得骄傲的。”谈起电竞入选亚运会,Fan认为,这是对电竞行业的认可和肯定。“电竞正式和其他运动项目比肩,使得电竞运动从一个小众运动发展成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运动项目,能让职业选手在更高的舞台上表现自己,也进一步推动了电竞产业的发展。”Fan说。与此同时,Fan还认为,限制未成年人打游戏的时间是一件好事。“未成年人的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职业选手的,大部分人的天赋其实不太够,所以还是要限制一下他们玩游戏的时间。”“电竞体育项目和沉迷游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工作,一个是娱乐。电竞体育项目是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软硬件环境里实现的,而娱乐游戏只是作为放松的一种方式。当今的青少年只需要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不沉迷于其中,时刻提醒自己过度游戏的危害,就可以享受其中。”Fan说。“要身披国旗,代表国家拿荣誉”出生于2004年的ZiHan,从15岁开始就成为电竞职业选手。“最开始的那个战队邀请我加入时,就是直接说‘你要不要来打职业比赛’,当时我觉得打比赛很有意思,就同意了。”ZiHan说,“我从15岁开始做职业选手,是周围人里最小的,到现在也是队里最小的。”成为职业选手已近三年,对于ZiHan来说,电竞依然是他所热爱的事情。“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训练对我来说不算很辛苦,反而让我觉得很有意思。”ZiHan说,“如果说事业是每天打卡上班,爱好是我会自己动手去做的话,那么打职业比赛对我来说依然是爱好。”ZiHan对于自己第一次上赛场的状态依旧记忆犹新。“打比赛挺爽的。在舞台上很刺激,心脏会跳得很快,脑子里想的事情会比平时坐在家里或者在训练时多,大脑中会有一些奇怪的念头闪过。也可能是我刚打,一些老选手就不会想这么多。”“电竞要用实力说话,跟是否年轻没关系,一些老选手比赛经验很丰富。”ZiHan表示,打比赛时最重要的就是队友的信任和鼓励。“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打比赛时,能感受到队友对我的信任。”ZiHan说,“最开始我觉得自己在队里没有地位,他们都给我取奇怪的外号。但是后来他们看到了我打上单的实力,开始认可我,这让我感觉很开心。队友的认可和鼓励可以让我在赛场上发挥得更好。”在职业电竞这条路上,ZiHan也经历过家人的不认可。“爸妈一开始并不同意我打职业比赛,以为我就是‘网瘾少年’,打打游戏那种。但是电竞已经成为一个体育项目进入亚运会了,而且我也通过打职业比赛赚到了钱,爸妈也就同意了。”ZiHan说,“小时候的我总说要身披国旗代表国家拿荣誉,他们都说我是在做梦。但现在来看,这一梦想或许能成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多地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近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为各地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6月5日,我国内地首个“5G智能眼科巡诊车”项目在广州正式启用,首批3台人工智能巡诊车将提供视力、验光、眼压、眼底彩照等一系列眼科检查。图为市民在巡诊车上进行眼科检查。(图片由CNSPHOTO提供)产业布局加速近年来,我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在此背景下,各地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抢抓发展先机。近日,深圳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同步发布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着力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上海市发改委日前印发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等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数据、算力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推动“补需方”改革,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通过政府采购、租用等方式使用民间投资的数据储存和算力资源;推动政府部门租用民间投资专用算力支持大语义学习、元宇宙、时空底图等专业场景应用。除一线城市外,多地还利用数据资源优势,把人工智能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贵州将加快提升算力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数据资源高质量配置、高效益供给,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创新,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综合建设新路子。北京此前也发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支持政策从鼓励与引导行业发展角度,围绕创新发展共性需求,进一步统筹资源,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自主技术体系建设及产业生态发展。促进规范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领域的管理规定也先后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分别从算法治理、深度合成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不同层面,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规范和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其中人工智能法草案等预备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立法将进入新阶段。事实上,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在2017年已起步,国务院于当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与此同时,各地也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被看作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该条例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监管机制,防范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可能出现的伦理安全风险和合规风险。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快速发展,其背后暗藏的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法律风险和伦理问题等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是一个新事物,且当前客观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所以我国秉持的是先立法规范再发展的推进方式,这种方式对于社会整体来看是风险最小的,能够减少人工智能带来的负外部性。赋能实体经济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金融、零售、制造等诸多领域。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近273.1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73.2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增速近41.4%;2023年1—5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23.2万余家,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66.7%。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近日就《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社会意见。而5月30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上海市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将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列入“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的三大产业。对此,专家表示,最新发布的地方政策文件中均重点提到了算力端发展,加大算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同时强调了人工智能的高质量发展,拓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的深度与广度。业内人士也认为,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多项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助推力,更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大模型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实现跨越,未来仍有广阔的持续创新空间。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大模型创新提供了丰富场景和数据基础,人工智能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专家表示,各地在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时,应充分考虑地区特点和自身优势,聚焦重点和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等问题。专家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眼下,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双轮驱动、双向促进的发展特征。在供需两侧的共同推动下,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加快。(依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5G应用加速度 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
我国发放5G商用牌照已经四周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73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5G移动电话用户达6.34亿户。目前,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0个,应用案例数超5万个。基础电信行业累计投资近6000亿元建设5G网络,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3.8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9.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1.6万个,矿业、港口、电力、教育、医疗、文旅、消费等重点行业的5G应用解决方案被广泛复制,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图片由CNSPHOTO提供)5G商用跑出加速度5G商用四周年来,一方面相关部门推出系列政策工具,加快推进5G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基础电信企业将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作为主责主业,跑出了5G建设发展的加速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工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网络覆盖遍及城乡,供给水平显著提升;信息服务普惠共享,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应用水平加快提升,融合赋能持续彰显;安全体系日臻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近期中国联通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型的5G RedCap商用模组,推动5G应用“轻装上阵”。下一步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完成R18标准制定,加快推进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速5G-Advanced商用进程。同时,发挥专网频率资源价值,联合工业企业共同推动“5G+工业互联网”加速向企业生产核心环节迈进。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中国电信在加快5G建设和应用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开展全光网络建设,目前千兆光网已覆盖300多个城市。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目前中国移动已累计开通5G基站超160万个,牵头5G国际标准近200项,申请专利超4100件,位居全球运营商第一阵营。下一步将加快“双千兆”协同发展,带动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动5G向天地一体、智能网络、通感一体演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5G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城乡室外连续覆盖,技术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用户规模持续壮大,未来5年是我国5G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要持续推动5G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化进程。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5G用户快速增长、5G网络加速覆盖,也激发了数字经济的新动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5%。其中,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收15.4万亿元,同比增长5.5%;软件业务收入达1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15.5%。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成效显著,数字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带动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布局和统筹,以强有力的政策手段保障数字中国建设全面落地。目前,我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正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过25%;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8.6%和77%。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是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嘉美表示,我国实体经济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空间很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将加速推动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构建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5G应用发展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6月4日召开的第31届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加快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深入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标准体系、应用体系,打造一批5G工厂,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谈到下一步工作,赵志国介绍说,一是抓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底座。体系化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深入开展“千兆城市”建设,持续提升5G和千兆光纤网络覆盖深度广度。纵深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宽带边疆”工程。二是抓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权。加快高端芯片、传感器、通用处理器、关键基础软件等领域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三是抓融合应用,助推产业转型。大力推进5G、工业互联网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实施5G规模化应用工程,推动5G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发展。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支持企业设备上云,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产业集群。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金壮龙强调,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持续增强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前瞻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抢占未来发展新优势。深化全球开放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互利共赢新生态。(袁芳)
AI高考作文大赛谁更有文采?我们问了五家AIGC大模型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已经出炉。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不仅是各位考生们的战场,也成为各AIGC大模型比拼的赛场。6月7日,中国商报记者以全国甲卷语文作文题目为需求,考验ChatGPT、文心一言、360智脑、通义千问、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等AIGC大模型会交出怎样的答卷。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ChatGPTChatGPT以《技术之剑:掌控时间还是被时间掌控?》为题,辩证地思考了科技为人类处理时间所带来的优点和缺点,并在最后提出“学会掌握技术”“成为时间的主人”等观点。文心一言文心一言从历史、科技、个体和社会四个层面来剖析“人们正逐渐成为时间的仆人”这一现象,并提出“应反思这种现象,找回对时间的掌控力,避免成为时间的仆人。”360智脑360智脑以“科技时代下的时间观念”为题,论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时间观念的改变,并在结尾处提出了“正确使用时间”“珍惜时间”的观点。通义千问通义千问从两方面论述了“人们被技术所支配,并成为了时间的奴隶”的观点,同时在结尾提出“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从而失去对时间的控制和主动权”“需要在技术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生活方式,让技术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的想法。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相较于其他AIGC大模型,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在第一段中的“这句话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显得更接地气,并在结尾提出了“需要学会掌控时间,让时间为我们所用”的观点。只不过遗憾的是,在引用诗句的时候,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作者搞错了。五个AIGC大模型在文章立意方面基本上都选择了“学会掌控时间,不要成为时间的奴隶”的角度,文体也均为议论文,结构基本为“总分总”结构,逻辑清晰、紧扣主题、语言通顺,且能适当引用谚语和名人名言。只不过在结合生活实际、抒发个人情感方面,大模型仍有所欠缺。“AIGC大模型能代替大多数简单的工作,但始终无法代替有思想的文章。”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AIGC大模型在写公文体的时候非常好用,但是在写情感类文章时,例如散文体、小说体,以及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存在情感漏洞。”“大模型是用很多材料‘喂’出来才能达到今天这个效果,这已经算是一个进步了,但是还远远不够。”上述高中语文教师表示。
走近手术机器人:替代外科医生还有多远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灵活的机械臂慢慢移动,10倍的高清内镜镜头放大患处的结构,机器臂在外科医生的操控下实施精细的手术操作……看上去很炫酷的手术机器人,当前在我国参与手术的几率不足1%。但未来,“机器人医生”有望在医院拥有“固定岗”。那么,手术机器人在医院里究竟是怎样工作的,使用门槛有哪些,它们有望完全替代外科医生吗?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商报记者走进和睦家医疗北京区(以下简称北京和睦家),实地探访“机器人医生”的落地应用情况。医生正在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当机器人进入手术室机器人是如何进行手术的?中国商报记者看到,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手术机器人会根据术前影像学数据制订手术计划,之后由医生确定计划。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操控机器人,并在计算机导航定位和追踪系统的帮助下,定位病灶位置,进行实操。机器人的机械臂替代了医生的“手”。以“达芬奇”的柔性机械手为例,其引入了“腕关节”的概念,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旋转、开合及弯曲,且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都大于90度,超出了人手活动的极限。朱刚与达芬奇机器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据了解,手术机器人主要由机械臂、影像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三部分组成,根据医疗环境和医患之间的实际需求,编制流程、执行动作,以达到辅助定位、造影建模、手术操作等目的。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使用目的不同,构成也有差异。目前应用最多的手术机器人为内窥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和血管介入治疗机器人。机器人的成像技术也令外科医生的视野更精准。“比起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三维高清成像可以使医生看得更清楚。”北京和睦家医疗副总监朱刚说,“机器人的动作更准确、更细致。比如患者的病灶需要层层剥离,机器人不仅可以像‘剥洋葱’一样对组织结构进行分离,只切除有病灶的‘芯’,还可以将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降到最低。与开放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相比,使用机器人辅助操作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机器人或能帮助医生实现手术的最佳设想。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主任路继科表示,以Mako骨科机器人为例,它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精准、安全地完成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定位步骤,实现医生对关节假体位置的最佳设想,Mako骨科机器人的临床精度可以达到1毫米,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中的透视次数。仍需要医生“主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装机315台,国内全年完成手术100400例,平均每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年可完成手术318.7例。在亚洲,平均每2分钟就会实施1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直观复星数据显示,在非公医疗机构中,目前北京和睦家的达芬奇手术总量位居第一,达到875台。朱刚表示,未来他们会将达芬奇应用到更多的外科手术中。机器人进入手术室后,外科医生还有用武之地吗?朱刚表示,机器人目前还替代不了外科医生,只是相当于让外科医生多了“鹰眼”和“灵巧的小手”,使手术操作更精确、更稳定。目前机器人依然只是受外科医生控制,仍需要医生根据术中情况来操控镜头角度和机器臂的深度、位置等。未来手术机器人能否与医生“智能对话交流”,值得期待。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外科医生能够通过达芬奇的高清视野看清“死角”,控制机械臂接触到人手难以到达的位置,以不同角度在器官周围操作与缝合。而操纵达芬奇完成任务的仍是外科医生。路继科与Mako骨科机器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通过控制Mako机器臂,医生可以完成一些传统手术中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太好的动作和步骤,减少手术风险,缩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好、更微创的手术效果。”路继科说。“如果将来手术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更高、出现能够替代外科医生的手术机器人,我们是期待的。”朱刚表示,“我们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同患进行更多的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价格仍是应用“门槛”“现在有多少台腹腔镜,未来可能就需要多少台手术机器人。”朱刚向记者描述说,“目前,手术机器人的价格确实较为昂贵,这是限制手术机器人进入医院的关键原因。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手术机器人,这其中包括不少国内企业,可以期待手术机器人将会更加普及。”价格贵或是限制手术机器人普及的重要原因。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共安装189台腹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手术渗透率分别约为0.5%和0.1%。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购买机器的费用外,培养会操作手术机器人的医生,对医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外科医生经过长年临床积累,有自己的手术操作习惯,在此基础上使用手术机器人,需要通过特别的培训,并在实际应用中积累机器人手术的经验。朱刚已有8年手术机器人操作经验。他认为,机器人操作与传统开放和腹腔镜手术在模式和操作习惯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对新的机器人外科医生是一种挑战,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提高。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说:“要算财务的账是算不清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病人会选择机器人进行手术。以骨科为例,对于新技术的投入,要考虑的是通过先进的设备辅助,打造一支优秀的骨科团队。把学科建设发展起来后,会有更多的病人在面临骨科问题时愿意选择北京和睦家,也会有更多的医生愿意来北京和睦家就职。”而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机器人医生”或在医院有“固定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对记者表示,近5年来,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平均复合增长率已超过3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引进并应用手术机器人。
“透”见数字零售展示场景未来,透明OLED惊艳中国零售商大会
5月24日-26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迎接高质量发展新纪元”——第十六届中国零售商大会暨展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大会邀请政府权威部门和行业专家围绕“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解读、当下的市场情绪和顾客认知、当下商贸流通业的困惑与思考、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之技术进步、高质量发展解决方案之人才之道”五大主题,阐发当下宏观政策和未来经济走势,同时邀请行业龙头企业高管分析当前市场并剖析消费者全新的需求演进,在洞察行业目前发展瓶颈的同时,着重从数字化技术革新与人才体系建设以及释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新潜能等方面,探寻中国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其中,商业数字化场景运营成为各方讨论焦点。在DoT(Display of Things)时代来临之际,透明OLED作为数字化显示的创新载体,不仅可以直观传达产品信息,而且可以提供品牌视频的曝光,正不断被应用于零售店装展陈行业。作为中国商联商业店装与展陈行业分会会员单位,LG Display携55寸透明OLED广告机、透明OLED 2*1拼接屏、竖款55寸透明OLED显示屏、30寸电容触摸透明OLED等四款产品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示透明OLED在零售业的广泛应用和独特价值。LG Display中国区营销副总裁卢滢元发表“‘透’见数字零售展示场景未来”主题演讲,深度剖析透明OLED在零售展示领域的优越性,以及LG Display打造的优秀方案。”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参观透明OLED活动现场展示的4款透明OLED产品新零售展示前景广阔,透明OLED打造新体验新机遇在26日举办的“中国商业数字化场景运营创新峰会暨商业智慧空间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分论坛上,LG Display中国区营销副总裁卢滢元表示:“当下,显示产品在购物中心、奢侈品、餐饮等零售行业的比重越来越高。而透明OLED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显示产品,基于无需背光源的特点,其拥有高透明度、超窄边框、绿色环保三大核心价值,给零售行业带来新的体验和机遇。伴随用户对显示产品的新价值期待,我们坚信透明OLED将为零售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LG Display中国区营销副总裁卢滢元据了解,LG Display的透明OLED拥有45%的高透明度,与普通玻璃几乎一样,非常适合作为商店橱窗,用于展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内容,提升品牌形象。中国商联商业店装与展陈行业分会会长王跃认为,“商业场景的数智化是大势所趋,透明屏是呈现这个场景的绝佳载体,一定能为线下实体商业的复苏带来帮助。”近年来,Z世代追求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体验,喜欢去有特色的门店进行购物和打卡。因此,各大购物中心争先恐后打造网红打卡地以吸引人流,透明OLED是最佳的氛围营造手段之一,加强客户数字体验。奢侈品包含珠宝和箱包等国际品牌也可尝试利用透明橱窗屏,吸引消费者眼球,突出广告效果,提升品牌知名度。不仅如此,餐饮行业也在积极变革,寻求打破原有认知,不断向高端化发展。餐饮专柜、店内艺术墙体等使用透明OLED的案例也屡见不鲜,而且顾客反响良好。此外,由于功耗更低、碳排放量更低、回收率更高的绿色环保属性,透明OLED是一种面向可持续未来的绿色环保产品。据悉,F&B Showcase就是为F&B(餐饮)门店定制的曲面透明OLED产品,与LED相比,透明OLED屏幕发热程度能降低一半左右,顾客可以更近距离地看到摆放在展示柜里的蛋糕。同时顾客还能通过触屏查看原材料和营养成分等,并下单购买。透明未来展上展示为F&B门店定制的曲面透明OLED蛋糕柜浙江工商大学创业园董事长、商贸营销专家赵浩兴表示,绿色发展是关系人类生存的问题,零售行业也要多些深思。透明OLED能够从温度、亮度等方面考虑到对零售商品的保护,这一点非常具有可持续性。透明OLED商业价值巨大,多形式全面应用促进销售不难看出,透明OLED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可以为零售门店打造全新的门牌、橱窗屏、店内展柜、隔断、吊装、艺术墙等区域。在展会现场,LG Display带来的香水透明屏、横拼55寸OLED显示屏,就能用于零售高奢物品展示,吸引参访观众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奢侈品门店开始应用超大型透明OLED门面广告屏,既能保证门店视野的开阔性,同时还能更好地展示商品。此外,还能展示以往的橱窗无法实现的品牌和产品信息影像宣传,并且可以更便捷地展示当季新品或促销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近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不借助店员的帮助,实现“无接触式购物”。透明OLED屏可以直观展示商品实物,并提供风格建议、产品信息等,为顾客的“无接触式购物”提供帮助。此外,借助T-Highlighter,店内原有的宣传物料,如欢迎板、拍照区等,都能用透明OLED替代。此次,LG Display就带来了30寸电容触摸OLED屏应用于中央展示桌,带给零售行业新思路。55寸透明OLED 竖屏(左)和2*1透明OLED拼接屏(右)在元宇宙的风口之下,虚拟数字人应用火爆,纷纷快速上岗。然而,传统显示屏作为载体,会让互动效果大打折扣。LG Display带来的竖款55寸透明OLED显示屏承载虚拟数字人,让虚拟“销售”就和真人一样介绍商品,丝毫没有视觉障碍。不止是在零售行业,透明OLED已经全面应用于企业展示展览、文博、轨道交通、居家等不同领域。在企业展厅和会议室等,可代替原有显示屏,提供空间利用率;在博物馆里,可以向观众提供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创新数字体验和讲述展示文物的故事;在地铁上,创造新广告收益型号,提高新广告媒体专注度;在家居装修时,与周边装修融为一体,提高空间效率。LG Display中国区营销副总裁卢滢元透露,2023年LG Display已经增加了30寸高亮度高透明度新品,根据市场需求明年将增加77寸产品线。LG Display还将整合供应链相关资源,提供零售产业最佳解决方案。
CF40张斌:核心通胀持续低于2%不太好,应对需求不足有共识的药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万敏 7月24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宏观政策季度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核心通胀持续低于2%不太好,持续低于1%很低迷、很危险,持续低于0%则很糟糕。” 张斌强调,坏的低通胀带来的恶果丝毫不逊色于恶性高通胀;而走出低通胀以后,宏观经济指标将有全面改善:一是货币和信贷增速显著回升,二是资产价格显著回升,三是企业投资显著提高,四是居民收入和就业市场改善,五是政府收入上升。 张斌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应对低通胀的情况与经验,他指出三个样本国家或地区在陷入“坏的低通胀”和走出“坏的低通胀”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共性——与低通胀相伴的,是信贷增速下降、投资和消费下降、经济增速下降、失业率上升、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降等一系列连锁表现。严重的需求不足和低通胀难以凭借市场自发力量治愈,信贷紧缩、资产价格下跌、收入和盈利预期恶化会相互强化,加剧需求不足和低通胀。 “经过这些理论上的探讨包括历史实践,应对需求不足和低通胀慢慢有了一个比较有共识性的药方,而且这个药方在实践当中经过了检验,基本还是有效。这个药方是什么?通过货币政策积极调整,实现真实利率充分下降。”张斌表示,通过充分的真实利率下降才能重建储蓄和投资平衡,克服需求不足。通过向市场宣布明确具体的通货膨胀目标和政策实施路径,可以影响市场预期,提升政策效力。 当天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CF40宏观政策报告《走出需求不足和低通胀——基于美日欧三段历史的回顾与启示》指出,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接下来宏观政策首先要做的是尽快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并给出相对明确的政策目标,避免预期“脱锚”。在宏观政策选择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调节总需求的有力宏观政策,把两种政策的工具都用足就能走出总需求不足的局面。
利好政策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中国商报(记者 蔡佳文)今年年初,ChatGPT的出现加速了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北京更是抢先打响了大模型地方战的第一枪。近日,《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措施)公布,从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监管五大方向,对北京大模型发展提出了21项措施,并面向公众征集意见。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智慧家庭”体验区吸引许多民众前往体验。图为市民与机器人对话。(图片由CNSPHOTO提供)第一枪“打响”措施是国内首个地方政府紧贴AI大模型产业化发展提出的专项措施。在具体内容方面,北京大模型发展提出的21项措施颇具看点。在算力方面,措施提出加强与头部公有云厂商等市场主体合作,实施算力伙伴计划,并确定首批伙伴计划成员,明确供给技术标准、软硬件服务要求、算力供给规模、优惠策略等,向在京高校院所和中小企业公布一批优质算力供应商。还将新增算力建设项目纳入算力伙伴计划,加快推动海淀区“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朝阳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快速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支撑千亿级参数量的大型语言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大规模精细神经网络模拟仿真模型、脑启发神经网络等研发。同时,针对弹性算力需求,建设统一的多云算力调度平台。在数据方面,措施提出整合现有开源中文预训练数据集和高质量互联网中文数据并进行合规清洗。同时,持续扩展高质量多模态数据来源,建设合规安全的中文、图文、音频、视频等大模型预训练语料库,通过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社会数据专区进行定向有条件开放。加快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开放的“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数据训练基地,提升北京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库规模和质量。搭建数据集精细化标注众包服务平台,开发集成相关工具应用的智能云服务系统等。在应用方面,措施就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大模型训练数据采集及治理工具研发、开放大模型评测基准及工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且明确划定了政务、医疗、科研等作为落地场景,率先实现大模型技术赋能,包括支撑“京策”平台优化政策规范管理和精准服务,辅助市民服务热线更高效回应市民诉求等,以提升办事服务便利度。在监管方面,措施提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探索营造稳定包容的监管环境,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科研等非面向公众服务领域实现向上向善应用,并做好对拟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安全评估,建立常态化服务和指导机制,指导算力运营主体落实法律规定,持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伦理治理和自律自治能力。多方加快布局大数据、大算力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走向大模型时代。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在此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政策利好频频释放,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其实,不仅是北京有所行动,其他地区也在陆续行动。5月4日,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此次“悬榜”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新设立“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鼓励人工智能企业依托大模型技术开发应用。去年12月,《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布,提出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全球领先科技成果。去年9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提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国内众多企业也加快相关业务布局,推出各自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5月20日举办的2023年(第29届)北京科技周上,10项大模型展品亮相人工智能展区。作为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出支持9种语言生成高质量图片的“画师”FlagStudio;“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是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其理解和生成能力更接近人类,已在工业质检、影视创作、智脑座舱、手语教学等数十个领域展现出广阔潜力;“式说”大模型则在生成式对话能力的基础上,可以与企业私有数据联网,分析信息和数据等,成为员工的业务助手。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近日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了两款大模型产品“360智脑”以及AI生图工具“360鸿图”。周鸿祎表示,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每个城市、每个政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大模型。城市、政府专有大模型不仅能为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还能成为办公人员强大的助手。聚焦安全问题多方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加快创新步伐,开展大模型创新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的同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科技伦理等问题也引发各界关注。如何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协同发展成为同样需要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对此早已有所安排。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同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支持人工智能算法、框架等基础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广应用、国际合作,鼓励优先采用安全可信的软件、工具、计算和数据资源。同时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服务前需申报安全评估。为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与安全协同发展,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多位与会嘉宾表示,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要继续促进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方面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规则,兼顾行业创新的同时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要深化人工智能伦理国际交流,积极参与科技伦理治理国际规则制定,引导人工智能科技伦理与标准规范的发展方向。专家表示,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伦理、规范、标准和技术的融合,为智能体构建与科技向善的人类共同理念相契合的学习、理解和行为模式,以及更具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的行为边界,让智能体系能理解并践行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
实探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AI下棋机器人、脑控轮椅齐亮相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 彭婷婷 文/图)5月18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开幕。一批代表世界最前沿技术和创意的产品亮相本届展会,在为人们生活带来乐趣与新奇的同时,也赋能千行百业的发展。丰富日常生活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由商汤科技带来的AI下棋机器人亮相展厅。据悉,这款机器人是首个家用象棋机器人,也是首个国家授权的在线象棋考级机器人。“这款产品的目标受众是学习象棋以及练习考级的孩子,我们把它设置成游戏闯关形式,一共有26个关卡,从易到难。前面几关比较简单,机器人使用内置题库就可以跟人下棋了;到第九关以后难度增加,机器需要联网,调用互联网算力来跟人下棋。机器人会不断根据棋局的变化,判断下一步的最优解是什么。这款AI下棋机器人出道至今还没有输过。”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款产品已经开始对外销售了,一台售价在2000—3000元。”图为AI下棋机器人。手冲咖啡也可以不用“手冲”了。在展会上,中国移动咪咕咖啡机器人周围吸引了许多观众。“这款智能手工咖啡机可以自行完成手冲咖啡的取豆、磨豆、闷蒸、冲泡和清洗环节。它是模仿世界咖啡师大赛冠军的水平标准来做的流程。该产品目前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福州等地已经落地使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款机器人可以做到每周7天24小时不停地工作,目前定价大约为30万元。”图为咖啡机器人。在展会上,一名观众正在体验用意念和目光即可操纵的轮椅。观众头戴脑机设备,眼睛看向屏幕中的控制指令,即可实现轮椅的移动行走。据悉,这款脑机接口产品通过采集人脑电波,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的命令,来实现对虚拟世界的控制或对其他外部设备的控制。“脑电信号分为诱发和自发两种,诱发反馈的信号比较强,而自发的信号还达不到精准的效果,所以我们选择了视觉诱发方式。我们主要聚焦的是脑机头环设备及其智能算法,它可以被运用到各种场景中,与不同的设备对接,比如轮椅、机械臂、无人机等。”现场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该设备的)脑电采集芯片是国外进口的,整体售价大约为3000多元。我们正在推进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将整体售价降低到1000—2000元。”图为脑控轮椅。AI大模型抢风头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AI大模型可谓占尽了风头。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会上展示了两款大模型产品“360智脑”以及AI生图工具“360鸿图”。在展示过程中,“360智脑”体现了其理解力和推理力,而“360鸿图”则按要求生成了一张2025年天津滨海新区的图景。周鸿祎表示,未来中国不会只有一个大模型,每个城市、每个政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大模型。城市、政府专有大模型不仅能为领导和政府决策提供支持,还能成为办公人员强大的助手。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也在本届展会上亮相。这是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在发布后的全国首展。在展会现场,观众与其展开了互动,提出诸如“你怎么看待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星火大模型均能对答如流。图为观众正在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互动。据悉,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是科大讯飞最新推出的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具备跨领域多任务中类人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可实现基于自然对话方式的用户需求理解与任务执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在8月开放,有信心在国内做到最好。跟ChatGPT相比,如果按照百分制测评,星火大模型还有几分的差距,不过在10月之前就会赶上。”国内企业纷纷推出AI大模型,也引发了人们对于AI大模型存在意义的思考。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发表了题为《大模型改变人工智能》的演讲。李彦宏表示:“我不担心大模型会导致人类工作机会的减少。”“人类最大的危险,最大的不可持续,并不是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相反,我们停止创新,不发明不创造不进步,按照惯性走下去,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不可预知的风险,才是人类最大的威胁。”李彦宏说。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已发生方向性改变,从辨别式AI走向生成式AI。大模型还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重新定义营销和客服。任何一家公司,谁拥有最佳的跟客户沟通的方式,谁就会拥有更多的客户。赋能千行百业在本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也随处可见智慧技术对千行百业的赋能,这其中便可时常见到人工智能的身影。浪潮政务服务虚拟数字人产品,便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交互型政务虚拟数字人终端,它融合了人工智能、3D建模、语言识别、语音合成、AI动作驱动、虚拟现实等最新的自研数字形象建模技术,为各级政府机关提供定制化的政务数字形象建模服务。“该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定制。目前该样机录入的是税务相关信息,已在一些税务大厅、政务大厅、数字展馆里落地,以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温度。”浪潮智能终端虚拟现实产品部郭清轩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不仅如此,AI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天津大学数据库实验室研发的中医药大模型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系统,利用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了中医药专业知识的智能问答,能够根据用户描述的症状进行中医药方剂智能推荐,形成中医药专业知识智能专家系统。“用户在输入关于身体症状的问题后,该大模型会识别问题的类型,并根据大模型积累的中医药知识进行相应的回答。回答完毕后,大模型还会推荐一个方剂,并形成一个知识图谱,与大模型互动,以更加形象的可视化效果实现大模型和知识图谱的双向关联与转化。”中医药大模型研发者、天津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韩立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图为中医药大模型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系统。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中医应用产品也已面世。广州华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体质辨识产品,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识别体质类型,进而在显示屏上给出体质类型介绍,以及相应的中医专家建议的调理方案;食疗产品可以通过面诊、舌诊、个性化问诊来推荐食疗方;诊断产品可以通过面诊、舌诊、个性化问诊来诊断出病位和病性,并推荐相符的处方以供医生参考。在展会上,一款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器也引来了观众们的争相体验。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器主要用于列车司机的常规、故障、应急等培训场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模拟行调、车站值班人员等岗位,以配合列车司机进行训练操作。同时,这款驾驶器还可以判断司机语音指令、进行智能语音合成和语义分析等,并模拟列车电器开关及部件。目前该产品已经落地使用。”图为地铁列车模拟驾驶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展会上,心理测评也可以不用量表,而使用互动体验感更强的VR设备展开。VR心理沙盘测评系统将心理沙盘测评与VR设备相结合,让社会职业人群心理状态普筛得以实现,其区别于传统测评手段,更加高效,并可减少相关人员的规避心理,信效更高。图为VR心理沙盘测评系统。“目前我们展示的版本主要针对公交集团。公交车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决定了整辆车的行驶安全与体验,这款产品可以在公交司机上岗前对其进行简单测试,了解其心理状况后可以给予适当的心理帮扶。当测评结果形成大数据后,我们还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心理服务。”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心理测评系统有成年人版本和未成年人版本,除了公交集团外,他们还与一些学校进行了合作。
直击世界智能大会:新奇智能体验 未来科技感扑面而来
中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 赵熠如 文/图)签约亿元以上重点项目98个,协议总金额约815亿元;12万平方米、492家参展单位的超大规模,10大主题展区,千余项新技术、新产品的智能科技展,描绘当下与未来的图景;举办五项以年度命名的赛事活动,其中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全面展现智能驾驶前沿发展成果……5月18日至21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行,全景式、零距离展现了智能科技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全新变化。在5G+工业互联网展区,一辆重物运输机器人正缓慢地在传送带上移动。“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能融入到整个产线当中,帮助线下产线的仓储和质检领域实现提质增效。”忽米科技市场总监李泯汉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热潮,不少中国企业加速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布局智能化“新赛道”。这是参观者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互动。手冲咖啡也可以不用“手冲”了,中国移动咪咕咖啡机器人在展会上亮相。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可以做到每周7天24小时不停工作。目前定价大约是30万元/款,已经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福州等落地使用。”智慧交通、智能网联汽车的探索和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车辆的载体上。一辆汽车不再只拥有出行的功能,还可以满足人们娱乐、社交、办公等多种需求。在展览现场,参观者体验智能驾驶。在展览现场,一站式智能码垛工作站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该工作站一分钟可码放8—10箱货品,最高可码放2.2米,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展会现场,一位参观者正在体验用意念和目光即可操纵的脑控轮椅。这款脑机接口产品通过采集人脑电波,转换为计算机可执行的命令,来实现对虚拟世界的控制或对其他外部设备的控制。在展览现场,参观的小朋友与机器人互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集中呈现了数字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落地应用,成为透视数字中国的全新窗口,为未来展开无限想象。
重塑语音社交 分享通信蒋志祥再度“创业”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分享通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志祥有了新身份——歌伦布(GlobalID)App首席产品官。走过几多风雨的蒋志祥怀揣新梦,再度“创业”。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已在通信行业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老兵”毫不讳言,这一次自己的梦想更大。分享通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志祥。歌伦布是什么“我今天发了朋友圈后,很多朋友都反馈这个App很新颖。”谈起歌伦布来,蒋志祥滔滔不绝。5月17日是世界电信日,也是歌伦布首次亮相的日子。据介绍,歌伦布是一个新生的App,也是一款能够帮助用户在确保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连接、搜索、社交的工具。在App上,用户可以介绍自己的“绝活儿”,并通过人工智能匹配结果,实现“自由”找人与被找。简单地理解就是,它提出一个全新的语音社交模式: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付费打电话给你想找的人,还可以接通来自全球的陌生电话,按分钟收取一定的“布币”(1布币=0.1元人民币),从而实现声音变现。而布币的收取标准你自己说了算。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应用软件。当下,随着各种视频通信工具的流行,传统语音业务式微,关于Web 3.0(指移动互联网之后一个阶段的互联网生态,具有无处不在、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等想象空间)的讨论有很多,那么,蒋志祥在打什么算盘?蒋志祥坦言,自己的初衷是想打造一个基于语音的社交平台,找人一步到位,同时减少骚扰电话和电信诈骗的发生。经过潜心开发和初步印证,歌伦布形成了自己的商业逻辑:通过元宇宙电话本隐藏真实号码,陌生人付费通话,好友则免费畅聊。通过自己设置的时间价格体现每个人的能力价值,同时过滤掉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并能减少无效社交。既能达成陌生人沟通的目的,又能避免骚扰,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交生态。蒋志祥在歌伦布App发布会上致辞。能力数字化的想象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蒋志祥融合多年产业观察的“再一次创业”。据了解,分享通信集团公司于2006年成立。过去几年,该公司历经波折,用蒋志祥的话说,是走过风风雨雨,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正奋力崛起。“我们通过会聚人才,让个人对外展示自身的优势,以打造全人类能力百科全书为目标,聚集全球达人,用户可以搜索到各个领域的大咖,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快速找到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进行通话解答。”蒋志祥说,在他看来,歌伦布有可能成长为一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平台,“随着能力的数字化发展,每个人都能在平台上受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意总是被平台所困,店大欺客。与其这样,我愿意做朋友们的垫脚石,创造一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平台,与朋友们分享与歌伦布App触手可及的连接。” 蒋志祥说。“未来你甚至可以给顶级商业大咖打个电话,当然,收费肯定不便宜。”蒋志祥笑言。“歌伦布App是迎接Web3.0时代的一项技术礼,也是对语音社交技术填补‘漏洞’的机会。”蒋志祥说,自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怀揣通信情怀,勇做第一个“吃螃蟹者”,搏击Web 3.0时代。据悉,后续蒋志祥为歌伦布谋划了很多“露脸”的机会,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创新从未有坦途,歌伦布能否为传统语音社交带来新的增量空间甚至更多变革的可能,我们拭目以待。
卷起来了!三大云厂商降价抢市场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自从阿里云打响降价第一枪后,腾讯云、移动云纷纷跟上。三大云厂商不惜降价抢市场,这对于云厂商和云计算行业会有怎样的影响?与会代表在2021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的趣味实验室进行体验。(图片由CNSPHOTO提供)打响价格战5月16日晚间,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于6月1日起正式生效。随后,腾讯云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同一天晚上,移动云也宣布对多款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降价政策于5月17日正式生效。移动云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本次优惠活动以“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为契机,围绕中小企业刚需,精准帮扶企业解决上云用云难题。活动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安全备份、大数据等六大板块的十余款产品,活动期间,移动云以更丰富的全线产品、更优惠的价格,降低企业上云用云门槛。而这场“价格战”的第一枪,是由阿里云打响的。4月26日,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至此,国内七大头部云计算厂商中已有三家卷入此次价格战。对于阿里云大规模降价的原因,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阿里云致力于“让算力更普惠”,这次大规模降价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云计算厂商降价,一方面是为了抢夺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规模化效应带来了运营成本的降低。”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一位云计算行业从业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公有云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规模效应的市场,因此市场占有率指标比较关键,竞争也很激烈。自从ChatGPT爆火以来,大家开始关注大模型应用的广阔前景,而支撑大模型应用需要很强的算力,这更加促进了对云计算和GPU集群的市场需求。”“阿里云在主推自己的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无论是从技术角度(降低成本)还是从市场角度(运营推广)而言,都有动力去降价。腾讯云等其他厂商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跟进表态的。”上述从业人员说。影响可承受在此次价格战中,腾讯云的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为40%,移动云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为60%,阿里云部分产品最高降幅为50%。三大云厂商的部分产品价格几乎“对半砍”。如此大的降价幅度,云厂商是否担心“入不敷出”呢?中国商报记者从阿里云方面获悉,规模效应和持续投入自研技术,是阿里云能够持续降价的原因。与此同时,过去10年,阿里云将计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储成本降低了近90%。“随着公有云IaaS资源池的不断扩大、PaaS和SaaS产品的研发不断投入,以及客户群体云消费能力的不断加强,头部云厂商在价格上有了更多腾挪的空间。AI能力的提升和底层资源调度能力相结合,也有力支撑了云服务商的成本持续优化。”IDC中国研究经理崔婷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云计算的特点就是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异常激烈。”上述从业人员表示,“短期内对盈利肯定有影响,但这种力度的降价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各厂商追求的还是长远的布局。尤其是随着政企数字化需求旺盛以及AI的持续发展,云计算市场未来还有很广阔的空间。”“目前盈利的云厂商很少,大幅度降价会延缓盈利节奏,甚至会将小厂商排挤出局,但这也是互联网科技业务发展的惯例。”马继华表示。目前,国内只有两家云厂商能够实现盈利——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阿里云在2022年的收入约为776亿元,利润为13.13亿元;百度智能云在今年第一季度才实现盈利,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8%。“在短期内,降价必然会对公有云服务商的盈利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目前降价产品的范围来看,影响应在可承受范围内。”崔婷婷表示。“从目前阿里、腾讯和移动云的降价信息来看,降价是多维度的,不同的产品线和不同的时间段具体情况有较大区别。另外,对于公有云大客户来说,本身有一定议价权,而且除了产品价格外,咨询、建设和运维服务同样是重要的成本支出。所以,降价行为折射到具体市场落地情况上,可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从总体来说,降价对于公有云用户来讲是普惠于民的行为,尤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可能更加利好。”崔婷婷表示。“卷”起来了无论是市场份额、业务收入还是产品价格,云厂商都已经“卷”起来了。根据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在市场格局方面,2022年下半年IaaS和IaaS+PaaS市场竞争格局保持一致,阿里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亚马逊云科技)为市场排名前五位企业。中国电信天翼云的市场份额已超越了腾讯云。与此同时,由于其他竞争对手攻势不减,位居前五的公有云服务商市场份额集中度比2021年下半年略有下降。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收入也正快速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信天翼云收入为579亿元,同比增长107.5%;移动云收入为503亿元,同比增长108.1%;联通云收入为361亿元,同比增长121%。而阿里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在2022年的收入分别为776亿元、453亿元、177亿元。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依旧激烈,而此次价格战又将会给云厂商和云计算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于云厂商来说,头部效应会更加显著,中小厂商的压力更大了。对于几大头部云厂商而言,激烈的竞争也会激发技术创新,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上述从业人员告诉记者。“云计算降价,会让更多的中小客户用得起,从而快速提升用云量,也会促进数字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使服务商更加向头部集中,从总体上讲是利大于弊的。”马继华表示。崔婷婷认为,从长远来看,降价是否会对未来云市场格局造成明显冲击还需要对市场持续观察,在同质化较严重的领域,可能会出现更多跟进的行为。这在给企业上云用云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会促进云技术更快地升级,促进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的快速成长。
国产医疗器械以“智造”构建未来医院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未来的医院有多智能?在近日举行的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医疗机器人、IVD体外诊断、医用耗材和骨科产品、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等国产“智造新势力”组团亮相,智慧化诊疗场景跃然眼前。多位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尽管国产企业在低值医用耗材和中低端医疗设备领域已有优势,但是当前医院采用的高端医疗设备大多仍是进口。在“未来医院”,更智能、更高端的国产设备或能替代进口设备。当前,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热情高涨,不断向高端市场迈进。图为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现场。国产器械备受关注实时监护的无线穿戴设备、自动对焦和调光的内窥镜、用一管血进行多个项目检测的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自动重建各器官系统立体三维图像的AI-4D平台……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在博览会现场用创新成果展现了未来的就医场景。博览会上,迈瑞医疗以“瑞智联生态系统”“迈瑞智检实验室”等成果为代表展示了一批智能医疗设备。迈瑞医疗的工作人员介绍,mWear穿戴监护解绑传统监护线缆束缚,能够对患者实时监护;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支持儿科专业摄影功能,可实现5G远程医疗、信息脱敏、影像传输、社群聊天等多样化临床需求;无线掌上超声TE Air泰阿可连接TEX 20、智能手机、AR眼镜等多种终端设备。推想医疗则带来了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其工作人员介绍,AI-4D胸部重建和结构化解决方案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基于平扫数据的动脉、静脉全自动分割,检出分析,手术切缘规划,三维重建展示。推想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宽表示,人工智能除了在顶级医院发挥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让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新华医疗展出了放射诊疗、感染控制、洁净技术、手术器械等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该公司董事长王玉全表示,科技赋能、创新提速已成为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很多国产器械在国内外市场备受关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研发了全球首款可降解的封堵器Memo Sorb,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全球首个成年人类心脏单细胞图谱等。我们有信心向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替代进口未来可期在高端市场领域,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投入、人员储备和技术支撑等方面仍有差距。“国产器械产品研发创新需要经历概念提出、技术突破、临床应用、产业跟进、高水平临床研究验证、指南推荐、产业爆发等一系列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还是依赖进口,价格较高,面临数据信息安全和‘卡脖子’断供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在低值医用耗材和中低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企业已有优势。在“未来医院”,更智能、更高端的国产设备或能替代进口设备。“在部分植入性耗材、监护仪、体外诊断等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50%。”展会现场,一位医疗设备采购人员坦言,“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投产大部分是在国内完成,更符合国内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诊疗需求。”“在部分中低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替代进口已成主流趋势。”北京协和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邱杰表示,“与此同时,部分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也不断突破,国产化趋势日趋明显。”企业发力海外市场当前,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热情高涨,不断向高端市场迈进。《2022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批准了2500个首次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其中创新医疗器械55个,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医用功能性敷料市场上,国内医院中进口产品仍占主导,从性价比来看,对患者、对医保都有很大负担。”奥美医疗董事长崔金海表示,“基于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水平,我相信未来国内企业的产品能做得比海外企业更好。”迈瑞医疗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对标国际医疗器械行业巨头,深入推进全球化平台发展,特别是加快国际IVD及医学影像业务在海外高端医院和第三方连锁实验室的下沉速度,加速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培育全新快速增长点。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表示,在鼓励医疗器械创新加快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政策的激励之下,未来,国药器械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大力支持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临床应用。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医疗器械企业也在积极“出海”。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医疗器械出口额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远高于同期我国全部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推想医疗副总裁陈炳澍表示,推想医疗成立7年来,公司产品已经覆盖全球近20个国家的千余家医疗机构。在产品注册获批方面已经取得了欧盟CE、美国FDA、日本PMDA和中国NMPA四大医疗市场的准入,这也为其商业化奠定了基础。链 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数量突破200个近日,国家药监局批准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肠息肉电子结肠内窥镜图像辅助检测软件”创新产品注册申请。截至5月12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01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近年来,一大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需求迫切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先后获批上市。这些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是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据悉,已经获批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核心技术都有我国的发明专利权或者发明专利申请已经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产品主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宗禾)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