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加载中...
头条分类:
加载中...
月底发布新机,晚来的小度如何杀出重围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确认,小度手机来了!又一新物种+全新品牌‘小度青禾’,敬请期待!”小度科技CEO景鲲在其朋友圈写道。5月9日,中国商报记者向小度科技相关负责人核实了上述消息。业内人士担心,面对竞争激烈且格局稳定的手机市场,其此时切入该赛道有些太晚。小度科技将采用何种打法突出重围?百度旗下智能科技品牌小度科技近日传出消息,将于5月底推出智能手机。(图片由摄图网提供)即将推出智能手机小度科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小度科技下面有小度、添添以及小度青禾三个板块,手机将是小度青禾的第一款产品。至于为何在此时推出智能手机,小度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时间点没有特别的意义。小度出新品的速度一直都比较快,3月刚刚推出了两款新品,一个是小度光学护眼学习平板,一个是一款移动大屏产品,叫作添添闺蜜机。”目前,小度科技旗下共有智能音响、智能耳机、智能学习平板、酒店配送机器人、健身镜等多款硬件产品。2021年小度在推出全新科技品牌“添添”时,曾希望通过以此与手机里的需求做博弈,将用户在手机上所用的时间“迁移”到添添上。当时,景鲲表示,多年以来,手机一直是人们生活的重心,应该有一个新物种来挑战手机的地位,让手机上的需求在新物种上有更好的服务。小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手机暂不会接入文心一言。今年2月,小度曾宣布将融合文心一言的全面功能打造针对智能设备场景的人工智能模型“小度灵机”,并应用到小度全系产品中。服务特定目标群体谈及小度智能手机的产品定位,小度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小度定义这款产品为‘新物种’,在我们的规划中,它是有特定的目标群体和服务受众的,更多的信息下周会正式公布。小度其实一直比较有挑战精神,也一直比较擅长从细分领域切入到一个新的赛道,再加上自身的AI能力,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事实上,小度此时切入智能手机赛道面临的挑战并不小。当前,全球手机市场已进入出货量下降、同质化严重的存量替换阶段。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802亿部,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而市场调查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降至6760万台,同比下滑11%,是自2013年以来最低的第一季度。数码行业观察人士回望风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做手机是很简单的,但持续做下去且保持盈利却很难。”“手机的产业链已经很成熟了,上下游供应链价格也很透明,要把一款手机做出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面对渠道、定价,以及量产过程中质量、进度的把控问题,做手机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亏钱的。”回望风逝表示,“而且此时做手机也太晚了,会面临其他渠道成熟且有话语权、主打性价比的手机厂商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企业硬件思维与软件思维是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软件思维讲究的是快速迭代和创新,机会成本比较低;而硬件思维讲究的是一体设计、强协同性,沉没成本非常高。所以,硬件与软件的竞争,其内在基因完全不同。”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研究总监李应涛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在没有发生颠覆性变革的情况下,格局已非常稳定。此时,软件企业出身的百度去做硬件产品,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而如果细分好产品定位,或许还有一些机会。”尽管已推出很多硬件产品,但小度科技对自身的定位并非是硬件产品公司。景鲲此前表示,小度科技是在做开放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小度助手(DuerOS)依然是小度科技最核心的差异化内容,小度科技不会脱离小度助手的体系去做其他硬件。落地AI技术“智能手机市场头部集中效应明显,中小品牌的生存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新进入者了。在通信网络标准和能力没有突破性创新的背景下,新厂商很难有机会。”在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看来,百度做手机并非是为了挑战手机市场头部厂商,而只是为自己的软硬结合的智能产业补齐终端。小度的前身是百度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是百度公司AI战略的重要业务之一。对于小度智能手机在百度经营战略层面的意义,小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小度是百度“AI生活”的重要体现,也一直在通过软硬件一体化创新的产品策略将AI服务带给用户。“所以,其实小度的每一款智能硬件产品都是为了让AI技术更好落地、提供更好服务来进行规划的,包括手机、智能屏、音箱这些产品。”百度2022年财报显示,根据IDC、Strategy Analytics和Canalys的数据,小度在2022年前9个月位居中国智能音箱和智能屏出货量第一。据小度方面披露,截至2022年年底,搭载小度助手的设备月语音交互次数达71亿次,小度自有硬件产品月交互次数同比增长97%,核心产品小度智能屏用户日使用时长超232分钟。另据IDC等机构数据,2022年,小度位居中国智能音箱、学习平板、健身镜市场份额第一。
当AI进入创作时代 你怕不怕?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自从以ChatGPT为首的AI大模型诞生以来,越来越多“内容创作者可能会被取代”的声音出现,甚至已经有“原画师被AI取代”的新闻被披露。不仅如此,以内容生产为主的社交平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AI大模型:知乎发布了“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微博也计划在今年二季度推出AIGC创作助手。将AI大模型引入平台,内容创作者会受到冲击吗?内容创作者自信地表示,根本没在怕的。内容生产平台引入了AI大模型,内容生产者们表示根本不怕。(图片由摄图网提供)欢迎AI加入近日,知乎发布“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将AI引入知乎讨论场,其“热榜摘要”功能已上线并开启内测。知乎表示,计划在未来拓展更多AI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为创作者赋能。以知识问答和生产为主的知乎,却将能自动回答问题的AI引入讨论场,知乎答主们能答应吗?事实上,还真能答应。“这肯定是一件好事。”知乎数码领域答主回望风逝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AI大模型在帮助生成大纲方面还是有用的。我们写东西有一个过程,先有想法,再有大纲,然后将大纲变成初稿,最后经过修改变成定稿。有时候写大纲比写初稿还要难,AI大模型能帮助我想到一些之前想不到的角度。”“财经内容创作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和图表展示。”知乎财经领域答主云之表示,“之前都需要自己在网上搜集整理信息,然后再发布。而AI可以在信息收集整理方面提供帮助,能够大大提升创作效率;AI自动生成图表也可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是很好的创作工具。”对于平台内容创作来说,AI大模型带来的帮助远比其可能带来的冲击要多得多。“我是欢迎各类平台推出AI大模型的。”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对记者表示,“从去年12月开始,我就一直在用AI大模型,发现在写摘要、标题、润色文章等方面真的能有帮助。它甚至能够拓展我的思维边界,尤其是一些跨界的内容。所以现在我有任何选题,都会把各种AI大模型‘叫’过来进行‘头脑风暴’,帮助我出谋划策。”“在创作的过程中,有很多基础工作需要自己去做,会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模型类产品对于创作者而言就等于多了一个助手,只要能学会使用提示词和提纲,把这些融会贯通之后,用AI辅助创作也有不错的效果。”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对内容创作者而言,AI大模型带来的帮助远比其可能带来的冲击要多得多。(图片由摄图网提供)有“人味儿”才重要AI大模型在写文案、写论文、生成图片方面,已经可以达到一定的完成度。而本应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图文内容创作者,为什么不怕被AI替代?“AI的底层逻辑和数据来源于创作者的精选答案,如果没有底层大量的文字和图像数据支持,AI也无法实现自动问答。所以,AI和创作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云之认为。从这一层面来说,AI的信息抓取会依赖于内容创作者的知识输出。知乎数码领域答主光棱镜告诉记者,在创造性体验内容方面,AI也无法替代人类。“AI能写出绝好的现代诗,但这是因为诗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格律要求书写,这样的文字人类写不过AI很正常。”光棱镜说,“但是创造性的文字AI是写不过人类的。一些小众产品,比如电纸书阅读器,我是在真正试用了这个电纸书阅读器一周以上之后才写的文字,AI没办法凭空生成这些内容,而人类可以。”“有深度、有能力的创作者是不会担心AI对于创作的冲击的,AI可以对一些简单的、低级的、相对低技术含量的劳动进行替代,但是真正有深度的、有态度的观点是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的。所以,AI大模型更多的是起到帮助作用,而不是完全取代人类。”江瀚说。更重要的是,在内容创作的背后还有创作者个人风格的展现,以及AI所无法替代的社交互动。“每个人写的东西都是有自己风格的,一眼就能看出来。很多人关注我,纯粹是因为喜欢我的答题、分享和思路,也习惯于我的内容和风格。看评论区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回望风逝说,“而AI写东西始终是有AI味儿的,铁粉关注你,是因为觉得你是个活人,每天都能给他们带来乐趣。AI没办法取代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思想碰撞。”“做账号要有内容,而内容来源于天赋或者才华。哪怕这些都没有,也要保证跟粉丝的互动,给他们带来快乐。这些都不是AI所能解决的。”回望风逝说。事实上,平台也并不希望AI取代内容创作者。在“2023知乎发现大会”上,当被问及“引入AI是否会冲击知乎社区创作者的地位”时,知乎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源表示,会非常慎重考虑AI是不是以赋能的姿态进入社区。“社区一定是人为本,知乎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分享,它是这么迭代起来的,它的起点是人,终点也是人。但AI不是人,这有很大的区别。”周源表示,“所以AI是一个环节,它可以在生产力的场景、讨论的体验、工具化的部分做出各种各样的赋能,无论是效果提升,还是体验优化,都可以做,但服务的对象主体是人,是我们社区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考虑我们在产品迭代优化上最后的价值点是落在哪里的。”即将推出AIGC创作助手的微博也有类似的出发点。微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AIGC能力旨在帮助创作者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保留创作者的个性和主观性。AIGC能力不会替代创作者的思考和表达,而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让创作者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价值和优势。核心是为创作者提供创作灵感,而并不是要取代真人创作。上海人民广场地铁枢纽换乘通道内,多幅AI人工智能生成的画作吸引了不少过往乘客的注意。(图片由CNSPHOTO提供)希望AI能更有帮助目前,知乎“知海图AI”上线的“热榜摘要”功能,主要是基于AI大模型,对热榜问题下的回答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参加“热榜摘要”内测的知乎答主刘聪NLP表示,“热榜摘要”功能是实用的,因为能上热榜的问题,回复一般都比较多,看起来会比较慢,整理出已有知友的观点可以节省观看时间,快速获取信息。除此之外,内容创作者对AI还有更多的要求。“我个人希望AI能够真正在很多基础工作的准备、素材的整理以及简单的文字架构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帮助创作者实现更好的内容创作和用户体验。”江瀚表示。“由于AI大模型仍然是底层数据的学习归纳,因此作为财经领域的创作者希望能提供些数据上的支持。”云之说,“例如在分析经济数据时,希望提供美国2年期国债利率和10年期国债利率的价差,以及与黄金/标普500指数的关系,在给AI输入指令后,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图文,甚至给出部分分析。”“我对AI大模型的诉求,首先是资料的收集,做内容创作需要有基础资料的收集。其次是可以根据我的需求,将信息做成表格、饼状图、柱状图等多种形式。今后人类可以将精力放在好的内容创作上,而不需要在资料收集、制作图表等基础工作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兴亮表示。除了对基础信息的搜集外,一些创作者还希望AI大模型可以做好对自己创作内容的搜集。“有时候我写文章也需要参考自己以前的创作内容,AI大模型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可以让创作者达到更高的创作水平。”回望风逝说。“如果AI大模型能把我之前所有的创作内容过一遍,或许就能模仿我的写作风格,然后直接生成一篇看起来像我写的文章。”回望风逝说,“这么看来,AI大模型是有可能冲击创作者地位的,我个人真心希望能发展到这一步。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总要淘汰一批落后的生产力。不过要真的能做到这一步,也是因为我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量。”
谁在“报复性”消费医美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刘蕊蕊来到成都一家医美机构,被“预约爆满了”“店内没项目”的医美消费热度吓了一跳。一进门,刘蕊蕊被带到了一旁的洽谈桌旁,咨询师直言:“光电治疗、痘肌管理、水光针……店内‘不动刀’的项目近半个月的预约都满了”。刘蕊蕊明显感觉到,这个小长假,医美机构在抢客人方面更卷了。咨询师表示,要根据她的皮肤情况,赠送光电项目或皮肤管理项目,包括光子嫩肤、痘肌管理、屏障补水管理等。这次她可以先做免费项目,等其他项目有预约名额了,会优先给她安排上。“赠送的这几个项目,单价也接近千元。”作为老顾客,刘蕊蕊表示,这家医美机构在拉客上真是下了前所未有的“重本”。不只是刘蕊蕊,近期,全国不少地方的爱美人士似乎都在扎堆消费医美项目。在杭州维多利亚医疗美容医院工作的王莉表示,五一小长假期间,医院的预约量翻倍增长。据她了解,全国各地的多数医美机构像是“约定”好了一样,不仅面向新老客户推出了免费项目,还在月卡、季卡、半年卡上一再打折。谁在推动这场医美消费热潮?某医美服务整形美容机构。(图片由CNSPHOTO提供)医美机构为拉客下重本刘蕊蕊被拉着体验了一把免费项目,在光电仪器室接受了十几分钟的光电治疗,又敷了15分钟的面膜。她和相熟的咨询师聊天得知,今年五一期间,店里专门为这些免费项目留足了人手,也推出了更多的“打包消费项目”,这些项目在“打包价”上折扣均比较大,需要消费者连续到店消费的时间也更长,医美机构就是希望消费者能一次性为“未来消费”花更多的钱。轻医美项目或成为医美机构获客的重点。五一期间,35岁的张蓓迎下单了包含热玛吉、痘肌管理、胶原枪以及脸部除皱的“组合卡”。“对比价格发现,今年五一小长假,医美机构给出的优惠力度较大。这些项目都是不用手术的轻医美项目,风险小。感觉如果错过这次优惠,自己会后悔。” 张蓓说。“光子嫩肤、热玛吉、注射玻尿酸等不动刀的轻医美项目几乎都约满了。”北京望京一家医美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坦言,消费者做完这些项目只需要在家休息两三天,注意防晒、避光就好,不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恢复期。中国商报记者在位于北京国贸、望京的多家医美、整形医院发现,五一节前和节中预约整形的人数较多,较受欢迎的医生的时间基本上已排满。“我们会优先推荐轻医美项目。”王莉说,“公司也在主推轻医美项目,我们在轻医美项目上拿到的提成也比其他项目高一些。”艾瑞资讯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08亿元。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279亿元,有望成为医美的主力市场。“不动刀”的医美项目成为爱美人士扎堆消费的重点。(图片由摄图网提供)难逃“赚快钱”模式“轻医美项目的费用低,多数医美机构主推这些项目也是因为短期内赚钱较容易,风险低。”广州某私营医院相关负责人孙宇成对记者坦言,因设备、人员等成本支出过高,从去年到今年,公司旗下医院已经砍掉了所有手术类医美项目,只留下风险较小的轻医美项目。目前,医美市场主要分为整形美容、皮肤美容、口腔美容和抗衰老四个方面。据孙宇成介绍,此前,整形美容市场的业务板块在整个医美市场中占比是最大的,占据了医美市场的60%以上,隆鼻、隆胸、吸脂等都是热门项目。“手术类项目的设备成本较高,消费者多是一次性消费,而且消费者对术后恢复很不满意,医院要承担的风险也比较大。” 孙宇成表示,“轻医美项目需要消费者周期性消费。而且,这类项目价格调整较为灵活,根据需求情况,某些项目几个月内就能涨价数千元。”“赚快钱”不可避免会带来消费乱象。“我担心价格太便宜的项目可能是假的。” 刘蕊蕊说,“有些机构会推出一些低价医美产品,没风险,但效果也欠佳。”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今年五一期间,关于医美消费的讨论多达万条以上,多数消费者的评论是“虽然项目价格便宜,但担心没效果,做了和没做看不出太大差别。”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发布了《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规定消费者与商家签订了服务协议之后,在实质性的医美服务开展之前,都可以在冷静期内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额退款。“轻医美项目很难被划在‘消费冷静期’范围内。” 孙宇成说,“轻医美项目不需要动刀,消费者选购项目后就可享受实质性的服务。即使部分医美机构提供的产品有问题,消费者也很难察觉。对于正规的医美机构来说,轻医美项目短期内能看到收益,但面对众多低价产品的竞争,最后能否赚钱仍是未知数。”采购商在广交会上体验一款美容仪。(图片由CNSPHOTO提供)“利润拉锯战”正在上演“免费项目”“低价折扣”在推高医美消费热潮的同时,或也带来医美机构的“内伤”,且医疗机构或也在“报复性”消费医美行业的价值。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共有811家医美企业和机构倒闭注销。根据财报,2022年,朗姿股份旗下多家负责医疗美容机构的子公司利润出现下滑,医美上市企业爱美客、昊海生科在A股的市值大幅缩水。《2022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认为,目前,医美行业整体市值和估值都不高,其原因在于,国内医美市场渗透率仅有3%左右;在过去以手术为主流的医美时代,由于人才和资金的限制,阻碍了医美机构开店的速度和规模,导致正规医美中游机构数量不多,给“黑医美”以可乘之机。“医疗机构扎堆涌向轻医美项目,这一现象或进一步压缩医美机构的生存空间。” 孙宇成坦言,“轻医美市场竞争激烈,低价竞争更为普遍。医美机构在客单价低的项目上投入太多,难免会陷入价格战,使前期的投入难以收回成本。在这场竞争中,长期陷入价格战,中小型医美机构显然不具备竞争力,更难以生存。为了保住利润,这些机构走上‘黑医美’道路的可能性会更大。”《中国医美行业风险与发展报告(2022)》显示,有14.29%的医疗机构表示知道行业中有医疗美容机构采购非正规的医疗美容器械与耗材。更有机构表示,当前正规耗材的供应商选择范围有限,非正规的耗材普遍比正规耗材的价格便宜200元到300元。值得关注的是,医美上市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点:昊海生科通过收购光电设备外资品牌,将业务拓展至射频及激光美容仪领域;爱美客则向下游开拓护肤品领域,将业务拓展至再生材料、肉毒素等新品类。
宝洁“抛弃”美容仪 下一个会是谁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近日有消息称,宝洁公司将关闭旗下AI美容仪品牌OPTE。作为宝洁创新投资部门孵化的首批品牌之一,该美容仪品牌在中国市场仅运营了两年。目前,该品牌的天猫旗舰店已经关停。值得关注的是,除宝洁外,欧莱雅、资生堂、花西子均推出了美容仪产品,宝洁的“退场”或也给其他入局美容仪赛道的玩家带来某种“焦虑”。宝洁AI美容仪品牌的关闭或也给其他入局的玩家带来“焦虑”。(图片由摄图网提供)宝洁“退场”有消息称,宝洁发言人Erica Noble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旗下美容仪品牌OPTE不再履行新产品或复购订单,不过将继续提供技术和保修支持。对此,中国商报记者向宝洁求证,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目前,OPTE天猫海外旗舰店已关停。宝洁曾于2019年携该美容仪品牌亮相进博会,并称其是“宝洁公司开发的最高档美容产品”。2020年,OPTE天猫海外旗舰店开业,旗下产品售价为4998元。关停OPTE后,宝洁旗下已没有其他美容仪产品,后续是否还会继续开发美容仪新产品,宝洁并未给出明确答复。与多家跨国美妆企业有合作的进口化妆品代理商徐莹对记者坦言,美容仪产品在国内市场投诉、退单的情况较多,销售业绩远远不能覆盖产品成本。记者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搜索OPTE,多数内容是消费者对该品牌“性价比不高”的吐槽。而关停品牌是否因为投诉、退单情况较多,宝洁并未作出正面回应。在宝洁关停OPTE前,强生旗下品牌露得清也曾召回在美国的露得清红蓝光祛痘美容仪及其激活剂。强生公开表示,从理论上讲,该美容仪对于一小部分有特定眼部问题的人群以及正在服用可以增强眼部光敏感的药物的人群而言存在一定风险。投入难见回报目前,欧莱雅、资生堂、花西子等国内外知名美妆品牌均推出了美容仪产品。值得关注的是,美妆巨头们在美容仪赛道的投入或难见回报。记者查询发现,在天猫旗舰店,资生堂美容仪品牌EFFECTIM玑妍之光旗下产品最高月销量为19件。另外,在欧莱雅旗下高端美妆品牌兰蔻推出家用美容仪之前,旗下洁面仪品牌科莱丽刚刚关停,所有产品在品牌官网、电商渠道等以五折出售。目前,兰蔻推出的家用美容仪还未在国内市场正式售卖。“科技类产品的投入还是比较高的,在研发方面,美容仪的成本是普通美妆产品的数倍。”国内某美妆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真正做科技投入的美妆品牌和一些制作贴牌产品售卖的企业在美容仪的成本投入上相差十万八千里,前者的产品售价也高,而销量却比后者低很多。美妆品牌在衡量投入与回报比后,对美容仪的投入热情也降低了。”此次关停OPTE,或也是宝洁“拯救业绩”的措施之一。宝洁2023财年第二季度(2022年10—12月)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净销售额为207.73亿美元,同比下滑1%;净利润为39.59亿美元,同比下滑7%。此前,宝洁已经将旗下多个产能不佳的品牌出售、停产、淘汰,其持有的品牌已经从170余个减少为65个。市场“门槛”将提高国家药监局的相关规定要求,自2024年4月1日起,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按照医疗器械的相关要求生产、销售美容仪产品。此前,在功效标准方面,美容仪仍处于“空白区”。根据《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标准,家用美容仪产品目前在我国主要归类为家用电器产品中的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类别,执行相应的国家强制性标准。但该标准主要是对安全、噪声、电磁兼容性等进行考核,并未对美容仪宣称的功效进行具体考核。“相关规定出台后,贴牌、代工生产的美容仪将被淘汰,对真正投入较大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国产美容仪品牌FLOSSOM花至一位地区销售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我们已经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多中心人体安全性临观试验,也参与了多个团体标准的制定,希望国内美容仪市场能够越来越规范。”“美妆品牌是没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能不能注册、如何注册目前都是未知数。”上述国内某美妆品牌相关负责人坦言,“对于美妆品牌来说,美容仪目前还是投入大于回报的赛道,未来或难有很多美妆品牌专门去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对于美妆品牌来说,未来进入这一赛道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更多已经入局美容仪赛道的美妆品牌或将像宝洁一样选择及时止损。”
翊博生物CTO程铧:细胞免疫治疗商业前景无限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作为医药行业的“融资宠儿”和现代医疗主要趋势,细胞免疫治疗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4月20日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健康产业国际论坛上,北京翊博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翊博生物)CTO(首席技术官)程铧表示,细胞免疫治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前沿的技术之一。细胞科技领域一小步“卡脖子”式的技术创新,对整个行业来说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翊博生物CTO程铧。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类癌症治疗方法,指收集人体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加细胞数量,增强靶向杀伤功能,然后返回人体,杀死血液和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和突变细胞。“虽然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我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我国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科研总产出已位居全球第二。” 程铧表示,“细胞免疫治疗在我国癌症治疗领域已经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今年,国内企业在细胞疗法领域越来越活跃。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36款细胞疗法取得临床申报进展,包括21款免疫细胞疗法和15款干细胞疗法,其中14项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国内药企布局的细胞免疫治疗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研发成果较多的一类细胞免疫疗法。程铧表示:“细胞免疫治疗的本质就是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调动自身免疫细胞增生、活跃,最终消灭体内的癌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APC,相较于B细胞或巨噬细胞而言,其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的效力可以提升近100倍。有理由认为,DC免疫治疗可能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带来的商业前景是无限的。”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很少有国内药企布局的细胞免疫治疗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也意味着,多数药企仍未能见到回报。另外,细胞免疫治疗的生产成本较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生产质量不确定的风险,对提高新药申请(NDA)和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成功率十分关键。“有压力是必然的。” 程铧表示,“我们还是希望通过不断合作探索延伸DC免疫治疗的价值,比如目前我们用工程化DC细胞免疫治疗技术(CelArts-DC)解决了DC细胞提取难、活性及成熟度差、抗原负载率低等痛点,这项技术实现了细胞科技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创新。CelArts-DC未来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可观,如现在最热门的DC细胞疫苗应用;建立人类DC细胞资源库和科技服务平台;建立肿瘤新抗原筛选和验证技术平台;而且可以赋能CAR-T、TCR-T等其他热门的肿瘤治疗技术,为解决免疫逃逸等难点作出贡献。在国内大健康市场发展过程中,细胞免疫治疗拥有足够大的市场,我们也想更多参与进来。”
上新了,消博会!
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4月12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上,来自众多国内外品牌的新品首秀首发拉开了序幕。据悉,在整个消博会期间,包括电子科技、珠宝首饰、生活科技、高端酒水、潮流玩具、时尚箱包等众多品类的300多个品牌、1000余款产品将首发首秀,成为消博会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江苏馆内一款3D打印设备正在打印玩具,吸引参观者。 (图片由CNSPHOTO提供)吃出新花样本届消博会,喜欢探店拔草的“吃货”们或许又有了新的目标。钟薛高为本届消博会带来了新品——“树上的冰”系列,其中包括杏子奶冰、杨梅肉肉冰和粉红柠柠冰等口味。“我们一直希望能让消费者吃到来自树上、藤上、田野上的自然味道,像我们的杨梅肉肉冰,杨梅果香非常浓郁,能咬到杨梅果肉。再比如我们的粉红柠柠冰,感觉就像在喝一杯冻柠茶,有多层结构,能够持续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口感。”钟薛高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新式茶饮喜茶也在“灵感魔方”展台展出了首次参会的一颗柠茶系列新品——鸭喜香柠茶、嫣红柠茶。这两款新品于3月底推出,采用原萃真实茶汤做茶底,拒绝速溶茶粉,并添加进口尤力克柠檬汁。在其他展品方面,喜茶也带来了多款瓶装饮料产品,包括果汁茶、柠檬茶、气泡水等。喜茶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喜茶第二次参加消博会,希望继续在消博会这个平台上和来自全球的消费品牌进行交流,传递中国茶文化和年轻化的生活方式,并与中国其他品牌一起向全球展示中国消费市场不断恢复的活力。除此之外,雀巢还带来了第一款全链路高质量减碳后的碳中和产品——卓淳能恩3有机奶粉,天丝集团则带来了全新引进的红牛新品“0糖果味红牛维生素能量饮料”,均系首秀首发。美出新概念在本届消博会的首发新品中,“美”不仅更前沿,还可以更环保。百联股份旗下全新零售品牌the bálancing展出了从纽约、巴黎、米兰、哥本哈根2023秋冬时装周采购而来的时装新品,其中包括首次在中国展出的法国品牌K-WAY米兰时装周FW23秀场的压轴款Le Vrai系列,首次与中国实体买手店合作的丹麦品牌STINEGOYA哥本哈根时装周秀场KEY LOOK“环保再生皮革裙”等全球知名品牌的2023秋冬新品以及各品牌的可持续时尚精品。百联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件时装中有如今在国际T台上备受瞩目的中国设计师品牌Feng Chen Wang和PRIVATE POLICY,采用可循环面料,以珍稀动物形象作为创作灵感,时装所传递的绿色环保理念也正是百联的转型方向。欧莱雅与旗下品牌碧欧泉则发布了“产品环境影响信息及等级标注系统”(以下简称产品环境影响五色盘)的中国首秀。“产品环境影响五色盘”以直观和可对比的方式,告知消费者所购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以便消费者能做出更加可持续性的选择。而在消博会现场,碧欧泉还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体验空间。体验空间分为“产品环境影响五色盘”展示区、游戏互动区、明星产品陈列区和产品体验区四大区域,使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品牌理念。科技新生活科技解放双手、改变生活一直是各大科技制造企业的奋斗目标,而本届消博会上的科技新品首发则使人们更加接近这一梦想。作为全球较大的清洁设备和清洁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德国卡赫集团发布了新款蒸汽清洗机、无线多功能清洗机等全球新品,其中新款的蒸汽清洗机将清洁家居环境从单一的“吸尘”“湿拖”等功能升级为可以通过高温蒸洗、除螨阻螨的方式清洁台面、布饰面等多种表面,让居家清洁变得更加简单。卡赫中国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柯瑞霖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联网性、智慧性非常看重,也非常愿意尝试具有新功能和新特点的产品。这也促使该公司专为中国消费市场研发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产品功能,并首先在中国市场推出,随后再向其他区域的市场推出。而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上海艾纳诗集团则带着“深睡小屋”数字健康睡眠系统首次亮相消博会。该睡眠服务体系通过数据监测,营造有利于深度睡眠的微环境,为解决睡眠健康问题带来了新方案。上海艾纳诗集团董事长助理李景明表示,从床垫、香薰的“1.0”版本,到数据、荷电粒子波等技术的应用,这是消费品质的升级。经市场检验证明,消费品质的升级撬动了更多新的消费市场。除此之外,Rhea(锐玡)作为意大利高端咖啡机制造商,带来了旗下专利Variplus智能高端咖啡机产品;戴尔也推出了旗下最新高端外星人Alineware品牌的迭代电脑产品,以及最新款电脑外设配件。此外,华为带来了最新款的P60系列和MateX3旗舰手机。“通过不断研发创新,我们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秀的产品、体验和服务。”华为终端BG大中华区执行副总裁李斌说。新品首发首秀是本届消博会的“重头戏”之一。在消博会开幕式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内需潜力,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万亿元。通过消博会,各国企业能够快速对接中国市场,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市场空间广阔 6G技术研发将全面推进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据悉,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已启动6G研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布局科研项目等措施,加速6G创新技术研发。市场研究机构认为,国内6G技术研发将得到全面推进,未来三到五年将是6G潜在关键技术突破的窗口期,而由技术牵引下的产业链图景也值得畅想。当前5G规模化商用进入快车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6G研究。我国高度重视6G发展,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图片由CNSPHOTO提供)市场空间广阔6G概念作为5G的下一代通信技术,性能较5G全方位提升,大部分指标将提升10至100倍。同时,6G能够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包括地面、空中、海洋和太空等各种环境,不受地理位置限制。6G将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对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至关重要。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40年面向智能生活和面向工业生产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总体连接规模高达1187亿。预计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30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倍,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发展空间。据了解,移动通信技术每十年更新换代一次。从2G到3G、3G到4G,人们皆经历了颠覆性的变革。但在4G到5G的阶段,很多消费者认为4G和5G已经够用。对此,专家表示,以前的技术迭代能带来明显改变,是因为消费者有非常明确的需求,如2G是解决随时随地语音通话的需求,4G是解决随时随地视频通话的需求,4G到5G、5G到6G,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需求改变。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虚拟现实的需求和对元宇宙这样新生事物的渴望对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专家介绍,与5G相比,6G会在两个方面有显著不同:一是在空间覆盖上,6G会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无缝连接,由低轨卫星组成的空间网络也将支持6G的应用场景;二是在连接的属性上,6G会引入感知和智能,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产业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强。对于资方来说,6G象征着“万物互联,万物智联”,应用场景极具想象力。业内人士称,6G时代会催生庞大的数字化转型市场,但这个市场价值不会单独由电信运营商创造,也不会由设备商和软件开发商创造,它将属于整个更广泛的电信生态系统。利好消息持续释放今年以来,6G领域利好消息持续释放。2023年年初,工信部发布《关于微波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规划调整及无线电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过新增毫米波频段大带宽微波通信系统频率使用规划等方式,为我国5G、工业互联网以及未来6G等预留频谱资源。3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提出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3月5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再次强调,我国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将产学研用集中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的研发。事实上,在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就已经明确,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专家表示,国家层面不断释放支持6G发展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6G技术是数据通信上的全面迭代,只有抢占先机才能保持中国在6G产业上的领先地位,才能提升中国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另一方面这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业内人士认为,6G网络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次巨大飞跃,有望彻底改变人类与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6G技术将进一步加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将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无人驾驶和元宇宙等领域加速落地,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研发节奏正在加快2023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专家表示,在我国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之时,今年6G的关键技术研发节奏正在加快。据介绍,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通过将卫星通信整合到6G移动通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世界互联,万物智联,并在5G基础上全面支持整个世界的数字化。我国非常重视6G的创新发展,专门成立了IMT-2030(6G)推进组,系统推进6G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事务。2022年,江苏紫金山实验室推出了360-430GHz太赫兹100/200Gbps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系统,创造了全球太赫兹实时无线通信的最高实时传输纪录,这是我国对6G发展的一次世界性贡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40年,6G各类终端连接数相比2022年增长超过30倍,月均流量增长超过130倍,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发展空间。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计,2040年全球6G市场规模超过3400亿美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8.1%。该机构认为,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6G市场之一。事实上,为了在6G网络建设方面占据先机,取得一定的话语权,各国早在全球5G网络并未完全普及之时就开始谋划抢占6G赛道。中国也不遗余力,除了政策上持续发力,企业也提前布局。Market Research Future发布的《6G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全球有近50%的6G专利申请来自中国,位居第一。不过,有专家提出,目前6G处于早期的研发与探索阶段,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不成熟、相关标准缺失、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距离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预计最早也要到2030年前后才会迎来商用。(依琰)■声音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工信部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工信部也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工信部部长金壮龙■数据在5G网络设施建设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数超231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所有县城城区。5G网络供给能力随着应用、设施的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对构建涵盖系统、芯片、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发挥了重大引领作用。
Flyme“上车” 魅族手机剑指国内中高端前五
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 文/图)汽车大佬李书福亲自站台,魅族手机吹响了重新出发的号角。3月30日,星纪魅族集团联合领克汽车在上海举行发布会,魅族20系列、Flyme 10以及第一代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亮相。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现场提出魅族手机“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手机前五”的新目标。这场“硬仗”,星纪魅族集团将怎么打?魅族20INFINITY无界版新机发布。李书福亲自站台这场发布会上首先登台的是李书福,他的头衔是星纪魅族集团创始人。“我有一个梦想,把人们日常接触的各种智能设备统统串联起来,让万物互联的概念真正成为现实。”李书福表示,对智能手机和汽车两个产业融合的新赛道充满了期待。“消费电子行业与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生态融合势在必行。未来智能汽车、智能手机两个行业将不再各行其道,而是共同面向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无论是手机企业开始造汽车,还是汽车企业尝试造手机,最终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通过产业的协同优化升级,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的尊重。”李书福希望,年轻的星纪魅族集团能将车机的人机交互体验提升到手机级别水平。汽车大佬李书福亲自到场助阵。3月8日,星纪魅族集团宣布成立,其由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融合而来。而3月30日的发布会则是该集团首次“秀肌肉”。“本次生态发布会是星纪魅族集团重回消费电子赛道的第一步,更是在消费电子与智能出行融合赛道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沈子瑜说。魅族手机向上走作为时隔两年的第一场手机发布会,焕新的魅族手机充满斗志,带来三款“出山之作”——魅族 20、魅族 20 Pro以及魅族20 INFINITY无界版,售价为2999—8499元不等。其中,魅族20 INFINITY无界版的最高配版本也是魅族迄今为止价格最高的手机。沈子瑜表示,魅族重新回到智能手机的赛道必须“向上走”,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品牌定位都要升级,瞄准中高端市场集中精力做精品。“因为(只有)中高端产品才能良性地让我们的技术往前走,这个挑战一定是更大的。”虽然这是沈子瑜第一次发布手机产品,但他对产品的配置参数如数家珍。最引人关注的是,他提出了魅族手机的新目标: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市场前五名。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22年第四季度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依次是苹果、vivo、荣耀、OPPO和小米。而且,这五大厂商在中高端手机市场交战激烈,魅族要想杀出重围难度不小。“我觉得产品是最重要的。”沈子瑜表示,刚刚发布的这三款手机产品都是由其亲自负责定义和打造的,“我们的团队一定会把整个产品做到独特性以及独有性,并且把产品的定位和调性以及品牌搞上去。我认为这是个卧薪尝胆的过程,所以未来的两三年里,最大的挑战是能否追回我们过去落下的时间。”这位少壮派领导者对魅族手机的未来很有信心。他表示,手机市场足够大,同时魅族品牌拥有深厚的底蕴,而公司将在产品品质和服务上“步步为营”,不断投入。在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孙琦看来,魅族20系列亮点突出:在外观上有特点,辨识度极高。魅族20 INFINITY无界版整体设计遵循“无界”的思路,整体与镜头的无边框设计以及前置小开孔让正面以及镜头部分观感相当优秀;正反两面泰坦玻璃、不锈钢中框在保证重量与散热的情况下提升了耐用度。在性能方面,全系标配第二代骁龙8旗舰芯片,5000毫安时大电池、80瓦快充能够保证产品的续航能力;在影像方面,5000万像素大底主摄系统在各个场景下都能有优秀的表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魅族还联合时空道宇共同研发了天问S1卫星通信芯片,支持双向卫星消息和自定义文字及语音,从通信层面贯彻了“无界”的理念。服务也在加码。据悉,魅族为超前订用户提供了36个月质保服务,这是业界首次;并承诺2023年在全国新增400家以上售后网点,在40城实现VIP上门服务,服务覆盖所有省会及核心城市。Flyme正式“上车”配合旗舰手机的发布,魅族手机操作系统Flyme 10也正式推出。不过,在这场“车味十足”的发布会上,第一代 Flyme Auto车载人机交互软件最为吸睛。这也是星纪魅族集团打造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融合创新产品的第一个落地成果。首个搭载Flyme Auto的车型领克08现场引来围观。据介绍,通过改变智能汽车技术架构,Flyme Auto试图让手机成为汽车的一部分,让升级手机和升级车机配置画上等号,从而提升智能座舱的使用体验,成为超越传统汽车五个域(动力域、底盘域、车身域、座舱域、自动驾驶域)的“第六域”——手机域。简单地说,Flyme Auto从软件层面打通手机与车机的数据沙盒。不只是存储数据、账号信息贯通,手机应用也可以直接“上车”,让手机毫无违和感地成为汽车的一部分。在硬件方面,Flyme Auto团队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在汽车研发的最初阶段就已经为手机、芯片及相应的功能预留了位置。据悉,该软件将首先搭载在领克汽车旗下的全新新能源中型SUV——领克08上。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杰在发布会上表示:“领克与魅族的‘合体破局’,将实现1+1>2的规模化效应,双方将不断深化在产品合作上的创新,并推动渠道、社群等全方位的合作,为手车互联、无界超级生态的打造带来新的启示。”随着智能汽车的继续发展,车机系统的重要性和热度都在提升。而在这个全新赛道上,沈子瑜的野心不小:“我们要做出业内最好的车机交互系统来。”他表示,第一步是努力将Flyme Auto打造为最佳的车载人机交互软件。下一步会考虑将其核心能力应用到更多的车型上,甚至输送给所有的汽车公司。“汽车其实都是硬件定义产品而不是软件定义产品。所以,目前我们也是在颠覆这个(理念)。我们团队的经验、设计理念,包括之前的积累,是我最大的信心所在。”沈子瑜说。
有关部门频频“亮剑” 无孔不入的大数据杀熟该刹车了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有关部门再次对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亮剑”。7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公布,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几天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杀熟”再次成为条例和征求意见稿共同“重拳出击”的对象。深圳将重罚大数据“杀熟”条例是国内数据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立法,它对市民深恶痛绝的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收集、强制个性化广告推荐等问题说不,并给予重罚。其中,对于大数据“杀熟”问题,条例明确提出:违法所得不超过1万元的,5万元起罚;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万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营业额5%以下罚款。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深圳的数据新规之所以能够对大数据“杀熟”下狠手,并非仅是维护用户权益和市场竞争秩序,更在于对一些基础性服务平台滥用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的治理,也在于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对滥用数据权利、数据垄断进行严惩。近年来,手机App存在的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App肆意读取用户通讯录、定位等信息的越界行为亟待解决。对此,条例确立了以“告知-同意”为前提的个人数据处理规则,即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个人同意,数据处理者应当提供撤回同意的途径,不得对撤回同意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条例还提到,“数据处理者不得以自然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数据为由,拒绝向其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但是,该个人数据为提供相关核心功能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条例首创性地规定,数据处理者基于提升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目的,对自然人进行用户画像的,应当明示用户画像的主要规则和用途;自然人有权拒绝数据处理者对其进行上述用户画像和基于用户画像进行的个性化推荐,数据处理者应当为其提供拒绝的途径。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员崔丽丽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条例的出台首先针对数据进行了界定,特别是在个人数据在采集、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和服务使用权方面都有了相应可参考的法律条文。应该说,在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大背景下,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安全可控、公开公正的条件下开展数据的使用与利用、交换与交易提供了可参考的法律条文,具有开创性和里程碑的意义。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表示,条例落实了国家整体安全观,落实了深圳市综合改革试点举措,具有重大意义。条例更好地保护了个人和组织作为数据主体的决定权,统一、集约管理公共数据,激发公共数据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明确规定了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和利用数据的法律责任,建立个人数据保护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和数据领域公益诉讼制度,加强了条例的可执行性,将数据规范利用落到实处。市场监管总局对价格违法行为出“重拳”就在条例出台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再次对价格违法行为打出一记“重拳”。征求意见稿调整了六类价格违法行为罚款额度,新增处罚上限规定,新增对电商平台、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的违法行为罚款规定,明确突发事件的哄抬价格等行为将从重处罚。征求意见稿规定,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 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违法行为发生期间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新业态中的价格违法行为,例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 根据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基于成本或正当营销策略之外的因素,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即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如出现该情形,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征求意见稿的惩罚力度比过去要大,主要体现为以按比例罚款替代过去的绝对罚款,对于平台型企业价格违法行为将形成有效震慑和打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丁梦丹表示,征求意见稿可以说是对2010年12月4日生效施行的处罚规定进行的修改,还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丁梦丹表示,该规定对于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价格违法行为也明确了处罚措施。经营者不执行价格干预、紧急措施的,亦将接受相关处罚,这其中包括了平台经营者。这也要求了平台经营者需对其平台内经营者不合规的价格予以适度干预、采取紧急措施。丁梦丹认为,本处罚规定对互联网新业态下有关价格违法的行为进行细化,明确了处罚金额,加大执法力度,因此出台实行后有望对大数据“杀熟”现象进行有效规制。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律师褚霞认为,征求意见稿以独立法条的形式、以专条的方式明确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的价格违法行为,而且该规定显然对于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行为规制严于其他经营者,因此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将迎来更为严格的行为监管。大数据“杀熟”或将无所遁形大数据“杀熟”是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从而收取不同价格等行为的概括性说法。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约束大数据“杀熟”行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近年来,对于反垄断的关注不断增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多次开出反垄断罚单,此外,反垄断还成为全国两会中的焦点,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种态势下,“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更是无所遁形。今年2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从惩罚性措施和激励性措施两个角度,进一步细化了判断“二选一”等行为是否构成限定交易的标准,并明确了构成差别待遇可以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从表面来看,大数据“杀熟”是电商经营者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推送特定的商品和服务,或为了获客推行损害其他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优惠营销策略。从深层次来看,大数据“杀熟”实际上反映了部分电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没有得到尊重和平等保障。崔丽丽认为,新出台的条例和征求意见稿,一个是从数据分析获得的用户画像角度,提出用户的知情权、服务选择权,潜在地提示用户拒绝或可以根据知情的规则来选择规避算法规则的做法;另一个明确不得基于用户画像,采用常规的成本和收益核算原则以外的方法牟取非法价格利益。这说明从数据使用的角度而言,用户有权利拒绝平台通过自身数据来推测其个人偏好,为企业牟取超额利益;从市场公平的角度而言,平台不得利用其在数据方面的便利,采用价格歧视手段牟取不正当利益。总体而言,释放了从源头纠偏数据归属和使用方面用户的知情权利和选择权利,在商业应用方面坚决打击因用户画像而产生的不公平价格歧视行为。
数据安全法正式出台 网络信息安全再多一道“保护网”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数据安全保护终于有法可依。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这部法律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有何特殊意义?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变化?确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等基本制度数据安全法共分为七章,分别为总则、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法律责任、附则。数据安全法确立了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以及风险评估、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数据安全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明确了开展数据活动的组织、个人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锁定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建立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和推动政务数据开放的制度措施。总则中明确了数据安全法出台的背景、数据安全释义等。数据安全法明确,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本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及其安全监管,适用本法。数据安全制度一章中提及,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同时还提及,国家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机制、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国家对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相关的属于管制物项的数据依法实施出口管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个人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个人数据保护问题迫在眉睫。数据安全法指出,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履行上述数据安全保护义务。重要数据的处理者应当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发现数据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发生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立即采取处置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将给网络安全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分析认为,数据安全法有四大亮点。第一,它明确强调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前提下维护数据安全,并设立国家数据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制,基于此,该部法律将成为我国各类公权力机关统筹应对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的法律根基与有效工具。第二,它厘定数字经济时代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双向促进与辩证统一关系,具体来看,依据该部法律第十三条规定,“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数据安全”,而“数据安全”又反过来有利于保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第三,它注重确保社会公众能够全面与有效获取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并防范弱势群体由于数字经济技术迭代发展而处于困境。依据该部法律第十五条规定,提供智能化公共服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第四,它明确设定了国际贸易交往领域的对等反制原则。依据该部法律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任何国家或地区在与数据和数据开发利用技术有关的投资、贸易等方面对我国采取歧视性措施,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等采取措施。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认为,从最近多起勒索攻击事件可见,数据安全直接影响业务安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业务都是数据驱动高的,一旦敏感数据被锁定或泄露,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生产瘫痪。数据安全法的出台非常必要且及时,将推动社会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比如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的安全。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认为,首先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把数据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层面,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数据要素的发展与安全统筹起来,为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提供法治保障。在他看来,数据安全法作为数据领域的“上位法”,确定了数据流转过程中组织、个人的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了监管要求。同时,作为纲领性法规,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在后续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措施、规范和标准过程中指明了方向。其次,数据安全法消除了数据活动的灰色地带,形成制约机制,遏制随意流转。第三,数据安全法规定的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和业务涉及数据活动的全流程,数据伴随着业务和应用,在不同载体间流动和留存,贯穿信息化和业务系统的各层面、各环节,这对数据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云坤表示,数据安全法的出台将成为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实施后,网络安全行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势必将驱动政府、机构和企业增加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投资,用以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推动网络安全行业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技术、产品加快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表示,数据安全法作为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具有标志性意义和价值,但仍需从以下方面完善。第一,进一步明确界定“数据”“政务数据”“重要数据”等重要概念,为法律适用提供坚实基础。第二,数据安全法是一部纲领性数据安全规范,很多规定都是方向性或者开放性的,对于数据安全审查程序、重要数据风险评估的报送对象和审查流程等重要问题,需要制定大量配套规则,将其具体化。数据信息领域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李伟民表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不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建设,数据从单纯的信息记载形式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立经济价值的利益形态,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甚至有人提出,“得数据者得天下”的时代已到来。数据对人们生产生活,乃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企业、个人围绕数据展开大量博弈,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忽视数据安全、利用数据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现象频频出现。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数据处理活动的有效规制,在发挥数据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让数据活动在法律框架范围内有序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正以更深度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制定一部数据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十分必要。早在2018年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公布了立法规划(共116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位于第一类项目: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同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公开征求意见;今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正式发布。今年3月,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曾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加紧制定出台。他表示,在当前大数据快速发展环境下,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工作一直在加强。网络安全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实施,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加紧制定出台,与此同时也在加紧制定相关法规标准,建立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以及交易的相关制度,从而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在网络安全法深入实施、数据安全法被正式通过的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仍在制定出台。有观点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后,三部法律将共同组成数据信息领域的法律体系。此外,国家各部门已经连续出台多条政策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优化网络环境。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专章方式,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定义、保护原则、法律责任、主体权利、信息处理等问题作出规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需单独向用户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用户的明示同意;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要与个人身份信息分开存储,原则上不应存储原始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应用场景触手可及 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商报(高焕威 记者 薛玉东)6月17日,三名中国航天员“入住”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之后,他们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按照任务规划,本次任务期间将进行两次航天员出舱活动。根据公开信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上的机械臂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是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图为今年上交会展出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吸引参观者驻足。CNSPHOTO提供推动中国智造发展中国智造和中国制造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决定了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上的地位,也决定了谁将拥有更多的产业链话语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科研的不断投入,中国智造,已然成为了一个品牌并走向前台。人工智能等引领性技术的科技攻关,谋划的是产业。正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所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今年3月24日,科技部分别发函支持苏州市、长沙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上先前获批的北京、上海、合肥、杭州、深圳、天津、济南、西安、成都、重庆、广州、武汉等城市和浙江省德清县,我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扩容至14市1县。“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技术路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高峰会上点明人工智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则在大会上指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交互融合,带动了关键技术的更新迭代,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场景下的数据使人工智能能够更深、更好地得以利用。我们要更加积极地融入到国际人工智能的生态,倡导开源共享的理念,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研发的应用,充分地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高速开发,部署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群,统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协同,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肇雄表示:“目前,人工智能产品融合能力持续提升,技术应用拓展到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器械等各个领域,智能+产品和服务日渐丰富,积极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加。”陈肇雄指出,近年来,支撑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智能化基础网络、巩固数据集、高性能计算措施与支撑平台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各行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引领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5月20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林毅夫在大会上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正是换道超车的优势所在。如果在人工智能换道超车方面能够取得新突破,也可以来改造传统制造产业,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人工智能要聚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成果落地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智能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赋能倍增作用。”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认为。看似一小步,实则一大步。从智慧泊车到无人驾驶,从物流智能分拣到高铁飞机调度,从中国空间站上天到深海蛟龙入海,人工智能几乎无所不在,真正推动了中国智造的更快发展。飞入寻常百姓家智能制造让生活更有温情。相隔千里拍摄一张全家福,观看足球比赛随意选择画面视角……从智能家居到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市、从工业生产到自动驾驶,我国的智能智造产业发展迅速,已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很多改变。在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孙宁看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走向高端市场,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及业态,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惠及民生。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表示,从科技养老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人工智能让社会变得更有温度。幸福生活需要人工智能,工业强国必须要用到人工智能来进行价值链的重塑。在“十四五”期间,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制高点就掌握了价值链的全球话语权,同时掌握了使本国人民享受未来的发展红利。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重塑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业务、新模式和新产品,与社会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加速落地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升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人类发展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涌向该领域,以期开发出更智能、更新颖的人工智能系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方便和美好。去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我国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监测人员流向,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最明显的应用之一是医疗保健领域,特别是在疫情预测、疾病和病毒的检测和预防等方面。据报道,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就在利用他们的技术预测疫情的发展情况并发出警报。其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全球新闻报道、航空数据、动物疾病暴发的报告中进行筛选,分析确认结果后,公司就会向其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客户发送警报。作为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代表性人物,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副院长、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ACL前主席周明表示,“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是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和赋能行业的硬核科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比肩芯片、操作系统”。“它是感知智能基础上的认知智能最重要的技术。它的进步会推动推理、决策等技术,推动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周明认为。“如果我们能够推进自然语言处理,就可以再造一个微软。”无独有偶,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对自然语言处理在人工智能时代,及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给予中肯的意见。发展前景日渐清晰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新兴应用不断涌现,在过去一年,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推动企业协同复工复产,赋能实体经济,改善民生福祉,人工智能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智能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正在深刻地改变生产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目前,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头部区域牵引、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正走向规模化落地阶段。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科技、制造业等业界巨头不断深入布局,形成了以北京、长三角、广东为主的三大产业聚集区。此外,百度、阿里云、腾讯、科大讯飞、商汤集团等入选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5个方面加速创新研发。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据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共计15916家。其中我国就达到了3341家,占比超过了20%;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238.2亿元,增长率达到56.6%。在产业政策支持下,市场立法逐渐健全,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到2025年将突破4000亿元。相关行业报告显示,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拿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项第一,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人工智能强国。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科研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工智能融资额以及企业数量方面也居世界前列。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我国人工智能行业正迎来多部委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记者从4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新闻发布会现场获悉,包括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在内的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更加注重我国人工智能行业顶层设计,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编制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十四五”专项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深入推动企业善于用数字赋能行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激情,利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等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市场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据了解,经国务院批准,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定于今年7月8日至10日,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浦东世博中心,届时,来自世界人工智能专家和企业将汇聚于此,共论人工智能发展前景。互联网、大数据、芯片和语文处理等将再次成为思想碰撞和技术交流的焦点。
再收五张罚单 腾讯做错了什么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腾讯“又双叒叕”被处罚了。7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互联网领域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再次在反垄断领域“亮剑”。值得注意的是,被处罚的企业不乏互联网巨头,其中五起案件涉及腾讯。经查,上述22起案件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评估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涉案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涉及腾讯的五起案件分别是腾讯收购58股权案、腾讯收购小红书股权案、腾讯收购搜狗股权案、腾讯收购猎豹移动股权案和腾讯收购蘑菇街股权案。中国商报记者就此事向腾讯方面寻求回应,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答复。近年来,我国对于反垄断的关注不断增加。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多次开出反垄断“罚单”,腾讯多次“上榜”。腾讯收购猿辅导股权案、腾讯收购Bitauto Holdings Limited股权案、腾讯收购上海阑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案、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合营企业案等都曾因违反反垄断法相关规定被处罚。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腾讯被处罚的收购案中的共同点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都依据现行反垄断法,对腾讯未依法申报的经营者集中行为作出顶格处罚,这说明腾讯各项未申报经营者集中的行为违法性质显著,并且程度严重。互联网企业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实现业务版图扩张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在反垄断声浪下,企业的收并购不能再无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表示,包括腾讯在内的多家公司都违反了反垄断法,没有及时向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精准集中申报,这代表着企业收并购的时候一方面要遵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同时还要遵守反垄断法的规定,自觉履行申报义务,符合鼓励竞争、打破垄断的要求。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力之源,要将竞争文化渗透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过去,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往往缺乏反垄断审查申报义务的法律意识。翟巍认为,可以预期的是,在强化反垄断监管的背景下,腾讯过去实施的那种“跑马圈地”式的大规模跨行业并购行为将难以持续。这类并购行为势必受到严格的反垄断审查,它们可能被通过或附条件通过,也可能被最终否决。鉴于被顶格处罚的教训,腾讯以后将会依法申报并购行为。如果腾讯以获取垄断暴利为目的而实施“杀手并购”等违法并购行为,那么这类行为将被严格禁止。“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了反垄断问题。实际上,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局局长吴振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反垄断工作重点包括加强重点行业反垄断执法、完善反垄断法律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深化反垄断领域的国际对话与合作等。在执法方面,总局将依法查处平台企业垄断案件,关注平台企业申报并购行为,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等规则,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发展。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透露产业发展蓝图 众多“黑科技”体验感十足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拉开了新序幕。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今年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走过的第四个年头,四年间,随着相关政策的加速落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向日常生活渗透,焕发出新的活力。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等商业大咖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应用场景下的更多潜力与可能,会场外各种“黑科技”的涌现更让人无限感慨,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新时代正向我们阔步走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我国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开幕式演讲中表示。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中“智能”“智慧”相关表述达到57处。这表明在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核心驱动力之一。肖亚庆表示,在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创新应用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全球排名第一,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完整产业链和应用生态;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进一步深入,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在降本提质增效方面也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就业岗位。“我们愿与各方携手,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交流合作,共同做大智能经济的蛋糕,共同维护全球智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肖亚庆表示。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要更加有力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把人工智能作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在打造智能经济、创造智享生活、塑造智慧治理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努力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重要风向标,让智能时代的美好图景在上海这座城市得到充分演绎和生动展现。他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技术进化、前沿突破,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链接万物、连接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百业、赋能世界,深刻改变当下、塑造未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这应当是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时代,群智赋能、共创分享的时代,也应当更好成为普惠包容、协同治理的时代。要热情拥抱潮流、拥抱未来,理性应对风险、应对挑战,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工智能真正为人所用、为人类造福。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治理论坛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发布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在参评国家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及时把握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数量持续增长,人工智能企业队伍不断壮大,人工智能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前列。其中,我国在基础支撑、创新资源与环境、科技研发、产业与应用等方面均表现良好,四个一级指标均排名前十。计算基础表现尤为突出,截至去年7月,我国共有226个超算中心进入全球500强行列,是美国(113个)的两倍,居全球首位。在产业发展与应用方面,我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企业融资金额均排在前两名。截至去年9月,我国共有823家人员规模大于10的人工智能企业,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共获得377.01亿美元的投资,排名第二,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额为0.33亿美元,排名第一。商业大咖畅想智能互联应用场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传统商业正在向智能化商业转型升级,技术应用场景也愈发广泛。AI(人工智能)+医疗、AI+教育、AI+金融……人工智能在各场景中的应用为未来的商业模式、企业的发展提供和展现了更多可能性。今年宣布进军汽车行业的百度展现了对于未来智能汽车的想象。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如今,在交通、金融、工业、能源、媒体等行业,AI技术的应用都给出了数字化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解法,甚至已经开始重塑整个行业的面貌。未来的智能汽车会更像机器人,或者说未来主流机器人的长相更像智能汽车。演讲中李彦宏还公布了百度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布局。他透露,不久前百度刚刚推出了新一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目标是让出行比现在的网约车更便宜。未来两至三年,百度计划将共享无人车服务全面开放至国内的30个城市,服务更广泛的用户。百度的智能汽车也正在研发中,预计2023年和大家见面。作为数字化的核心场景,人工智能是如何赋能智慧城市的?周鸿祎在大会上表示,数字城市意味着“软件定义城市”,未来城市是整个城市的智能化,不仅有智能车,也有智能路,路灯、垃圾桶、井盖这些城市设施未来都会智能化。与此同时,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化程度越高,安全挑战也会越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其实是基于AI、大数据、5G、边缘计算等技术构建出城市的数字化孪生,构建出真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深入融入到城市交通、医疗保障、商超零售等场景,成为了赋能并且重塑城市发展的关键。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正以迅猛之势崛起,也给制造业生产效率带来大幅提升。董明珠认为,制造业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有三个层面。在制造层面,可以建立数据驱动下的“黑灯工厂”。格力电器在珠海的高栏港项目正在打造一个全自动、全智能、全配套、5G全面覆盖、智慧掌上管理、高端智能制造的“黑灯工厂”。董明珠表示,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者,如果工业用数字化来改变的话,工业会得到更大的腾飞,更能满足技术革命和创新。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并未亲临现场。在两条50多秒的语音信息中,他提到,过去五年,AI在医疗、城市治理、非接触服务等领域为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我们对AI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我们追求科技向善,就要推动AI向善,让AI技术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他还透露,未来将和国家天文台共同发布“探星计划”,将把上海优图实验室的AI技术用于寻找脉冲星,探索宇宙。目前已经有上海的专业制造企业把腾讯的AI技术用于质检环节,降本增效。一场人工智能“盛宴”大会现场热闹非凡,同期举行的线下展览同样人头攒动。在这里,各企业纷纷亮出自己的代表性“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百度展区不仅有代表“高精尖”的飞桨平台、昆仑芯片,还有代表产业落地的百度智能云各大应用解决方案,代表人机交互的小度机器人,AI写诗应用也现身展区,给参观者们带来趣味体验。例如,颇具趣味的“AI写诗”只需数秒时间,就可结合语言与知识技术、多模态AI技术,将用户输入的任意词语、句子生成为一首文采飞扬、意境优美的七言绝句。与此同时,百度还带来了鸿鹄芯片和昆仑芯片,前者是专门为智能家居语音交互、智能车载语音交互、以及智能物联等场景设计的超低功耗远场语音交互芯片,具有远场阵列信号实时处理、高精度超低误报语音唤醒、离线语音识别等核心能力,后者我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也是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科大讯飞展台 企业供图科大讯飞则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在AI+教育板块,科大讯飞共设有七个展项,涵盖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讯飞智能学习机X2 Pro、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与学、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智慧窗与多学科智能评卷系统等系列产品。例如通过教师端与学生端相连,让学生在不改变书写习惯的情况下,采集每位学生的手写内容,并实现作文或者填空题等各种类型的批改和智能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进程中,同时,老师可以实时查看每位学生的作答情况,据此可以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跨区域、历次学情的时空对比,及时定位重难点和薄弱点,助力备课,教研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相长。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也献上了一场人工智能“盛宴” ,商汤SenseAuto自动驾驶AR小巴“亮相”。通过由SenseMARS火星混合现实平台支持的AI+AR可视化方式,这款小巴可将车外经过的实景进行实时风格化处理。同时,小巴可在特定站点自动停留接驳乘客,并通过完全自主的导航和驾驶,沿固定线路将乘客点对点地安全送达至目的地。
互联网发展“成绩单”亮眼 下一个十年新机遇在哪里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25年前,随着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我国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大国,互联网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兴科技更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7月13日开幕的2021(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一系列“成绩单”被晒出,与此同时,人们也就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新方向展开了探讨。(大会现场 中国互联网协会供图)互联网发展“成绩单”被晒出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我国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网络、4G和5G独立组网网络。目前在5G方面,我国已建成基站91.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70%,5G连接数已经超过了3.65亿,占全球5G连接总数的80%。5G在工业、交通、教育、医疗、文旅等行业的典型应用项目已经超过了1万个,保持着全球领先水平。同时,我国网民规模近10亿,网络普及率超过了70%。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设施改造全面推进,用户流量稳定增长,产业实力快速提升,11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强,国产智能手机性能实现了赶超。与此同时,5G各类应用、5G技术终端设备的商用进程也在加快。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出货量突破1.74亿部,同比增长13.7%,其中5G手机1.28亿部,同比增长100.9%。今年6月5G手机占全部出货手机的比例达到了77.1%,预计下半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表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政府采取了审慎包容的态度,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很多试错机会;第二,我国的网络基础先试先行,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发挥我国国情的优势和劳动力红利的优势,互联网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我国的劳动力红利让电商、物流业快速发展。“比如此前我国信用卡发展是滞后的,我们干脆就通过网络支付来解决这一问题,也就是说,实际上不需要等信用卡,这样就把支付发展起来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与人口红利、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发展、监管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密不可分。“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互联网企业有非常好的企业家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这里面也包括对我国经济和生活场景的深入理解和挖掘。”余晓晖表示。人工智能等互联网科技显担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温检测、疾病防控、疫苗研发等方面助力防疫,新兴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之一。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表示,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疫情席卷全球,而互联网行业在抗击疫情、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全面复工复产的过程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整体市场规模达到了1781亿元,增速超过33%,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放缓。2020年超过了990亿元,同比增长43.7%,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2000亿元。私有云的市场规模也同样在持续扩大,增速平稳,2020年达到了791.2亿元,同比增长22.6%。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计算产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生态日益繁荣,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承载各类信息化设施和推动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驱动力。在人工智能领域,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达到了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高于全球的平均增速。我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深度学习软件架构领域、中文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进展显著。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分析、医疗救护、复工复产等环节,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效支撑。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进程不断加速,深入赋能实体经济,在医疗、自动驾驶、工业智能等领域应用进展显著。近年来,物联网已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互联网增长速度加快。利用蜂窝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占比扩大,各行业巨头在技术、平台及应用服务层面加快部署,积极构建生态合作圈,通过加强信息协同、资源共享,打造多种多样的物联网生态体系。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各类物联网场景快速应用,我国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并解决相应的核心需求和安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与工业互联网标准解析体系的融合应用,以及互联网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型技术融合仍面临许多挑战。下个十年互联网升级往何处去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在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网络核心技术创新、互联网产业动能释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行业的新机会又在哪里?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表示,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得非常繁荣,但的确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互联网企业拼命烧钱扩大规模,打败对手取得垄断地位,没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增值效应;二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设计产品,打擦边球,扩大流量,吸引眼球;三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垄断地位,采取不对等的措施,采集用户信息,甚至侵犯隐私;四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存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他表示,在今后十年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再采用消费互联网这种不讲道理的盈利模式是行不通的。“在国家法治进一步健全的情况下,种种利用互联网杀熟、利用人性弱点设计各种产品、利用平台垄断权力过度采集数据、以及用烧钱的模式形成零和效应的做法,都将是行不通的。”黄奇帆强调。邬贺铨也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存在三大不足,一是核心技术仍然落后;二是我国的互联网企业大多数都没有“走出去”;三是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还不够。“未来互联网产业的价值要更多地体现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尚冰表示,围绕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互联网行业应把握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履行行业责任,发挥行业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夯实基础,布局未来优势。要大力推动5G、千兆网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6G等新型网络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加快对下一代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等方面的建设部署和应用推广,促进应用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二是开拓创新,提升发展质量。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高端芯片、网络切片、基础软件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围绕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成为市场应用,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以人为本,消除数字鸿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普遍服务、乡村振兴、信息无障碍建设等专项行动,减少技术、设备、观念上的数字鸿沟,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是加强治理,保障网络安全。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业务合规发展,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协同配合的网络治理格局。强化网络平台治理和网络与信息安全治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安全保障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构筑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营收净利增速双降 不赚小学生钱的腾讯靠啥实现高增长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 文/图)在反垄断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腾讯营收、净利润增速双降。8月18日,腾讯发布2021年二季度及上半年财报,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营收甚至创下2019年二季度以来的增速新低。在平台反垄断、未成年人游戏监管等多重压力下,能撑起腾讯业绩增速的下一个“顶梁柱”业务会是什么?营收净利增速双降财报显示,二季度,腾讯营收为1382.59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Non-IFRS)为340.39亿元,同比仅增长13%。营收20%的同比增幅是腾讯两年来的季度最低;净利润增幅也达到近几个季度的最低位。中国商报记者统计了两年来腾讯营收与净利润增速趋势。从营收增速来看,从2019年二季度起,营收增速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并在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达到近30%,但从2020年四季度起,营收增速出现多个季度下滑情况;净利润增速同样呈现出这样的态势,在2020年三季度达到32%后多个季度下滑,下滑幅度最高达到9%。股价方面,腾讯股价持续下滑。今年年初每股股价到达最高点773港元后便震荡下跌。截至8月19日港股收盘,腾讯股价仅为421.2港元,总市值也跌至4.04亿港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腾讯这样的巨型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部分调控或监管措施还在进一步细化落地的过程中,后续可能对腾讯的业绩,包括营收和净利润造成进一步冲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杨轶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据中国商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公布3批超40余起互联网领域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处罚案,涉案互联网企业均遭到顶格50万元的处罚,其中腾讯及相关企业被处罚次数高达9次。除此之外,由腾讯主导的虎牙斗鱼合并案也被禁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对腾讯控股收购中国音乐集团的处罚结果,责令其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游戏业务隐忧不断值得注意的是,“后劲不足”的还有腾讯的游戏业务。今年二季度,腾讯增值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至720亿元,占到总收入的52%,其中游戏收入占大头,为430亿元,同比增长12%,而一季度,这一增速为17%。腾讯表示,游戏业务的收入增长主要是由《王者荣耀》《PUBG Mobile》《Valorant》《部落冲突》及《天涯明月刀手游》等游戏的收入增长所推动,部分被《和平精英》的收入减少所抵消。其中,二季度手机游戏增值服务收入总额增长13%至408亿元,而个人电脑客户端游戏收入增长1%至110亿元。相比于前几个季度的数据,这一季度腾讯游戏业务表现平平。“整个游戏行业都从高增长进入了增速放缓阶段,这是必然趋势。同时,腾讯尽管游戏产品众多,但主打爆款依然是《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新爆款没有出现,整体营收能力自然不会有大幅度跃进。此外,腾讯通过大量海外并购来增强自己的研发能力,这可以理解为一种蓄力。”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张书乐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二季度财报中,腾讯首次披露了16周岁以下游戏玩家在中国市场流水的占比为2.6%,其中12周岁以下玩家的流水占比为0.3%。8月3日,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一篇关于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影响的文章引发了整个游戏行业的震动,腾讯、网易等多家公司股价大幅下跌。随后,腾讯再次升级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推出“双减双打”措施,新措施将会进一步限制未成年用户的在线时长,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禁止在游戏内消费,同时打击身份冒用、作弊等行为,并发出全行业进一步强化游戏防沉迷系统、深化对游戏适龄评定和实施机制的研究等倡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6日晚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公告称,对腾讯拟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该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腾讯微信团队很快作出回应,称将认真自检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并且虚心接受用户建议以及诚恳应对民事公益诉讼。哪项业务是腾讯下一个“顶梁柱”从目前来看,游戏仍是贡献腾讯收入的主力军,在游戏业务面临压力的局面下,哪项业务能成为腾讯的下一个“顶梁柱”?从财报中各项业务的表现来看,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收入的增长势头依然较好,同比增长40%至419亿元,占总收入的30%。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数字支付交易增长。而企业服务收入的大幅增加,是由于公共服务及传统产业数字化,以及合并易车的企业服务的收入所贡献。在数字新基建和基础科研领域,腾讯也释放出强烈的“ALL IN”信号。二季度,腾讯资本开支投入达到69.36亿元。资本开支包括添置(不包括业务合并)物业、设备及器材、在建工程、投资物业、土地使用权等,主要指向云设备及设施等。同时,期内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的收入成本达285亿元,同比增长34%,这主要是由支付交易量上升导致支付服务的银行手续费增加,以及云服务项目部署成本增加所致。与此同时,腾讯在产业互联网赛道布局力度的不断加大,To B(面对企业)业务持续发力。二季度,微信及WeChat最新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12.5亿。微信不断优化连接功能,持续助力中小微经济。新上线的“电子签平台”小程序中,小合同、小收据等产品成为中小微企业数字新助手;视频号也与群聊、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微信生态众多功能模块打通,更好地助力商家实现销售转化。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副主任、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端表示,To B业务肯定是腾讯未来重点着力的一个领域,大力发展To B业务,一方面是为整个腾讯系寻找第二增长极,另一方面,通过B端业务也可以为C端用户带来更为精准,也更加多元的价值供给,使B端和C端更有效协同,进一步巩固生态化优势。
中国电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34.88% 三大运营商将齐聚A股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赵熠如)8月20日,中国电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首日股价收涨34.88%。另外,中国移动回归A股上市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此前,中国联通已于上交所上市。届时,三大电信运营商将齐聚A股。中国电信上市首日迎来大涨中国电信发行价格为4.53元/股,8月20日收盘报收于6.11元/股,上涨34.88%,全天成交总额201.06亿元,居当日A股首位。根据公告,中国电信本次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为913.285亿股,其中H股138.774亿股,流通A股57.861亿股。自此,中国电信正式实现“A+H”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全布局。此前中国电信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192亿元,同比增长13.1%;服务收入为2035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行业平均增幅;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27.2%。招股书显示,中国电信此次所募的资金将投向5G产业互联网建设、云网融合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研发等项目。此前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中国电信将以A股上市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云网、边缘、用户、人才等资源,构建生态合作,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将资本市场和客户市场紧密结合,推动改革走向纵深,全力打造服务型、科技型、安全型企业。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国电信顺利在A股上市,首日保持了不错的价位,显然拥有充足现金流和稳健经营模式的运营商会成为A股市场的“定海神针”。未来随着中国移动上市,构成完整的5G通信板块,将成为投资者的新关注点。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信在A股定价为4.53元,然而港股价格为2.93港元(截至8月19日收盘价,约合人民币2.45元),A股市场定价明显偏高。对此,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港股市场一直比较保守,而中国电信的股票交易也不够活跃,因此才出现港股价格偏低的情况。中国移动回归A股箭在弦上值得关注的是,另外一家通信行业的巨无霸中国移动也在回A的路上。8月18日,中国证监会披露了中国移动的招股说明书,其中显示中国移动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65亿股A股股份,即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5%(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可超额发售不超过本次发行A股股数(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15%的A股股份。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很亮眼。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运收入达到4436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通信服务收入达到3932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超行业平均;个人市场上实现了正增长,家庭市场、政企市场、新兴市场均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招股书显示,中国移动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即5G精品网络建设项目、云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千兆智家建设项目、智慧中台建设项目,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数智生态建设项目等。这五个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为1569亿元,其中5G精品网络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为98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3%。针对中国移动在5G方面的投入,马继华认为,5G有助于提高个人用户的ARPU(每用户每月平均收入),是运营商解决增量不增速的重要历史机遇,也会让通信技术更广泛地融入千行百业,重塑运营商的产业链,有助于运营商找回在信息产业中的中心位置。三大巨头即将齐聚A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于1997年、2000年、200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20年年底,纽交所宣布启动对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摘牌程序;今年5月7日,三大运营商宣布从美国退市。中国联通已于2002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回归A股后,三大巨头将正式在A股汇合。从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来看,中国移动为7681亿元,中国联通为3038亿元,中国电信为3936亿元;从净利润来看,中国移动为1078亿元,中国联通为125亿元,中国电信为209亿元。无论在营收还是净利润方面,中国移动都遥遥领先。而此番中国电信拟募集资金542亿元,跻身A股历史募资额前五行列,仅次于农业银行的685亿元、中国石油的668亿元、中国神华的666亿元、建设银行的581亿元。而中国移动拟募集资金560亿元,若以此计算,可能将超越中国电信成为近11年来募资额最高的新股。显然,三大运营商齐聚A股后,将为A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付亮表示,长期来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两大运营商的上市对稳定A股大盘、提升A股科技股占比将会带来有利影响。由于运营商业绩稳定、市值规模大,作为高科技、技术题材,三大运营商的股价可以有力支撑我国股市健康发展。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重磅发布 构筑网络安全保护壁垒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又一部网络安全法规出炉。8月17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重磅发布,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关键信息技术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行政法规,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法规。中国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网络安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密集出台,不断强化数据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是重中之重目前,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经被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以立法形式保护关键基础设施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网络空间安全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实践。据了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网络攻击威胁上升,事故隐患易发多发,安全保护工作还存在法规制度不完善、工作基础薄弱、资源力量分散、技术产业支撑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建立专门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加快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能力。2017年施行的网络安全法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出台条例旨在落实网络安全法有关要求,将为我国深入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条例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保护进入了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为重点的新阶段。作为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立法,条例积极应对国内外网络安全保护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下一步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三六零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条例的出台,显示出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大关切,条例是我国数字经济的底线和红线,是提高我国网络安全防御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对于网络安全产业而言,条例重视发挥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的重要作用,对行业发展亦形成长期利好支撑。他认为,条例不仅为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供了先进的理念,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精细的工作指导,同时条例也以网络安全法为法律基础,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进行落实、细化和完善,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的通盘考虑。条例强调专业性的支撑和保障据悉,条例共分为六章,分别为总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运营者责任义务、保障和促进、法律责任和附则,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认定、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运营者责任义务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据三六零方面的安全专家介绍,对照网络安全法的已有规定,条例的增改内容中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方面,条例确立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认定原则和组织流程;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安全保护责任制和网络安全检测的常态化。另一方面,条例还十分强调专业性的支撑和保障,在明确各方职责后,通过处罚规定等,重点压实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增加了对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要求。“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政策法规的及时卡位、规范、公正和透明,在顶层设计上给行业发展提供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在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周鸿祎补充道。大型互联网平台或被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近年来,数据泄漏事故、勒索软件和其他类型的网络攻击事件时常发生,大型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型平台经济的典型代表掌握海量的用户数据,数据扩张不仅对用户个人信息造成威胁,一旦遭到破坏或者丧发生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条例发布后,大型互联网平台是否被纳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也成为外界关注重点。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不同于传统经济业态下基础设施由政府来建设提供的模式,数字经济的技术密集型特征和商业模式快速迭代使得由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的模式,可能会滞后于行业发展。因此大型互联网平台可以凭借巨大的平台效应自建信息基础设施,在满足自身商业需求的同时,也对外提供服务。不过鉴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外部性较大,有很强的公共物品属性,未来可能会以国家和企业共同建设的方式来提供,来平衡公共物品属性和商业属性。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聘行业专家李可顺表示,条例中提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含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而互联网平台的数据一旦造成泄露,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需加强其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平台企业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今年7月,工信部委托中国互联网协会召开头部平台座谈会,召集12家企业参加,要求相关企业强化平台数据管理责任,明确数据安全责任人,并加强重要数据安全评估和出境管理。会议要求各企业切实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同月,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在京召开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宣贯部署会,要求各互联网企业对照清单深入自查,从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违反资质和资源管理规定等4个方面细化自查工作措施,8类问题22个场景全面检查。数据信息安全领域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不断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建设,数据从单纯的信息记载形式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立经济价值的利益形态,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和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安全问题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对建设数字化中国和打造网络安全强国做出了重要部署。胡麒牧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可以创造巨大价值,但数据的无形性和自由流动性又让数据安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数字经济新业态一些领域数据安全问题频发,有的泄露用户隐私,有的涉及国家安全,因此有必要通过不断完善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数据的采集使用,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未来对数据的监管趋严可能是一个趋势,因为数字经济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已经度过了探索阶段,有条件进行规范化监管了。这种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对社会经济影响增大时,监管部门都会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从目前来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三部法律构成了我国网络数据领域的法律体系,其中,网络安全法已于2017年 6月公布实施;数据安全法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已获表决通过,自今年11月起施行。李可顺表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条例分别从网络层、数据层、设施层三个层面全方位保障了以数据战略为未来核心战略的要求。“设施不安全,依赖设施的网络安全就难保障。网络不安全,则会受到外部攻击,并造成数据泄露”。
8月国产高端机扎堆发布 小米荣耀vivo谁更胜一筹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赵熠如)国内高端手机市场风云再起。8月以来,小米、荣耀和vivo旗下的iQOO相继推出旗舰款手机。实际上,随着华为在高端手机市场的滑落,今年各大手机厂商都对高端市场发起猛烈冲锋,拿下全球第二的小米、脱离华为单飞的荣耀、位居国内第一的vivo都试图更上一层楼。在今年下半年的竞争中,谁能拔得头筹?扎堆冲高端今年下半年的高端手机市场争霸赛打响,尤其在8月份,竞争格外激烈。8月10日,小米发布MIX4系列,起售价4999元,最高配6299元。这是时隔三年,小米MIX系列的再度回归。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当前小米最重要的任务是要站稳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第二,同时要在三年内拿下全球第一。根据各大机构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跻身全球第二。来势汹汹的还有荣耀。8月12日,荣耀发布Magic3系列,售价覆盖4599元至7999元区间,这是荣耀自去年11月脱离华为后首次发布旗舰产品。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表示,经过了短暂的滑坡后,7月底荣耀周销市场份额升至14.6%,回归国内前三。荣耀也有更大的野心,它的目标是超越苹果,“抢回属于自己的高端份额”。作为国内手机市场新贵,vivo也在高端市场不断出击。8月17日,其旗下iQOO发布了iQOO8系列,目标锁定细分的电竞手机市场。其中iQOO 8 Pro起步价4999元,iQOO 8起步价3799元。根据各大研究机构的报告,今年二季度vivo称雄国内手机市场。据悉,vivo的高端旗舰X70也即将发布。战略窗口期针对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发力高端市场的现象,Canalys研究分析师刘艺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去年第二季度华为占据国内600美元以上手机细分市场约49%的份额,而今年第二季度仅占26%。由于系统使用习惯的壁垒,再加上消费者并不会因为华为产品缺位而大面积消费降级,华为丢失的市场份额大部分会流向其他安卓厂商,因此今年下半年对于安卓厂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窗口期。这部分市场的价值对于各厂商来说,不仅是提升出货量的机会所在,更是其高端战略的高地。北京博瑞恒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扬表示,首先高端手机市场在不断扩容,消费者对高端旗舰手机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且华为留下了市场空间;其次,高端机的品牌溢价更高,相比中低端产品具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第三,高端手机可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忠诚度。因此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只要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必然会冲击高端市场。最近新推出的几款手机均搭载了高通最新的骁龙888 plus处理器。与此同时,打造各自特色也逐渐成为国产高端旗舰机锁定用户群的手段。例如,小米MIX4系列主打CUP全面屏技术,将前置相机隐藏于屏幕下方;iQOO8系列全力打造电竞旗舰,引入120瓦超快闪充技术等;荣耀Magic3系列将保护隐私安全提上新台阶。此外,影像技术一直是国产旗舰机的兵家必争之地,且不断有新的技术突破。对此,张扬表示,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基本上将重心放在了影像技术芯片上,因为相比于完整的系统级芯片,影像芯片更容易成功,先把影像芯片做好,再“以点到面”实现整体系统级芯片的发展布局。但如今手机摄影能力已经达到瓶颈,很难再通过摄影技术或硬件构筑优势壁垒。谁能胜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什么样的高端机更能取得佳绩?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希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高端产品及品牌形象的突破,一方面是形成产品差异化,例如更具辨识度的外观,或者人无我有的功能、设计或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建立品牌高端形象,无论是市场宣传品牌定位的部分,还是直接触达消费者的部分,如线下渠道形象、售后服务形象等等。张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手机不仅仅是硬件上的堆料,还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不同于其他手机的功能性设计,以及一流的性能和质量品质。人们愿意买单的不仅仅是手机配置和手机性能,还有品牌,这才是高端旗舰机为什么能在保持高价的同时更强势地占据市场份额的原因。“在安卓手机逐渐同质化的今天,推出自研芯片、加大与其他手机厂商之间的差异化,为用户带来差异化的体验,是手机厂商冲击高端市场的突破口。”张扬表示。刘艺璇则认为,突破高端市场主要在于技术壁垒、线下渠道、品牌形象和尖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在技术壁垒方面,可以通过自研、收购、投资、联合开发来树立技术壁垒;在线下渠道方面,可以利用线下渠道增加曝光度、增加体验机会和建立用户信任,尤其是在品牌转换的时候;在品牌形象方面,除了通过发布高端产品、投入自研芯片提升品牌形象外,还需要突破性的产品及营销记忆点来达成;在尖端技术应用方面,则需要尖端技术产品的量产与发布速度、信赖性、质量达成平衡,以实现高端市场身份的稳定。最近,小米MIX4系列、荣耀Magic3系列首销火爆。不过,高端市场的突破是一场马拉松,接下来谁能领跑市场?中国商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全面个人信息保护时代来临 大数据“杀熟”等将无所遁形
中国商报(记者 祖爽)应用程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这些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将无所遁形。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自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用户的信息安全存在严重隐患。作为我国首部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将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历经十八载终出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已经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同样重要的基础生产要素。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及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关注的焦点,数据集聚开发应用背后的隐私泄露、数据泄露等问题亟待解决。个人信息保护法千呼万唤始出来,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俊臣曾表示,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是进一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保障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国家就成立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推动国家的信息化相关立法;200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即着手部署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研究工作;2018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个人信息保护法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位列“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69部法律草案之中。去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典,其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人格权编单独成编,对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内容及其行使等内容作了原则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制定生物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行政处罚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同年10月,中国人大网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一审稿)全文,公开征求意见,并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今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主要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不透明以及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使用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全面个人信息保护时代来临互联网数据生态治理在数字化时代已成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程,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出台多条政策、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优化网络环境。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由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构成的我国数字经济时代三大法律支柱体系基本确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杨婕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从全局高度对各主体利益进行统筹安排和科学分配,在规则安排上既保护了个人信息权益,又拓展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的合理空间,也回应了国家机关为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处理个人信息的诉求,从而最大化实现社会利益。北京大成(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鹏程律师表示,从全球层面上来说,个人信息保护逐渐成为各国立法机构的重要议题,且目前已有超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本次我国出台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几乎与国际个人信息保护通用原则全面接轨,体现了我国包容开发的心态,有助于数字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表明其立法依据为宪法,这将我国对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提升到了宪法的高度,标志着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上升到了更高的高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公众对于国内个人信息被侵权、泄露的关切。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时代。从个人信息主体来看,其依法享有对其个人信息的查询权、复制权、删除权、更正权、保持完整性和准确性权、投诉权、要求说明权和诉讼权。从执法机构来看,除目前常态化的执法行动外,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益诉讼也将常态化地持久发力,最高检已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推进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办案重点,加强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获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共八章74条。在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该法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和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边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伟民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有明确了“个人信息”的定义和法律性质、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特殊的域外效力、明确了与个人信息有关活动的性质和范围、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原则、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同意原则”的例外情形、明确了个人信息越境转移的特殊规则等亮点。他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信息时代、具有特殊历史使命的法律,具有私法的特征,同时也兼具公法的特征,个人信息定义的明确具有很大进步性,具有识别功能或者具有识别可能性、与个人有关的电子信息或者其他形式存在的信息都属于该法保护的个人信息。与此同时,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明确了敏感信息的定义和特殊的处理规则,并强调对特定弱势群体的保护。例如,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书面同意的,从其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李伟民认为,生物识别信息、基因信息、诊疗信息、未成年的有关信息属于敏感信息,不同于一般的个人信息,保护程度和造成的损害都有所不同,处理规则也要区别对待,总体原则上,对个人信息中的敏感信息的保护要更加严格。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等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问题进行规范,也是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亮点之一。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上海科勒卫浴、宝马等商家被发现在门店中装有特别为人脸识别使用的摄像头,用于消费者管理。顾客进店后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采集了人脸数据,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将严重威胁个人的财产、隐私安全。针对滥用人脸识别技术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大数据“杀熟”将无所遁形大数据“杀熟”是社会公众对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用户进行画像分析,从而收取不同价格等行为的概括性说法。据统计,目前,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约束大数据“杀熟”行为,包括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价格法等。近年来,对于反垄断的关注不断增加。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多次开出反垄断罚单,此外,反垄断还成为全国两会中的焦点,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这种态势下,“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行为更是无所遁形。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大型和小型个人信息处理者进行了区分。对于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平台规则,还必须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监管机构,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责任报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还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通过自动化决策方式向个人进行信息推送、商业营销的,应当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个人提供便捷的拒绝方式。孙鹏程律师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个人信息保护法授予了其知情权、决定权、查阅权、复制权、更正权、保持个人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权利、撤回同意的权利。事实上,今年以来,随着执法机构执法的日趋严厉以及趋于常态化,应用程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已逐渐减少。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和个人信息主体意识的提高(包括向执法机构投诉侵犯其个人权利的情形),毫无疑问,这些侵权行为将无所遁形。
小米也要建员工公寓 是否会像华为京东的住房一样高大上
中国商报(见习记者 赵熠如)最近,小米集团准备建员工公寓的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强烈关注。实际上,有不少科技公司为员工修建了高大上的公寓,甚至还承诺为员工分房子。而有的员工公寓甚至成为科技公司的一张“名片”,吸睛无数。小米的员工公寓要来了根据天眼查App信息,8月20日,米公寓(北京)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不过,小米并不是要进军房地产行业。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外表示,小米员工公寓主要是为了减轻员工,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租房难、租房远、租房贵的压力,是增强员工幸福感的举措。据了解,小米员工公寓选址在北京昌平区,详细的规划尚未出炉。而米公寓由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7亿元,法定代表人何勇(现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物业管理、出租商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技术服务等。在业界看来,小米此举是其人才战略的一大辅助。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股东、高级合伙人熊浩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要激励员工,需要知道员工的需求点在哪里。这些为员工解决宿舍问题或者分房子的企业是比较爱护员工的,比较关注员工的需求点。另外,从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短租公寓“爆雷”、运作不规范等现象来看,房地产市场乱象依然存在。因此科技公司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员工提供宿舍,有利于招聘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员工提供宿舍,首先是为了招聘人才,即‘选用育留’里的‘选’,提高吸引力,把人才招进来;其次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即‘留’,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内驱力;另外,解决好年轻人婚前阶段的住房问题,让年轻人不用为了房子而操心,实际上是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熊浩说。那些高大上的员工公寓小米集团董事长、北京金山办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雷军曾在微博评论金山软件珠海唐家新园区的海景员工宿舍图。据了解,该宿舍装修精致高档,可以观看海景,还有的是复式设计。小米员工公寓是否会按照该标准进行设计呢?事实上可供参考的还有很多,比如京东和华为。京东宿迁客户服务中心的员工宿舍曾因其豪华装修而走红网络。江苏宿迁是京东集团董事长兼CEO刘强东的家乡,刘强东于2016年视察宿迁员工宿舍后,对其住宿环境表示不满,并决心要为员工修建住宿条件更好的公寓楼。京东宿迁客户服务中心集办公和住宿于一体,1-5层是办公区域,6-20层是员工宿舍,可容纳1300多年员工在此工作和生活。每间宿舍可居住1-2人,配备独立卫浴、厨房、阳台,以及茶憩桌、写字台等。除此之外,公寓内还有健身区、图书区等公共活动区域。华为的员工公寓百草园和荔枝苑,则覆盖了员工从单身到成家的人生居住规划。据了解,百草园公寓是华为深圳总部坂田基地的员工宿舍区,楼房为欧式建筑风格,房间大多为独立单间,为单身员工提供住所,华为的一线员工都可以申请入住。百草园内有会所、医院、游泳池、运动场等,居住环境良好。据悉,上海青浦华为人才公寓也已开工,用地面积约49976平方米,将仿照百草园的建设理念,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这一工程预计将于2022年10月竣工。如果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结婚成家,则有机会申请到华为另一员工宿舍区——荔枝苑。荔枝苑房屋户型分一室一厅和两室一厅,面积从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小区内配备有儿童游戏区、健身会所、篮球场等,适合已婚成家的员工居住。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落成后,其配套住宅部分不仅提供给员工租住,还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格力公司承诺给员工的福利房也即将交付使用。格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曾于2018年格力明珠广场奠基仪式上表示:“这个人才公寓是第一期……随着格力电器的建设,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套房子”。据悉,格力明珠广场共13栋建筑,均按照中高档商品房小区的标准进行设计,其中有11栋住宅楼、1栋配套商业楼,以及1栋幼儿园。

版权所有 (C) 广州智会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06386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